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证数据资产梳理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与规划
精准定位目标
- 确保梳理工作有清晰的业务目标,如提升数据质量以支持决策、保障数据安全等。例如,如果目标是提升数据质量用于精准营销,那么在梳理过程中就要重点关注客户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等相关指标。
合理规划流程
- 制定详细的梳理流程,包括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和责任人。比如,先进行数据发现,再进行分类分级,每个步骤都设定合理的时间期限和负责部门或人员。
二、数据发现与盘点环节
全面技术探测
- 运用多种数据发现工具,对数据库、文件系统、云存储等多种数据源进行全面扫描。例如,使用开源的数据发现工具结合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平台管理工具,确保不遗漏任何潜在的数据资产。
深入人工排查
- 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人工排查。因为有些数据可能是临时存储或者存在于部门内部的非标准存储位置。如业务部门可能在本地电脑保存了一些特殊业务数据,需要人工询问和查找。
三、元数据管理方面
完整采集元数据
- 采集全面准确的元数据,包括数据的名称、类型、来源、创建时间、业务含义、数据所有者等信息。例如,对于数据库中的表,不仅要记录表结构和字段信息,还要明确表的创建目的和业务用途。
严格元数据审核
- 建立元数据审核机制,定期对采集到的元数据进行审核。可以由数据管理员和业务专家共同参与,确保元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分类分级环节
科学制定标准
- 根据数据的业务属性、敏感程度、合规要求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分级标准。例如,对于金融企业,涉及客户资金的数据应划分为高度敏感级别,按照严格的分类分级标准进行操作。
准确执行分类
- 按照既定标准准确地对数据资产进行分类分级,避免主观随意性。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辅助分类,同时结合人工审核来确保准确性。
五、数据血缘分析环节
深度追踪关系
- 深入追踪数据的来源、转换过程和去向,构建完整的数据血缘关系图。例如,在数据仓库中,要清楚记录数据从源系统抽取、清洗、转换到最终加载的全过程。
持续更新关系
-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系统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血缘关系。如当业务流程调整,数据来源或处理方式发生变化时,要相应地修改数据血缘关系图。
六、数据质量评估环节
确定评估指标
- 建立明确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例如,对于销售数据,准确性可以通过与实际销售记录对比来衡量,完整性可以检查是否存在缺失的销售订单等情况。
严格执行评估
- 按照评估指标对数据资产进行严格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发现数据存在准确性问题,要追溯数据来源,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修正。
七、人员与协作方面
专业团队参与
- 组建包括数据专家、业务分析师、IT技术人员等在内的专业团队。数据专家负责技术层面的梳理,业务分析师确保数据与业务的紧密结合,IT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部门协作
-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尤其是业务部门和IT部门。业务部门提供数据的业务理解和需求,IT部门负责技术实现和数据处理,共同保证梳理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