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VC硅谷蹲点,专家激辩人工智能产业泡沫有多高?

VC硅谷蹲点,专家激辩人工智能产业泡沫有多高?

作者头像
新智元
发布2018-03-22 10:58:32
6750
发布2018-03-22 10:58: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新智元新智元

【新智元导读】Nature日前发表社论,指出人工智能威胁论并非耸人听闻。反观国内,人工智能一片热潮。国内人工智能热潮会对中国智能产业造成什么影响?新智元就此采访了各位业内专家的看法。

4月21日,乐视发出预告,称将于28日发布继旗下超级电视、超级头盔和超级汽车之后的又一款超级产品——超级大脑。

公告一出,舆论哗然,乐视更是身体力行,在25日和27日相继推出其他两张宣传海报,引得人悬念满满。除了调侃,还有不少科技媒体发表分析文章,按理推测乐视的这款超级大脑究竟会是什么。

28日乐视发布会完,原来是宣传一部内容与“超级大脑”相关的影片。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工智能真的火了。

超级大脑的概念已经能够独自支撑起宣传一部影片。相比之下,即使是国际大片推广,也需要扣人心弦的预告,靠知名的导演或知名的演员,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知名的导演和知名的演员。

2012年谷歌提出谷歌大脑、2013年欧盟提出欧洲人脑、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大脑计划”,人工智能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2015年开始,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越来越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的热潮更是上了一个台阶,政府、公众和学者都加入到讨论中来。3月27日,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自2015年年末开始,百度一直在强调无人车3到5年内实现量产的目标。2016年4月15日滴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4月27日猎豹投资5000万元开发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热潮是好事。但业内人士普遍担忧一点,根据Gatener的技术发展曲线,人工智能的很多技术要成熟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眼下能够落地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多,如今对人工智能的吹捧,容易使公众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当落地产品达不到预期时,产生的心理落差反而会影响世人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评价,对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炒作在所难免

不过,小i机器人总裁兼CTO朱频频表示,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吹捧是在所难免的。“以前云计算、大数据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朱频频说:“现在各种产品往智能上靠,也就是换了层皮,给产品披上了人工智能的外衣。”

但朱频频指出,媒体炒作其实还好,严重的是很多投资机构会在硅谷蹲点,凡有学人工智能的学生毕业就怂恿他们创业。

慈星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李立军表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可能出现泡沫,一定的泡沫是可以接受的。不过,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部分细分领域的泡沫成分确实已经有点高了,虽然其出现的原因有点无奈。李立军说:“就拿现在盛行的各种所谓‘操作系统’来看,绝大部分都名不副实,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别人都这么说了,你不去跟风,反而会被边缘化,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味道。”

美团技术学院院长、前CSDN总编刘江作为资深科技媒体人,十分形象地总结:“媒体嘛天然要贴热点,贴人工智能和贴友谊的小船都一样。”

产业负面影响

新智元智库首席执委、上海证券交易所前总裁兼CTO白硕认为,实体经济对引入人工智能提高生产力有着真实的需求,但是人工智能本身并未真正做好准备,而是在一种半生不熟、鱼龙混杂的状态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就决定了期望过高的人在落地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落,而真正具有代际优势的项目无论从眼球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会被分流。

朱频频也认为过度炒作、追捧会让世人对人工智能期望过高,而当他们发现实际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时,这种心理落差会有碍产业健康发展。他说:“之前人工智能遭遇过两次冬天,都是因为一开始大家充满期待,后来落地实用化场景有一定差距,让投资人——那些对人工智能事业投入精力和资源、想要推动这个产业发展的人——很失望。”

朱频频认为媒体在报道和推广人工智能时应该秉承科学和忠实的态度,因为所有在这个领域里的人,无论是企业、媒体、中介、供销商……都会享受人工智能发展的红利,因此所有从业者都应该确保人工智能产业能够健康地发展。

追捧不见得是坏事

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思彤认为,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追捧是好事。“追捧热当然会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界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王思彤说:“一部电影有人追捧,票房就高,而有了票房,就会有更多更好的电影,形成良性循环,道理是一样的。”

李立军表示,媒体适当炒作对行业发展不一定完全是坏事,能激起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事实上,如果政府不去过度干预的话,泡沫的比例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也是能够维持动态平衡的。李立军认为,人工智能产业60年来几起几落,除了软硬件发展不到位,更重要的是缺乏群众基础,“只有公众都认可这个事情了,这个产业才更容易切入。”李立军说。

商用机器人应用技术公司云迹科技的CEO支涛表示,公众对当前一些基础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严苛。支涛认为乐视的推广活动,比如用手势控制电视、研发“超级大脑”,都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应用。她以互联网早期为例子,“收一封邮件、打开一个网页有时甚至需要半小时,但这是一个趋势,虽然体验不太好,但大家也在接受它,慢慢等待技术成熟,”支涛说:“人工智能也一样。我们将一些尽可能比较成熟、能够落地的应用带给用户,让大家能够体会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当有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可以使用时,用户还是会有容忍度的。”

在这一点上,最近走红世界的机器僧贤二非常具有代表性。贤二能够进行语音识别,能够与人进行简单对话,还能接受指令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诵读经文和播放佛教音乐。但从技术角度讲,贤二离理想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有很大差距——可这并不妨碍它博得公众的喜爱。对于贤二的走红,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洪波在接受其他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单纯从技术层面评价类似贤二这种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创意也是智能机器人走向市场化和普及化的痛点。

炒作是感性的,落地是理性的

从历史角度看,任何新兴技术都是从哲学和文艺开始,只有当文化思想达到一定高度,技术实践才能落地,从这个角度说,炒作可以类比文艺复兴,华为终端智能化总监蒋宏睿这样认为,他主张辩证地看待当前对人工智能的炒作。

人工智能此前经历了两起两落,第一次是从1956年到1980年的14年;第二次是从1982年到1996年,同样是14年;第三次高潮则是从2006年Geoffrey Hinton创建神经网络开始,持续到现在。“实际上之前两个14年间对人工智能的炒作相比现在并不逊色,”蒋宏睿说:“虽说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很多情况都会重现。依照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轨迹,目前的炒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蒋宏睿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泡沫破灭之前,争取在学界和产业界做出更多的成绩来。”

此外,蒋宏睿还表示,不应该只看到对人工智能的吹捧,社会上也存在着对人工智能恐惧的情绪,不同观点的争论会促使更多人考虑这件事情,而思想的碰撞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此外,炒作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也会引发世人对智能机器相关的法律、道德、伦理等一系列议题的思索。

“但学者一定要保持冷静,不忘初心,尽最大努力解决人的问题。”蒋宏睿说:“人工智能是为了人而生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4-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新智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