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离喧嚣的社交媒体远点,离真实生活就近点

2017年12月27日摄于日本广岛。

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东北地区新款CRV“机油增多”(其实机油不可能增多,估计是汽油混入导致的)的情况,成了网上讨论的热点。有天论坛里的一则发言让我差点笑岔气去:你们这些人,机油少了也不行,多了也不行,买个十几万的车,怎么那么多穷讲究。

我之所以发笑,是因为胡搅蛮缠还挺像那么回事,观众不注意的话真的会着了它的道儿。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汽车的机油在保养周期内应当保持不变,如果有消耗也应当非常少。但是这样一发问,潜意识里给人感觉就是:机油要么是变少,要么是变多。既然变少也不行,变多也不行,逻辑的结论当然是车主太挑剔了。然而,事实上明明不只有两种可能的。

不过今天我想讲的不是机油,而是社交媒体,热闹的社交媒体。我逐渐发现,许多社交媒体追逐热闹的伎俩和“机油不是变少就是变多”如出一辙:看起来逻辑完备,其实是预设立场,不给你更多选择,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只是,这样的把戏没那么容易发现。

比如常见的,关于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生活比较。这样的文章层出不穷,都以相当夸张的手法来比较两种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一线城市无比丰富健康,各种电影话剧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三四线城市无比贫瘠乏味,身边人只会谈论菜价房价和低俗话题…… 然后再来一段总结,忍受各种不爽选择了一线城市,你就赶上了未来的潮流,贪图生活安逸选择三四线城市,你就陷入了没落的潮流。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真的只有这两种选择,真的只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做痛苦抉择?

我在几个大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都长期生活过,也在三四线城市长期生活过,就我的观察,生活远没有那么夸张。在三四线城市照样有不甘贫瘠精神生活的人,而且往往更容易形成圈子,和这样的朋友聊起来有一种别样的趣味和情调;在一线城市的许多人,只会念叨图书馆、话剧院、美术馆、博物馆,但是一年也难得真正去一次,甚至一年都读不了几本书——不信你看看一线城市的地铁里,昏昏欲睡和麻木刷朋友圈、娱乐新闻的人有多少?

在我看来,在一线城市也好,三四线城市也罢,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生活态度决定的。在如今这个年代,如果你想认真生活,认真对待精神生活,想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和谁讨论,基本都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除非本人没有什么内在的动力,一定要周围人都讨论,才能“随大流”过点精神生活。不过既然已经随大流了,所得多半也相当有限,真正离不开的恐怕是那种虚荣的感觉。

再比如常见的,代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样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一百篇里有一百篇是讲父母如何死板守旧不近情理、年轻人如何为难委屈甚至一辈子笼罩在原生家庭阴影下的,不少文章更是极尽夸张之能事,高度的戏剧张力感贯穿始终。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我都有点难为情——第一,老一辈人的不少观点并不是他们自己刻意养成的,有位朋友跟我说他完全是同情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一辈子很大程度都是试验品,完全不受自己支配”,我看这才是真正的同理心;第二,不少年轻人大言不惭、口口声声要让世界充满爱,要行善,结果自己的家庭却被排除在那个美丽的“世界”之外,在“行善”的盲区里,这是知行不一;第三,我见过不少真正值得佩服的人,他们的原生家庭环境并不算好,有些甚至相当糟糕,但我看他们自己生活态度挺健康,也没听他们抱怨自己受了家庭、父母多少拖累。

同样,在两代人的沟通上,如果你认真生活,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我父母前些年自由行去了柬埔寨,在当地遇到一对来自深圳的年轻夫妇,大家结伴游玩,互相请吃饭,过得相当愉快。最后小伙子对我父母说,这次出行让他有点惭愧,因为一直都是自己出来旅游,自己的父母也退休了,但一直没为他们考虑过,以后也要带父母旅游,出来见见外面的世界。

虽然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但我们需要记得,如果真实生活,还是必须和喧嚣的社交媒体保持距离,因为世界根本不是热闹的社交媒体描述的那样极端,那样无奈、那样没有选择。

有一次,深夜和朋友聊起,应当如何回报这个社会。朋友淡淡地说起最近的一段经历:偶然在某个群里看到不相识的朋友惦念着想要穿一穿皮衣,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一直买不起,恰好自己有一件大小差不多的旧皮衣,于是寄给了对方。那个朋友收到后特别开心,但也只能在群里为再三感谢不留名的朋友,帮自己实现了愿望,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是充满了善意的。

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怎么没见你发过朋友圈呢?”,尤其是在这个社交媒体里充斥着“好人不能做”、“白眼狼”故事的时代。旋即我又发现,这完全是个傻问题,最真实最真切的感受,自己知道就足够,和信得过的朋友分享已经是极限,再往外暴露,就全都变味了。

这个道理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如此。许多年前我历经周折写完了《正则指引》,在终于要出版的前夕,心里其实是有点小遗憾的——当时已经有不少优秀的大陆原创技术书籍登陆中国台湾了,我觉得自己写的质量不差,但能不能也去中国台湾出版完全不知道,或许完全是奢望。

结果大概过了半年,有一天下午我忽然接到邮件说,中国台湾方面申请《正则指引》的版权已经通过审核,那天我真正体会到久违的开心。那时候社交媒体远没有现在发达,但是却没有遗憾——回想起来,和有了社交媒体以后的“开心”相比,还是那时候的开心最开心、最质朴、印象最深。

《正则指引》这本书,初版至今已经六年。这六年里,我花了不少精力在社交媒体上凑热闹,所得却相当有限;这六年里,读者指出了原版的很多不足;这六年里,编程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有不少读者向我抱怨买不到、看不到这本书。加之出版社的朋友热情邀请,我终于下定决心重新修订整本书,主要更新有:

新增Golang的章节;

新增Objectiv-C的章节(Apple关于正则表达式的文档真让人痛苦,许多问题要反复测试才能真正搞清楚);

大幅修订了JavaScript的章节,将ES2015(ECMAScript 6)和ES2018(TC39)的更新如数录入;

跟随JDK的版本升级,详细阐述了JDK8和JDK9的正则表达式新特性;

顺应潮流,讲解了正则表达式处理如今流行的Emoij表情应当注意的事项;

如今修订过程已经接近尾声,乐观估计,2018年上半年就可以与大家见面。具体的进展会在公众号保持更新,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持续关注。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为你,耶路撒冷》。中东的故事似乎怎么说也说不清,我一度读了很多关于中东的书,就是希望知道谁对谁错,谁是正义谁是邪恶,到最后才清楚,这种问题不可能有答案。我们读得越多,就会看到越多的侧面,越发感受到社会和历史的复杂,越能够体会到身处其中的各种人的挣扎和无奈。

《为你,耶路撒冷》用800多页的篇幅,细腻描绘了以色列建国之后100多天内,各色人等尤其是众多“小人物”的经历和遭遇,相信每个读完的人都会感慨良多。

以前我总喜欢看“大人物”的故事,觉得“小人物”的故事平淡无奇,后来才深刻体会到,每个“平凡”的小人物背后,也都是平等的生命。而我们的一生,很小概率会成为“大人物”,很大概率会成为“小人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04A0XBD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