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打破日德“垄断”,我国又一技术自研成功,美国也要排队购买?

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发展就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水准。不仅经济建设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技术研发方面也斩获了很多可喜可贺的成果。值得我们欣喜的是,我国又有一项技术靠着自己人研发而大获成功。

这一技术的成功,不仅打破了日德相关技术的垄断,不再让中国受制于他国而被“卡脖子”,产出的产品也被国外争相购买,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是什么呢?

一、曾被日德垄断的技术

这项被我国技术人才自研成功,且打破日德垄断的技术就是关于制造“手撕钢”的技术。什么是“手撕钢”?正如其形象的名字一般,这是一种形态薄到可以徒手直接去翻折的钢铁。在我们常规的印象中,钢铁都是厚重且坚硬无比的。

而“手撕钢”与传统的钢铁相比,更薄更轻便,其厚度仅为0.015毫米,比厚度为0.104毫米的A4纸更薄。而且整体很透亮,属于一种精密的高科技不锈钢产品,其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兼具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涉及到民生。

具体来说,“手撕钢”可以应用到手机、航空航天、国防以及石油化工等方面,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那么不难理解的是,能把普通的钢材做成这种“手撕钢”,技术难度肯定也是相当大的。

当然,谁能掌握这项机制钢技术,也就意味着谁就能在相关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更是为自己省下了采购这一材料的成本。而在中国掌握这项技术之前,对这一技术拥有话语权的国家则为日本、德国。这项精密技术就一直被这2个国家所垄断。

二、技术自研成功

对于如此重要的“手撕钢”技术,我们自然不能选择一直被动牵制,自己掌握才是硬道理。为此,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王天翔召集多名钢铁技术的研发人才,不舍昼夜地进行研究。他们反反复复地进行试验,目的就是要让中国人自己也能研制出“手撕钢”,不再被他国所“牵着鼻子走”。

据悉,以王天翔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单是做试验就做了711次,钻研市场达到了1000多天。而成功的曙光就诞生在这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坚持中。让人倍感欣慰的是,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最终,太钢集团不仅自主掌握了“手撕钢”技术,而且还将研发出的“手撕钢”做到了更薄,达到了0.015毫米的极限薄度。

这一成果直接打破了日本、德国先前对这一技术的垄断,更让中国掌握的“手撕钢”技术排在了世界前列。同时,太钢集团也喜获更多的“手撕钢”订单。据了解,太钢集团在国内“手撕钢”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0%。还有排在世界前3位的大汽车配件制造商、国内手机代工厂商也都成为了太钢集团的合作伙伴。

当前,太钢集团的市场订货量是2021年的1.6倍,其中客户包括来自美国的企业。

三、自研成功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钢铁对于制造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而“手撕钢”的出现,则让钢铁的价值获得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以手机的进化为例,得益于手撕钢的诞生,手机能够从传统的固定屏跳脱出来,打造出大小可改变的“折叠屏”。

而太钢集团成功研发出极致薄“手撕钢”的技术,可以说的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这项技术是对中国产业链的一项重要补充,而且让中国所掌握的技术水准达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点”。中国自此从被动变为了主动,过去花高价进口国外手撕钢产品的时代结束了。

其次,更是造福于国内的钢铁产品进购企业。最直接的一点体现是,国产手撕钢的售价是日德售价的50%。单从经济上讲,等于是让国内的企业节约了成本,这些企业更省钱了,所获得的效益自然也就更大了。

小结

对于中国的钢铁集团能自主掌握生产“手撕钢”技术的成就,我们无疑是感到十分骄傲的。一项又一项高难度技术的自研成功,表面“中国智造”正在向更高层次的领域迈进。相信随着国家的兴盛、更多人才的培养,未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都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断突破来自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制约。

最后想问下大家,对于“手撕钢”技术的自研成功,您有怎样的看法?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525A00E2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