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有效提速/港環境數據庫出台 環評耗時省半

環境保護署昨日正式推出中央環境數據庫,以支援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程序。數據庫網羅與環境和生態相關數據,並提供工具,作初步環境分析和噪音模擬,以助項目倡議人和顧問在研究初期比較不同項目設計方案,從而辨別對環境影響最小和最有利的設計。

環保署形容中央數據庫是最有效壓縮環評時間的一招,有助把環評程序所需的時間由原來的36至48個月縮短一半至18至24個月。 大公報記者 邵穎

環保署早前就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提出四大建議,包括建立中央數據庫、更新《條例》內的指定工程項目清單、更新技術評估要求,及善用直接申請環境許可證的途徑。其中中央數據庫利用智慧科技及數據系統支援整個環評程序,環境保護署副署長徐浩光形容是最有效可壓縮環評時間的一招,料節省的時間中,三分二均得益於數據庫。

提供珍稀動物概況

普通市民與專業人士均可受惠數據庫。環保署舉例,項目顧問公司可通過數據庫中的環境分析工具,比較兩條道路不同走線下,受影響人口及物種等,得到初步報告,但環保署強調,相關初步報告不可取代環評;數據庫中亦設兼容建築信息模型,以虛擬實景比較工程項目之前及之後的景觀變化;數據庫還包括珍稀動物的分布情況數據,對進行生態評估有很大幫助。

數據庫亦有助大幅節省查找環評報告、數據的時間。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市區評估)張展華說,過去如果要做環境評估報告,需要相關人士自行於環保署網站搜索相關資料,現在通過將過往的2、300份環評報告全部放在數據庫,使用者直接點擊相應的項目,就會自動頁面跳轉至相關頁面,查看相關報告;如果使用者專門想找一些關於鐵路、填海相關的項目,亦可在系統通過設置選項進行篩選。

更新技術評估要求

對於有人質疑優化環評只是壓縮時間,徐浩光表示,優化建議亦有更新技術備忘錄的評估要求,其中生態調查時間由以往4至9個月延長至6至12個月,亦規定調查進行的方法及頻密程度等,強調不會影響環評報告質素。

中央數據庫由環保署開發,研發耗時約一年,成本約300萬元;採用地理信息資訊及繪圖系統平台,網羅包括環評報告中與各種環境和生態相關的基線調查數據;環評研究所需的空氣質素、水質、水文及交通噪音的建模工具,及對未來數十年的模擬基線資料,亦會逐步在數據庫提供,以提高相關影響評估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220A00IX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