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原生开发中,平衡自动化与人工干预的边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对于诸如容器部署、配置管理等日常重复性工作,应优先采用自动化。例如,使用Kubernetes的自动化部署工具,能快速、准确地将应用部署到云原生环境中,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
像监控指标采集、日志收集等有规律的运维任务。通过自动化脚本或工具(如Prometheus自动采集性能指标),可以持续稳定地获取数据,无需人工频繁介入。
当出现复杂的系统故障,尤其是涉及多个组件交互、多层架构的问题时,人工干预是必要的。例如,在排查云原生应用中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故障,可能需要人工分析网络配置、服务依赖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业务逻辑发生重大改变,需要对云原生应用的架构、功能进行调整。这时候人工的设计、规划和审核是不可或缺的,以确保自动化流程和系统架构仍然符合业务需求。
在一些关键的自动化操作之前,设置人工审核环节。例如,自动化扩容操作前,由运维人员审核扩容的必要性、资源分配合理性等。
运维人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应及时反馈到自动化流程中。比如,针对特定类型故障的手动修复方案,可以转化为自动化脚本中的异常处理逻辑。
自动化监控系统设置合理的告警阈值。当监控指标触发告警时,先由自动化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处理,如果问题复杂则及时通知人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