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FOTA技术专栏—云原生之微服务

FOTA的技术演进,往往聚焦于车端的电子电气架构、诊断刷写方式、AB升级、差分升级等方面,目的以减少升级时间、提高升级稳定性和成功率。然而,FOTA作为一个云管端的应用,伴随着OTA业务场景的逐渐丰富,车厂对于FOTA云端亦存在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弹性计算等需求,以便满足FOTA平台的可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

云原生(Cloud Native)是目前流行的,基于微服务、容器、DevOps等技术设计的产品体系。微服务和容器构成了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基础思想,微服务偏向于解决开发问题,容器偏向于运维问题。云原生的快速发展也开始潜移默化影响各车联网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云原生中的微服务架构。

01云原生简述

首先了解云原生应用的构建思路以及优势。云原生旨在设计专用于在云端运行的应用,易于维护和开发,具备弹性扩展能力。与云原生系统相对的是以物理机房服务器为基础建设的传统系统。

云原生应用一般具有如下的特点。

(1)开发敏捷。随着公司业务逐渐庞大,开发团队人员日趋增长,需要按一定颗粒度拆分服务,保持服务独立运行和扩展,并支持多语言跨团队的协作开发。

(2)易于扩展。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可移植性,可动态弹性在云端扩展服务。

(3)自我修复。服务宕机可自动修复或重启服务,保持对外的高可用,无需人工处理。

(4)自动化部署。支持业务持续交付和自动化部署,减少人工参与。

(5)热部署。支持不停机热部署,避免服务出现不可用的场景。

云原生应用可以为企业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中提供一致的体验,利用响应迅捷、可靠、可扩展的云原生应用,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

02微服务的演进过程

微服务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核心,其将应用分解为多项独立服务,并支持 DevOps,提供出色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可扩展性。

应用的发展,以业务的规模度量,一般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一、单体架构阶段

一般在业务的最初始阶段,可考虑采用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传统的单体架构服务开发完成后,打包并部署为一个Web应用便可对外提供服务,应用的打包和部署方式则依赖于编程语言和框架的选择。例如用Java语言开发的的应用,可打包为jar包,在Web服务器上运行java –jar指令即启动服务。单体应用的优势在于运维简易,只需管理迭代单一服务。例如OTA初期的DEMO或者给甲方爸爸的展示版本,简化了开发流程,以最快的速度部署上线。

应用体量较小的时候,采用单体应用效率较高。随着业务规模和复杂度提升而,单体架构会产生下述一些问题。

(1)运维困难。业务的快速增长导致代码量直线上升,增大了团队开发的二次开发和维护的难度。

(2)可用性降低。庞大的单体应用启动时间慢,运行时崩溃或宕机会导致应用整体下线。

(3)扩展性变差。对于水平扩展的场景,需重复部署所有的服务代码,不仅浪费资源,同时难以进行分布式管理。

(4)不兼容新技术。单体应用仅能实现单一语言开发。例如JAVA开发的单体应用,由于JVM仅能编译JAVA,无法加入其他语言开发的业务代码。

二、SOA架构阶段

随着单体应用逐渐发展,势必对应用进行拆分。同时企业的发展会孕育出多种异构化应用,如企业传统的SAP、ERP系统与真正的业务系统往往是由不同语言、架构、接口风格开发,在打通各系统交互时困难重重。此时便可考虑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架构设计理念,以一定的颗粒度划分服务,通过规范化接口重复使用组件。

传统的SOA架构方案以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为基础,ESB通过标准网络协议开放服务接口以发送请求或访问数据,实现与各种系统间的协议转换、数据转换、透明的动态路由等功能。SOA架构需要集成独立部署和维护的通信中间件服务,各个服务是相互独立运行的,通过ESB减少各个服务间的依赖和互相影响,实现了服务的松耦合。

SOA的应用对象为庞大、复杂、异构的企业级系统之间的兼容和重用。大部分企业系统会经历多个发展阶段,各服务迥然不同的技术选型、通信方式以及开发团队,随着时间推移会导致多样化的异构服务,无法大规模的优化和重构,只能采用兼容的方式进行处理,而ESB犹如一个润滑剂,实现了各服务的兼容。

ESB虽然功能强大,但ESB本身为重量级的实现,随着协议种类增多,要完成大量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转换,计算性能开销较大,在某些场景下ESB自身会成为性能瓶颈。

三、微服务阶段

微服务可以解决单体应用和SOA架构产生的问题。微服务架构是当今互联网流行的架构风格,将系统业务功能垂直拆分为更细粒度的服务,每个服务通过Restful接口对外提供API,微服务的服务们之间亦通过Rest接口通信。微服务的理念要求快速交付,因而对开发流程、自动化部署方面的拥有更高的要求。

微服务适合于当下轻量级、迭代频繁、多种设备访问基于 Web 的互联网系统,这类系统业务变化快,需要敏捷开发和快速交付。

下图为微服务架构在FOTA应用的示例,以此为例了解微服务的架构设计方式。FOTA的微服务同样以业务垂直划分服务的粒度,如车辆管理服务、策略任务服务、数据统计服务、主数据同步服务等。各服务对外通过Restful风格的接口通信。

手机、PC等设备首先接入API网关,通过API网关实现负载均衡、服务路由等功能。服务发现模块负责服务的注册、健康检查、服务提供和服务消费。可将其想象为电话时代的黄页,记录着各服务的“联系方式”。

各服务向注册中心注册,注册中⼼存储各服务的地址信息、属性信息等,当服务消费者调用其他服务时,地址信息由服务注册中心提供,调用者自身无需知道被调用服务的部署信息,实现了透明化路由。分布式管理则可以保证服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节点发现、监控、选举等功能。统一的配置中心可以进行配置的读取和推送操作,进而实现服务在不停机即可修改配置。

03微服务的架构分析

微服务的优势可从技术框架和开发流程两方面进行分析,具有如下的特点。

(1)技术选型灵活。微服务架构下,各服务只要遵守约定的接口规范,即可自由选择开发语言和框架。例如云端最流行的开发语言是JAVA,但由于JVM的对内存和计算资源的占用,在某些多线程的业务场景下,使用Go语言能够提高服务的执行效率。

(2)可独立部署。每一个微服务都拥有独立进程。发布新版本时无需编译打包整个应用,不仅节约资源、缩短发布流程和交付周期,并降低了正式环境的发版风险。

(3)易于扩展。在业务需要水平扩展时,仅需复制小粒度的微服务至其他节点,并通过微服务的服务治理对扩展服务进行负载均衡,体现了极强的弹性和灵活性。

(4)容错度高。更细的服务颗粒度划分,使得某一组件发生故障或宕机时的影响面控制到最小。其他服务可通过重试、容错机制保护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5)跨团队开发。一个微服务可专注单一功能,通过良好的接口定义划分业务的边界。简化了跨语言跨团队的合作开发。同时由于服务规模小,更易维护。

当然也不存在万能的架构,微服务在解决单体架构矛盾的同时引入了新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服务的依赖关系导致服务部署和测试的复杂度上升,增加了运维和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难度。其次,微服务架构增加了分布式系统的管理难度,对分布式事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SOA与微服务的对比

SOA和微服务有相似性,但在细节上大相径庭,下表为两者之间的对比总结。

05FOTA的微服务应用展望

FOTA业务在车厂受到愈发的重视,适配车型和业务场景也在加速丰富的进程中,使得FOTA系统更复杂,快速迭代的需求却更为紧迫。车厂迫切希望加速系统开发和部署的周期,同时降低成本。微服务在互联网行业的推进,其架构理念已经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在当前的背景下,FOTA应用微服务架构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随着微服务推进,FOTA业务部署块粒度变细,可降低资源成本。例如对于车辆和零件的属性配置信息,拆分成独立服务后,可将服务提供给更多的相关业务,如远程诊断服务、数据采集服务等。这些服务的基础数据可复用该微服务。

其次,FOTA业务的逐渐庞大,避免不了跨团队的开发方式,微服务架构划分出了清晰的业务边界,让开发过程更敏捷,减少了模糊地带的扯皮行为。同时,对于FOTA数据统计模块,可灵活选型,譬如选择数据统计更强的python相关框架。

往后几期我们将会介绍微服务服务治理、分布式管理的相关技术内容,敬请期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06A01G7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