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1.14亿人需要定期服药,为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提供健康管理一直是大难题,但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及智慧化升级,这个难题正在逐渐被攻克。
家住沧州市沧县的吴爷爷患有糖尿病多年,隔一段时间就要坐车到医院,挂号、就诊、缴费,再取药,这套他患病以来最熟悉的流程在今年被互联网医院替代了,在线复诊、购药、取药都可以在家完成。
吴爷爷常用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原价23.76元,通过线上医保结算后只需要自己支付5.03元,药品配送人员当天就会送药上门。他感慨称,“这跟我跑医院买药掏的钱一样多,还省下了路上花的钱和时间。”
为院外的慢病患者提供线上服务,是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进行智慧化转型过程中升级的能力之一。
从出门看病花上大半天到在家动动手指就享受医药服务,这段流程的简化,对患者来说,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解决,但医院的这项服务从无到有,所经历的时间远比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更加漫长,过程也更审慎。
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IT技术的应用落地,推动中国医疗系统变革的力量近30年来未曾间断,而医院作为医疗发生最为核心的场景,在这场巨变中从相对低效变得更加卓效,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被动转为主动,目前又迈向了从信息化向数智化转型的新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网络技术兴起,各行各业都在被颠覆、被革命,但人命关天的医疗领域则要谨慎许多。可事实是,随着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患者剧增、流水大涨的名院首先就有了强烈的信息化需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有着20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见证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全部过程。他告诉钛媒体App,“到了九十年代,各家医院开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规范财务流程,目的是把患者的挂号、收费情况,以及后续的收支搞清楚,这也基本是医院开始做信息化的共同方向。”
早期针对人员信息、经济核算等环节所做的信息化改造,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雏形。
最具代表性的是以301医院(解放军总院)为主研发的“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随后越来越多的HIS企业队伍出现,为下一阶段的医院全面信息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
进入二十世纪,HIS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并趋于丰富,从最初单一的“进销存”功能,逐渐衍生出医生、护士工作站,并针对门诊、住院、药房等其他场景利用信息化辅助和升级。
与HIS系统同步发展的还有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以医患为中心,但进展缓慢,具体包括检验科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电子病历、PACS系统等。
不过,变化自2010年出现。当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印发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将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发展确立为医院临床信息化的重心。
图源自视觉中国
据梁志刚回忆,在这之前,各大医院支持信息化发展的业务部门还是计算机室,或隶属于医学工程科,等同于医院的设备维修部门或采购安装维修部门。随着各大试点医院开始基于前期信息化积累探索电子病历的建设,医院原有的计算机室升级为信息中心,成为医院管理部门之一。
2011年,《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推出,设定8个等级,为了达到评级标准,电子病历的建设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医院中全面铺开。
“完整的电子病历一定是临床医疗的全面信息化,并非是简单的病历编辑器,不是字面上的医疗文书电脑化。”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专委会主任委员、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强调,电子病历包含五个内容——全面的临床信息系统、畅通的信息共享、完整的临床数据中心、全过程闭环医嘱管理、有效的临床决策支持。
至此,医院信息化改造进入第二阶段,从提升医院管理效率,进阶为提高医疗质量。电子病历的发展也是医院从信息化迈向智慧化的重要依托。
院内,一场传统模式大改造在政策指引下稳步推进,以2016年为起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火热,医院信息化建设变得更加深入,智慧医院发展提上日程。
院外,一场创新革命抢跑开辟了互联网医疗赛道,2014年成为行业元年,微医、好大夫在线等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首先帮助一部分医院打通了线上挂号、预约等服务。
但新旧势力早期仍不乏有“对立”论调。把周期拉长,在中国医疗拾级而上的发展中,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各有侧重,现如今在数智化医疗阶段相遇,形成合力,这是后话。
回顾上一阶段,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经历磨合,走上了高速通道。
医院信息中心成立之初,技术工程师要与医院其他业务的医务人员沟通,双方的理念和认知力完全不同,“听谁的”一度存在分歧,而最初的信息化系统入院后,负责IT建设的院外角色欠缺后续的运维服务,也引来医疗工作者对于使用体验差的一致吐槽。
在这些细节的不断修正中,医院信息化能力逐渐得到肯定,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2017年,政策推动陡然提速。时间量变推移到了信息化改造质变的节点。这一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始做无纸化建设,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跟随全程,最有切身体会。
按照病历管理规范,患者病例需要保存差不多30年,在信息化之前,对任何一家医院来说都很难做到,而且这些数据也很难被利用,调取难度巨大。无纸化建设后,多年顽疾迎刃而解。
2019年,电子病历渗透率达到71.1%,在临床管理系统渗透率中稳居前三。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路波折前进,但一年后,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内医院系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线上诊疗、智慧服务等需求大涨,与此同时,医院信息化发展中积攒的问题也集中爆发。
医院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涉及规划、投入、研发等多个方面,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涉及需求、产品、标准、评价等多个环节,但整个发展起始阶段没有顶层规划涉及,这导致结果认定先行,医院采购的系统厂家不同,信息化建设路线就不同,各家医院信息系统接口也不尽相同。
陈金雄表示,虽然单体医院内实现了跨部门的数据流转,但医院本质上的数据孤岛属性依然存在,大量数据仍然无法被打通共享和有效利用。再者,有些信息化应用流于形式,无论是运维还是院端,都不够重视应用效果的评价,系统实用性不强,且医生使用体验迟迟没有得到改善。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医院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而厂商的产品相对单一、涉及领域较窄,医院在已有基础上对新产品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但能匹配需求推出产品的厂商却不多,这也是陈金雄口中所说的“缺产品”。
旧问题暴露,新困难不断。疫情之外,医院线下场景也已经到了“不可不变”的阶段,一方面,在取消药占比以及药品集采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后,医院开始面临较重的运营压力,而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凸显,服务质量、患者体验成长为医院的新“揽客”优势,另一方面,互联网医院相关政策指引接连落地,医院作为医疗核心场景,不可能置身事外。
多重驱动因素之下,医院信息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2021年3月,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试行标准发布,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试行标准要求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医疗场景,以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建设智慧医院。
图源自视觉中国
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数字转型,急需新鲜的血液来赋能。有所成就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始向医院输出自己经年打磨的解决方案,医院在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之后,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拥抱。京东健康智慧医疗事业部负责人胡少奇告诉钛媒体App,现在除了主动去敲医院大门之外,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在主动“上门咨询”。
2020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作为河南省的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正式落成。
河南中医一附院通过“豫中一”App或者小程序就能为患者提供在线复诊、便民门诊、特需医疗、云诊室、处方开药、缴费、药品免费配送等一站式服务。这让医院的诊疗、医药服务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中断,线上成为线下的强力补充。
2022年1月,河南中医一附院京东互联网医院还上线了能够与名医专家视频问诊的“云诊室”服务,现有32名知名专家“云坐诊”,服务用户中有近八成来自外省。截至今年7月1日,河南中医一附院全院767名医生全部上线互联网医院,累计注册患者人数近30万,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河南中医一附院通过线上服务完成了能力边界的延伸,从曾经的患者上门求医,转为如今的医院主动将医疗服务送到患者面前,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患者用户。
这是京东健康面向医院的数智医疗解决方案呈现的成果之一,也是医疗向数智化迈进过程中,智慧医院线上服务能力升级的一个切面。
医院的服务体系信息化发展20余年后,进入了以临床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阶段,重在解决院内场景中医生工作压力大、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慢病患者管理不全面等长期存在的痛点。
而此时,数智化应用技术、大数据、供应链、运营服务等能力也日臻成熟。疫情催化之下,技术沉淀与医院需求加速碰撞。互联网医疗企业作为第一梯队的“技术持有者”,成了医院智慧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按照胡少奇的话说,“医院对互联网公司的能力象限也在发生变化,医院的需求我们能满足,我们的能力医院能接受,大家互相‘匹配’上了。”
针对医院智慧化转型要求,京东健康推出了互联网医院综合解决方案、数智诊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院端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全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将医疗服务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串联优化,达到的效果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扩展医疗服务形式、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图源自京东健康
互联网医院综合解决方案,是将互联网医院打造成为用户解决医疗健康问题的第一入口,拓宽服务范围、拓展受众人群,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医护“助理”,提供排班管理、智能日历、病种匹配、风险测评等服务,并通过运营支持中台、云药房运营中心、医共体运营中心、可视化平台等模块内容,帮助医院扩大服务范围。 数智诊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医院、科室、医生,通过诊后随访内容库的建设,与医生联合推出不同疾病领域的随访服务,再辅以任务激励机制、居家智能监测设备等手段,实现患者诊后全周期数据跟踪。 院端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则是依托京东健康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两大体系,上至匹配医院门急诊药房、门诊医技科室、住院药房及住院病区、手术介入、后勤库房、信息中心,下至京东大药房、京东药急送等线下服务业态,再结合医院场景输出贯穿全程的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在整体管理和运营层面实现降本增效。
除了面向医院场景的多种解决方案输出,京东健康还针对政府端推出了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涵盖健康城市打造、一体化信息平台搭建,以及构建医、药、保、健、养五方面全场景医疗健康服务。
上述数智化医疗能力的全面输出有赖于京东健康前期在技术开放平台、大数据应用体系、运营支持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一体化交付平台五大能力建设上的持续投入。
数智化医疗在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大厂作为行业新势力深度参与其中。但是就医院场景而言,目前的数智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陈金雄看来,医院的转型升级有六大内容——以治疗为主转为以健康为主、以线下为主转为线下线上并重、以院内为主转为院内院外并重、从片段式治疗转为全程在线化治疗、医疗业务协同以院内为主转为跨院区协同、医院从被动式诊疗转为主动式服务。
要实现这六大内容的转变,医院和企业都任重道远。企业作为赋能者,陈金雄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建设医院的数智化能力:首先,要有战略维度更高,立足于数字化转型高点,把握未来医疗发展方向,其次,实现价值医疗信息化,让信息化真正产生价值,而非满足于功能交付,最后,深入理解业务,抽象出业务模型,让产品跟业务融为一体。
京东健康拥有医药电商底色,其本身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而电商基因又赋予了其对客户和用户体验的重视,强调运营效率与实用效果、以及改善医患对信息化产品的使用体验——这些都成了京东健康数智医疗场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特色属性。
但在利用自身优势之外,胡少奇也表示,优势同时也是羁绊,会为服务延伸带来枷锁性效应,京东健康不是单纯就固有优势在做拓展,而是一直在坚持打磨出更多与医院业务本身相连接的数智化产品。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头图源自视觉中国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