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那毕竟是个病毒,不是益生菌…

这两天,专家说的话比过去一年都多,这不,最近又有专家出来表示称奥密克戎毒力已是季节性感冒水平。本来这类内容已经不想发,我逐渐对觉得新冠无害化的说辞,不太想辩驳了。但是刚才看到朋友转给我的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老百姓的信息获取渠道被他们霸占了,原本该属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全部是垃圾信息,全是是反智言论。把时间浪费在对线,不如去做点科普的活儿,去发声,让一切变得有意义起来。”

说实话,侦这段话对我触动挺大的。当大家只能被动接受到一种信息的时候,他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所以那句话叫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虽然有不理解的,有出来骂街的,但说出来能让一个人看到,都是好的。那就继续说正题吧,大家应该注意到,为什么这几天媒体突然转向的这么明显,专家也仿佛非常配合说出各种“新冠无害论”呢?

比如之前说新冠致病力大幅降低的,里面提到的论文全是去年的,“近日”的采访又没有论文。其实学术界各种观点很难统一,持哪个学术观点的专家都是有的,就看媒体想报道想推什么了。换句话说,你想看的内容,是被媒体精心筛选过得。媒体可没有任何的平衡战略,为了传播,你要什么我就疯狂往哪个方向使劲……

那回到原来的问题,新冠真的无害化吗?这个事我觉得不要看媒体怎么说,而是看具体数据。标题有可能会骗人,媒体也可能会断章取义。比如媒体说奥密克戎致病力大幅下降的这篇文章,却隐藏了“相较于原始毒株”这句话,也就是拿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做对比。其实奥密克戎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流行。但至少数据就那么摆在那里。

那我们直接看奥密克戎流行这一年,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具体数据就好了。但是因为涉及各种需求的瞒报、数据统计不规范的原因,导致还得先用Undercount法检测,原理很简单粗暴,就是拿超额死亡数去除官方通报的新冠死亡数。倍数越高,则说明瞒报漏报越夸张(典型如新加坡,Undercount2.3,瞒报数值全球排第四,第一是俄罗斯)。这样一来比较麻烦,不过各国对超死率没有什么忌讳。以下的是新闻,都能在外网或国内搜到的:

德国联邦统计局刚刚发布了至2022年10月份的超额死亡率,跟往年比,超额死亡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9%。

新加坡ICA公布了3季度的统计数据,新加坡2022年1-9月的超额死亡率为17.6%。全人口的超额死亡率为 5.37/万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消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超额死亡人数目前高于疫情前两年。整个 10 月,每周平均新增1564人死亡。

还有一个加拿大的新闻,不过数据来说是民间组织从加拿大统计局StatsCan抓取并整理。多少呢?截至9月3日增长17.1%。

全世界国家基本差不多,放开以后超死数据都会短时期内有个非常大的飙升。比如按照数据,韩国放开第一个月后一路飙到70%。对了,还有最先放开的英国,应该没人比英国更懂放开了吧?《经济学人》杂志,之前攻击中国防疫政策。不过也说了一些好话,说一开始取得惊人成就,挽留了几百万人的性命。当然后边就开始疯狂黑说什么突然转向,之前说的话都化为灰烬啥的。它预测的数据我不贴了,但有两句话说的还是值得参考的:大规模感染后疫苗效果减弱,医疗挤兑导致大部分人得不到治疗。中国目前医疗需求是目前可提供的7倍。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西方更多的是担心供应链出问题。但从超死的数据,和西方对于新冠的态度来看,我不觉得盲目宣传新冠无害化是对的。一旦老百姓被误导觉得没什么事,导致恶化,这个责任是需要自己买单的。哪怕从趋利避害的角度,也不应该是第一批拿自己身体去尝试。哪怕新冠病毒在弱化,在面对没有防护的老人和孩子时,还是极其恐怖的。

所以看到这篇文的人我都想提醒一句,做好防护,尤其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能打疫苗的都打了。政策再怎么调整,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都要建立在病毒杀伤力不断减弱的基础上。希望有的朋友不要搞得太过狂欢,那毕竟是个病毒,不是益生菌,不染上总是好过感染的。真出了什么事,媒体和平台是不会负任何责任的。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作者:扬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204A06ZQ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