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论“头脑王者”的崩塌:野蛮生长从来都不是好事

开年至今,“晒”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的段位和星级,成为了许多人朋友圈的新风向。1月30日晚,当网友们PK得不亦乐乎,这款小游戏也看似风头正健时,“头脑王者”却意外“崩塌”。腾讯微信团队表示,“头脑王者”小程序相关内容因涉嫌违反相关条例被暂停服务。消息传开,有人风轻云淡,有人一笑了之,有人言辞激烈,但是在不少人看来,“头脑王者”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它“应得”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如此爆款在一夜之间“墙倒众人推”呢?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综合

编辑|梁鑫

“你到哪个段位了?”“智者大师,你呢?”

上述看似武侠小说的对话,随着小程序“头脑王者”的爆火迅速成了不少好友之间、微信群里的日常互动,“晒段位和星级”一下子在大家的朋友圈里广为流传。

1月30日晚,当人们想闲暇之余点开“头脑王者”图标,再和其他高手过招时,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段“头脑王者因违规已暂停服务”的标题切入视线,时间生硬地停留在了那一刻。

程序要倒,王座不保

“头脑王者”,是继“跳一跳”小程序之后,又一全民狂欢的小程序答题游戏。简单来说,游戏规则采取“双人答题得分竞争”的玩法,每局玩家随机匹配,题目共有5道,根据答题用时来获得相应比分,最终分高者胜。随着玩家积分段位的上升,答题级别的难度也逐渐增大,门槛(入场积分)也相应变高。若挑战失败,积分则被扣除。

据统计,“头脑王者”最高在线人数达到110万人次。可见,答题抢钱的爆火也为“头脑王者”增加了人气。但在此风口下,“头脑王者”又与很多有品牌和平台加持的小程序不同,它几乎完全是靠口碑和自传播成为了现象级。

首先,该运营团队没有和大家“谈钱”,而是迅速借由小程序,设计了纯答题的模式,占领了首发优势;同时把产品定位成一个休闲竞技类游戏,颇带有佛系的感觉,这和时下其他大火的“修身养性”类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该小程序由于参与门槛低,比如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次数限制,使用户在闲暇之余实现自我增值,这是产品能被用户青睐的核心原因。

但是,近日“头脑王者”却被曝出因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暂停服务,这是怎么一回事?

随后,“头脑王者”官方发表声明表示,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在于“头脑王者”小程序题目审查不够严谨。团队正在进行严格自查,将彻底筛查题库,删除不良内容,优化题目审查流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补充更丰富优质的题目。

其实,不仅是程序违规,之前已有网友抱怨“早想弃坑了”,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数太多,系统不堪重负,游戏体验差”;二是“题库范围和深度分配不合理”;三是“系统功能并不满意,只有金币……尽管让玩家自己出题的机制很好,但审核时间上缺乏效率”。

总而言之,从这款小程序本身的产品功能实现和系统架构上来看,还有诸多亟待商榷之处。

玩坏的王者:成也UGC,败也UGC

理论上,“头脑王者”作为一个千万级日活的小程序不应轻易夭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如此下场”呢?问题的关键要回归到平台对用户的权责本身

在知识急剧输出的时代,“知识付费”都成为了一个风口,那么,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其实是相当焦虑的。“头脑王者”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让人们找到了一个跟上思维风向的入口,也赋予人们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于是,用户的“求知欲”和“好胜欲”交织了这个程序的两面。

正所谓“成也UGC,败也UGC”( UGC指用户原创内容)。“头脑王者”的团队据说来自微软Xbox以及Office2010开发组,“具备游戏和工程师文化基因”,但显然没有意识到,哪怕只是一款竞猜游戏,也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平台应该做好用户上传内容的监管工作。

传统上,按照《侵权责任法》,对于客户发布侵权的内容,平台仅要承担“通知—移除”的责任,只有在被通知之后拒不删除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民事的连带责任。这样一来,网络平台就渐渐形成了对UGC的“避风港原则”:用户上传的书、视频等内容,如果侵权,只要在被通知后删除,就不需要承担责任。这导致平台倾向纵容用户“打擦边球”,“枪口抬高一寸”。

然而,在中国全面治理网络的大格局下,上述的把锅甩给UGC的“套路”已经不好使了。2016年,中央公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对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不留监管死角。

影响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就“头脑王者”来说,它不可能单纯是款游戏,而应是一个用户提交内容的加权放大平台。程序允许玩家通过“题目工厂”的设置,为原始题库“添砖加瓦”。显然,平台方没有施行严格再审的机制,结果就是玩家在上传的题目中“添油加醋”,招致了这次管理部门的重拳整肃。

这次事件对于中国网络游戏的整治,是一个节点性的事件。社交平台上的竞猜游戏,很多内容就是用户生产的,不存在普通网络游戏那样的需要事先备案和审查,这给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或者说是对行业自律、内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的要求。

小程序的拓荒期,开发红线不可欺

微信小程序诞生一年以来,官方团队在今年1月公开的数据显示:有58万个小程序、1.7亿日活用户、覆盖逾100万开发者和2300个第三方开发平台。这意味着:蜂拥而至的技术开发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能力是鱼龙混杂的。甚至,现在已经有平台可以提供“不用懂代码、免费快速生成小程序了”。近期,根据平台规则要求,已永久下架了875个“假货、高仿类”小程序。

无独有偶,一款名为“头脑王者段位等级辅助”的App也在弄虚作假。很多用户在下载之后发现,这款App虽然能修改“头脑王者”段位,但自己的电话费也开始不翼而飞,部分用户甚至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就莫名被扣掉了近百元的短信和订阅其他产品的费用。

“头脑王者段位辅助”的流行,仅仅只是小程序安全漏洞的一个案例而已。根据360手机卫士此前发布的《2017年3季度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在2017年第3季度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188万个,累计监测到移动端用户感染恶意程序5109.9万人次。

去年10月,小程序“实用心理测试大全”的“左右脑年龄测试”也刷爆了朋友圈。在网友被各种测试结果刷屏的时候,有专业人士研究了代码后指出:测试结果都是随机的。今年1月,多家媒体报道主打酒店床位共享的小程序“同住酒店拼房”上线“异性拼房”模式,暗示性宣传语“和TA一起睡,重返20岁”引发争议。最终,其因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被封。

事实证明,在违法的边缘试探,只会被“好奇心害死”。无疑,2018年会有更多微信小程序处于蛮荒时代。

未来,小程序将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发展

直到2月1日,微信小程序用户体量总数已达1000万。在被赋予“社交性”的同时,基于此平台的产品服务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媒体属性”和“信息传播”属性。这是“头脑王者”事件的教训,也是今后确立的网络内容的规范标准。

一款优质的小程序,不能让一步棋乱了整个局。可以预见,用户UGC内容审核,将成为小程序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组合牌也许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收集全网关键词,录入自己的“敏感词”“模糊词”库。每当有用户发送内容时,能自动识别不适合发送的言论。就算暂时发布出去,系统也会在后期识别出来,并作出处理,这一点微信公众号作出了好的表率。

深度学习:把每一个被禁止发送的言论,进行深度学习。记录这些题目,当后续再有用户上传不当言论时,提前给出“错误示例”。当用户发送时,系统可进行识别,C端用户则出现“延时推送”的字样,双微也都在推行这一功能。

未来所有互联网产品发展靠拢人工智能将是大势所趋。而对于小程序的开发,只有提前做好功课,才不会被关“小黑屋”。

来源:文创产业评论

-end-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06B0WYO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