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15个设计心理学原理在UI上应用的深度解析!(3)

希克定律

英国心理学家 William Edmund Hick 认为,在简单的判断场景中:一个人所面临的选择越多,做出决定所花的时间就越长。有时候在选择中花费太长时间从而导致决策失败。生活中也是这样,例如哪里旅游,前期需要做选择,如果选择目的地太多,会产生选择困难,很有可能导致放弃旅行,即便做好了选择,又开始大量查询攻略,很容易感觉查询攻略时和对比成本时,也很有可能选择放弃!

所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也经常会面临选择困难症,比如早上起床就纠结今天穿什么?中午去食堂就会纠结吃什么?造成我们如此纠结的原因,就是因为选择太多了!

1. 在设计中的应用

应用到游戏或者应用界面设计中也是如此,选项越多,意味着用户做出决策的时间越长。

提供尽可能少的选项

游戏里选项栏案例,简单明确,给用户更好的操作空间

苹果的设计一直都走在最前沿,但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从产品还是设计,苹果都义无反顾地遵循着希克定律。我们拿苹果APP举例,在这几年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缩减给予用户的选择,改版前的首页把众多 app 平铺出来,对目的不明确的用户来说选择有点多。改版后的首页大幅减少了 App 的数量,卡片的设计方式简洁且目标清晰。

不得不面对较多选项时, 对主要和次要的选项做视觉权重区分,做好设计上的归类,提升用户做决定的效率。例如可以在图标在尺寸和表现手法上都比其他图标要大更醒目。或者有明确格式的分层,明确的颜色分层,此外还可以通过置灰、高亮、还有锁定等等办法间接减少选项,降低干扰。

对于多流程的任务进行分步操作的时候,让用户专注与眼前的任务。例如 Clubhouse 注册时,把需要用户选择的选项分步引导完成,让用户能专注当前行为。可以做成强提示引导!

对于多种类别的选项应当做二次分类的区分,有些需求,甚至一次分类还不够,需要进行二次分类,才能把一次选择行为所涉及的候选项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分步进行选择

在第一和第二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不同层级的选择至于不同层级的页面,所以分类不怕多,就怕混乱。

2. 适用边界

虽然选择越少,用户做决策的时间越短,但这并不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唯一标准,过度的减少选项,可能导致负面效果。

反面案例1:

选项不要减到只剩一个

不管在什么场景下用户都希望自己还拥有选择的权利,选项减少是没错,但不能让用户觉得自己「没得选」。如果设计师自作聪明地把可视选项减到只剩一个的话,就做好被用户讨厌的准备。

反面案例2:

同样是请求,Soul 的请求除了一个「好的」按钮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而且点其他区域也无法跳过这个请求,这就对用户形成了一种暗示:你只能同意。不管它请求的内容如何,对用户来说缩减选项并不意味着没得选,用户拥有跳过或者拒绝的权利。

安卓上会有很多不给电话权限就不能使用的应用,用户通常称为「毒瘤」也是一样的道理。安卓用户对此深痛恶绝,只能选择同意,或者卸载,体验极差。

希克定律主要受影响于选项的多少,但是它不适用于需要高难度阅读的任务。例如考试试题每道题只给你 A、B 两个选项(学渣窃喜),那也太容易蒙了,这也是希克定律在答案试题中的局限性。

希克定律是一个可以适用于设计的指南,记住要尽量减少用户在一次决策中要做的选项,因为决策效率是一个产品导致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引导用户在明确的选项之间进行选择,以便快速将他们送到某个地方(例如支付),这将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并达到你的目标。

····· End ·····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426A05IQ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