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皇帝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书摘(二)

传统银行的思维瓶颈在哪里?

一、层级制让银行缺乏市场敏感度。

把银行比作恐龙,尾巴被人拿住了,要传导的脑袋,估计要一年半载才行。全球范围的银行都存在这个问题。越到高层,对市场一线的反应越慢,具备创造价值能力的人,往往在底层。

层级制带来两大弊端。一是层级制必然是非能力认定。晋升很多时候是偶然因素导致的,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走到最上面。即使是正常晋升,很多事建立在资历基础上,导致能力错配的问题。二是人到一定层级后,往往是去能力化的。能上不能下,缺乏有效的竞争淘汰机制,使得一定层级上的人普遍丧失能力。好比鲤鱼跳龙门成功了,你就是龙,永远不会变回鱼。

另一个隐藏的问题是,进入高层的人,往往对底层级的人有明显的优越感,逐级管理的制度下最终促使下一层慢慢奴性化,说好听是成熟,说难听的是让你成为符合他想法的人,严重抑制了创新的可能性。

二、银行的本质决定论其去能力化倾向。

银行是一个去能力化的机构。任何依赖能力所形成的核心优势都无法规模化,所以要做大规模,必然是去能力化的。大银行的规模能做到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市依靠磨掉个性在体系里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随时可复制可替换。

在这样稳定的系统里,人的作用是递减的。所以国有银行经常没事换个行长,也没有多大区别。美国换个总统也没啥问题。这是用整体设计来覆盖个人能力的差异,用稳固的制度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对抗风险。因此,许多大银行能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恰恰在于去能力化的制度。

银行的发展是立足保守主义的长期战略,像头笨重的大象,缓慢而扎实地前行。让大象飞奔起来是不现实的,也未必是好事。有的银行增长迅猛,一路狂飙,但结果并不好。尤其是在中国,所有的金融创新,都建立在扩大风险容忍度发放贷款的基础上。

三、委托代理制度制约银行创新。

在委托代理的银行体系下,由于未来不确定、岗位调动等因素,都使得银行管理者把短期利益放在长期利益上。很多时候只考虑短期如何尽快出效益,而不会去思考尽可能让利益具备可持续性,也妨碍了长时间的布局。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03G0K4Q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