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潮州车祸事件暴露出,特斯拉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我是梅西,我现在慌得一匹。

万万没想到,四年前俄罗斯世界杯时网友恶搞的梗,在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上还能接着用。

11月22日晚,梅西率领的阿根廷队以1:2的比分爆冷输给沙特队,舆论一片哗然,网友也目瞪口呆。

在本场比赛中,阿根廷在上半场有3个进球因为越位在先而被取消。整场比赛,阿根廷队更是有10次越位,创下世界杯有VAR以来的纪录。

尽管粉丝对于进球被吹越位略有不满,并且阿根廷主帅也略有微词,称那些越位是毫米级的。

但是由于这次世界杯使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网上有关越位的争议并不多,更多的是对沙特爆冷表示称赞。

可靠技术的支持,是判罚能够获得认可的关键。

在世界杯之外的新能源赛场上,正上演着一场车主与特斯拉关于“刹车失灵”的对垒。

车主质疑车辆存在“刹车失灵”,特斯拉则回应称,数据显示车主全程未踩刹车。

看起来,特斯拉似乎更有理有据,但实际则不然,网上流传的监控视频显示事故确实存在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因此,对这次的“刹车失灵”,网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在这场对峙中,特斯拉除了作为“运动员”外,还扮演了“裁判”的角色,这是它的说法不被接受的重要原因。

而无奈的是,目前还没有像VAR那样值得信赖的第三方给事件定性,谁对谁错自然也就难解难分。

运动员和裁判员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曾多次陷入疑似“刹车失灵”的舆论旋涡中,但是每一次它都能全身而退。

为什么每次有关刹车失灵的指控,都是以车主误操作而结束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在过去的事件中,必然有不少车主是错把油门当成了刹车。但如果说所有的事件都是车主的问题,也很难令人信服。

每次都是车主被“打脸”的原因很简单,车主虽然质疑特斯拉“刹车失灵”,但他们无法提供证据。车主需要的事发时的车辆行驶数据,掌握在特斯拉手中。

在潮州事件发生后,为特斯拉脚踏板安装摄像头成为一种“潮流”。不少车主担心会遇到与潮州车主相同的状况,想要用脚步监控来留下证据。

但也有人为此浇了一盆冷水,只是安装脚部行车记录仪是存在很大漏洞的,车主无法证明“脚步录像”与事故本身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并且,即便车主证明了车辆发生故障时,自己在用力踩刹车,但踩踏的力度究竟有多大也无法证明,是否足以让车辆停下是视频展示不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一起车辆失控案件中,车主需要陷入不断自证的麻烦中,是天然的劣势方。

如果将目光聚焦于特斯拉疑似“刹车失灵”事件,就能发现车主和特斯拉就是赛场上对垒的双方,这时双方都是运动员。

但是车主要想证明特斯拉“犯规”,那他们需要向特斯拉索取数据,此时特斯拉又是“裁判的身份”。

正因如此,特斯拉做出的回应说服力不足,车主对特斯拉也极其不信任。

曾经因为“车顶维权”而引爆舆论的张女士对此很有话语权,她表示数次向特斯拉索要完整数据,但都被拒绝。

特斯拉的回应是,张女士没有配合检测。

问题随之而来,特斯拉指定了一家鉴定机构,并且告知国内只有这一家鉴定机构可以检测。鉴于特斯拉与该机构有业务往来,张女士无法接受这样的鉴定。

在潮州事件中,特斯拉回应称,后台数据证明当事人全程没有踩下刹车动作。但是当事人家属表示多次向特斯拉索要数据,但并未收到。

在后台数据只有特斯拉能看到的情况下,这个数据即便是真实的,效力也无形地被减弱了。

无论如何,特斯拉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技术和伦理

在疑似“刹车失灵”事件中,没有像VAR这样令人信服的第三方,是每每都会产生严重分歧的关键。

目前,新能源市场迫切需要第三方鉴定机构补位,对类似失灵事件给出公正且权威的结果。

但是,国内权威第三方鉴定机构也有自己的无奈,面对智能电动汽车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它们很难做出专业的鉴定。

以特斯拉为例,它的行驶数据是经过加密的,第三方机构无法自己直接解读,如此一来,又会陷入“运动员”还身兼“裁判”怪圈。

其实,事情的关键还在于特斯拉。

特斯拉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科技公司,产品在全世界范围销售。它有责任对自己的产品负责,那当事件发生后,也理应与车主一道探究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

只是令人诧异的是,在很多事件中,特斯拉都是在第一时间指责车主,与用户站在了对立面。

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监管部门无法与特斯拉领先的技术匹配,这是它们面对频繁地失灵事件有心无力的重要因素。

从这一角度来看,特斯拉也有义务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让监管部门可以用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监督。

如果特斯拉对于产品足够自信的话,协同监管部门反而更有助于证明清白。毕竟监管部门出面做出的判断,要比特斯拉单方面回应更令人信服。

技术的进步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自动驾驶技术的飞跃式发展,让新能源汽车更快速地被消费者认可与接受。

但是技术是存在伦理的,就像基因技术虽然能够攻克疑难杂症,但同样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那对基因技术的研究,就要在安全、有序、可控的范围中进行。

同理,自动驾驶技术的赋能,带来了颠覆式的体验,但由于它不够成熟,也酿出了不少的悲剧。那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也理应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

在智能化时代,“刹车失灵”的其实不止特斯拉,很多车企都曾陷入失灵事件中。考虑到智能汽车的交通属性,如果出现失控往往会出现极为严重的后果,那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监管确实该提上日程了。

通过失灵事件可以看出,一项新技术取得突破的难度,往往可能小于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

写在最后

车主与特斯拉各执一词,吃瓜群众也不知道该相信谁,只能是等待官方的鉴定结果。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台北一辆行驶中的特斯拉Model S突然失控,造成3人受伤的事故。

这次事件虽然不是刹车的问题,却属于突发性的加速,也就更涉及与自动驾驶有关的技术了。从这一点来讲,对相关技术的应用、监管应该及早提上日程。

前有疑似“刹车失灵”,后有车辆失控,特斯拉这一次不知会如何收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129A04SJ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