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页防篡改常见的技术手段:
文件完整性校验技术
通过计算网页文件的哈希值等特征码,在初始阶段保存这些特征码。之后定期或实时重新计算并比对,若特征码不一致则提示文件可能被篡改。
内核驱动防护技术
在内核驱动层面进行防护,对网页文件的各类操作进行监控。一旦检测到非法篡改操作,直接在内核层拦截,阻止对网页文件的非授权修改。
事件触发监测技术
设定特定的事件作为触发条件,如文件的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或者系统时间的变更等。当这些事件发生时,触发监测程序对网页文件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篡改情况。
加密技术
采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网页文件进行加密。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即使数据被窃取,没有解密密钥也无法获取其中内容,有效防止篡改。
备份恢复技术
定期对网页文件进行备份,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当检测到网页被篡改后,可以迅速从备份中恢复数据,使网页恢复到正常状态。
访问控制技术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等方法,严格限制对网页文件和相关资源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应操作,减少内部人员误操作或恶意篡改的可能性。
蜜罐技术
设置虚假的网页或系统组件作为诱饵,吸引攻击者。当攻击者对蜜罐进行攻击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分析攻击行为,同时避免对真实网页造成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