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改一处代码时发现执行的过程和预想的不一样,仔细探究才发现是构造器执行顺序问题.(汗自己一下,基础不够扎实) 特地做了一些尝试然后把java构造器的执行顺序整理出来. 首先是我测试的代码:
执行结果如下: FatherProp is construct Father is construct SonProp is construct Son is construct 由此不难看出java类初始化时构造函数调用顺序: (1)初始化对象的存储空间为零或null值; (2)按顺序分别调用父类成员变量和实例成员变量的初始化表达式; (3)调用父类构造函数;(如果实用super()方法指定具体的某个父类构造函数则使用指定的那个父类构造函数) (4)按顺序分别调用类成员变量和实例成员变量的初始化表达式; (5)调用类本身构造函数。
评论:
1. 初始化分为为的初始化和实例的初始化 2. 每个类在 JVM 中都对应一个 Class 实例 3. 父类实例是作为子例的部分存在的 (Class 实例之间也存在父子关系) 4. 初始化实例之前要初始化类 基于以上几点就可以理解以下初始化顺序 1. 父类静态属性、静态类 (父类的初始化,对应 JVM 方法 cinit()) 2. 子类的静态属性、静态类 (子类的初始化,对应 JVM 方法 cinit()) 3. 父类的实例构造,实例变量初始化 (实例变量初始实际会放到 JVM 的 init() 中) 4. 子类的实例构造,实例变量初始化 (也是对应的 init() 方法) 关于类的 Class 实例,可以回想 Log 的声明 Log log = LogFactory.getLog(TestClass.class); 也就是无论你,new 多少个 TestClass 实例,它们对应着同一个 TestClass 的 Class 实例,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把静态方法、静态属性说成是类的方法、类的属性,其实质就是在 JVM 中存在同一个 Class 实例的方法、属性,也就能保持一致性。 关于父类实例是作为子类的一部分存在,可借鉴 C++ 或是有面向对象特性的 C 函数库(如 gtk),来理解,父类实例会居于子类实例的首地址,所以对子类转型成父类实例时,它是安全的,因为首地址一样的,所以从首地址到 size(父类)就是父类实例地址空间,到size(子类)就是子类实例的地址空间。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