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生产线上,名为“高寻”的机器人根据设定好的路线,在车间自主移动进行工作,而名为“高侍”的无人值守机器人和机床配合实现自动运转,一个车间仅有两三名工作人员。其中,还有59岁的老师傅。
这是广州里工实业番禺园区智能工厂的一幕。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目前主要业务为研发并制造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装备,产品包括高侍无人值守机器人、高寻复合自主移动机器人以及边缘计算设备等。
成立37年来,里工实业在制造业领域不断摸索,逐渐从一家生产橡胶圈的企业,演变成了一家可以研发和制造自主决策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近年来,里工实业开启了工业“智造”的新探索,着手研发机器人,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和管理方式的数字化。
作为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大省,广东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产业化数字化大潮,在珠三角,面对普遍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的破局路径。
里工实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或可为更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参考范本。
今年59岁的韦师傅是里工实业生产车间的一名机器管理师。韦师傅曾在传统的手工车间工作多年,六年前来到了里工实业,到数控车间当上了机器人管理师。
当上机器人管理师后,韦师傅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数字化转型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在传统手工车间,他要徒手把零件放进机床加工,不仅效率低下,人也又脏又累。韦师傅感慨道:“以后离了机器人还真不行,不但效率提高了,产品残次率也下降了。”
招工难、用工荒一直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人社部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3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预计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对于制造业人人员的流失,里工实业的总裁李卫铳深有感触。“现在制造业人员流失越来越多,进入制造业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些职业技术学院甚至取消了数控专业,因为招不到学生。”
“无论你的设备多贵,产品有多好,没人生产是没用的。”深陷招工难、用工荒困境的里工实业,从2016年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产线负担,解放了工人双手。
产线的智能化在提升产效的同时,也给业务和组织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业务的定制化属性,里工实业时常要面临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非标准化定制需求。
对此,里工实业的管理层开始在管理和组织架构上下功夫。2020年,里工实业开始启用钉钉,将组织管理相关的审核流程统一搬到了线上。
过去,每台设备都需要配置专属点检表,记录其运行状态,员工需要每天到每台设备前记录点检数据。而且,产线的数据反馈8个小时才刷新一次。
里工实业使用钉钉开发的低代码产品“宜搭”自行搭建了ME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在平台上一目了然,让工程师能够快速排查出异常情况。生产数据每天刷新次数超过200次。
自从使用机器人和数字化转型以后,里工实业的人员流失率从5年前的65%降至5%。里工实业总裁李卫铳表示,使用机器人和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留住人。
目前,里工实业有219名员工,产线员工的占比不到一半,一年要向客户交付价值1亿元的产品。公司通过机器人与数字化的结合应用,推动产能增加了35%。减少的产线工人,有一部分转岗到了机器人工程师岗,数字化的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岗位。
“确定性”,是李卫铳谈及数字化最深刻的体会。从事人工智能物联网装备研发及制造,里工实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格外迫切。“不只是产线的自动化,更需要生态链的智能协同。”李卫铳说,“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的关键是通过数据预测整个生产情况,让我们知道哪些资源用对了,有哪些资源用错了地方,并把这些纠正过来,保证生产效率最大化。”
在不断实践中,李卫铳意识到,工业化的本质是制造能力的数字化。“使用机器人之后,我们解决了劳动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后续数据分析处理的问题。”比如数控机床使用多年后,本身就积累了一些数据,但是在很多传统工业企业里,这些数据并没有帮当做一个有效的资源被提炼和分析出来。
随着近些年工业互联和数字化转型概念的火热,除了里工实业这种传统制造业以外,不少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布局相关业务,其中较为普遍的是为工业企业提供软件和“云”服务。
工业领域的企业用户对于数据的敏感度很高。然而,在产业生态中,数据往往承载着商业秘密,上下游的竞合关系更为复杂,因此数据如何使用是个关键的问题。工业企业和数据服务商之间的“信任度”过低也成为双方互相触达的壁垒。
对制造业厂商来说,企业的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不会轻易透露。而从互联网大厂的角度,拿到相关数据需要经过现场调研,成本过高。再者,非工业产业的资深从业者,也很难看得出某些数据背后的含义,无法精准识别出有效数据。
里工实业首席运营官黄元园表示,要做好产业互联网,首先是数据驱动,其次,则需要很强的工业知识,对产业还有工艺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负责人黄启洋表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应用就是要把数据打通,但是很多传统工厂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分别找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同的服务,各供应商之间存在壁垒,对后续一系列的应用造成很大的障碍。
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企业的不确定性压力增加。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自有资金不足、社会融资困难等问题,更容易受冲击。
在2021年第27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中小企业部长视频会议上,APEC部长们一致认为,数字化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因素,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和工具已不再只是解决问题的可选项,而是必要项。
作为一家定制化、柔性化、离散型的生产制造企业,里工实业一直以来都维持着小批量生产的模式。其业务涵盖汽车、航天等领域。2021年,企业产值达到1.1亿元。据悉,里工实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达1000万元,占比15%。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存的中小企业中,有实力每年能拿出1000万作研发投入的并不多见。种种限制之下,很多企业陷入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的困局。
“一方面,生产设备比较贵,一台进口设备的价格可能高达几百万人民币,中小企业可能用不起。希望可以进一步实现国产化,把成本降下来。”李卫铳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讲,数字化是一个一把手工程,需要自上而下去推动。“如果能够有一些服务商,它可以提供更多廉价的数字化方案,企业先通过简单的软件实现部分数字化,也是可行的。”
从现阶段来看,制造业要转型升级,更需要的是一线科研人员。今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大厂裁员,这对于里工实业之类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捡漏”的好机会。
除了企业本身,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今年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
黄启洋表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平台运用起来,如广州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些GPU等。
近期,广东省科技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支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大产业集群企业培育力度,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完善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钟广莲)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