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聚类(二):k-means算法(R&python)

聚类(二):k-means算法(R&python)

作者头像
三猫
发布2018-04-10 11:42:32
1.2K0
发布2018-04-10 11:42:32
举报

聚类算法属于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即没有类别标签y,需要根据数据特征将相似的数据分为一组。k-means为聚类算法中最简单、常见的一种,通过计算距离,将相似性高的数据分在一起。

  • 算法流程

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聚类中心,计算其他点与中心点的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中心并归类,归类完成后计算每类的新中心点,重新计算每个点与中心点的聚类并选择距离最近的归类,重复此过程,直至中心点不再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k-means算法时,要先确认k的值,即想分为几类,k值一般设定为3-5。下图为从网上截取的图片,可以直观看到通过4次迭代,将点聚为3个簇(cluster)的过程。

  • R语言实现

在R中实现k-means聚类,可以直接使用kmeans()函数。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iris数据集进行演示。

颜色代表聚类后得到的结果,形状代表真实的划分,“*”为聚类中心点。如下可查看每个样本点的聚类结果:

  • python实现

在python中实现k-means聚类,可以使用sklearn.cluster中的KMeans()函数同样使用iris数据集进行演示。

颜色代表聚类后得到的结果。

  • k-means优缺点

优点

(1)算法原理简单,聚类速度快。

(2)容易实现。

缺点

(1)k值需要事先给定,有时候不知道分成几类最合适。

(2)初始中心点的选择会影响聚类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进行聚类后,得到结果不同的原因。

(3)因为通过距离判断点的相似度进行聚类,因此k-means算法有一定的使用局限。当潜在簇的形状为大小相近的近似圆形,且每个簇之间聚类较明显,k-means聚类结果比较理想。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0-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学习养成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