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进了小公司的应届生,如何翻身进大公司?

进了小公司的应届生,如何翻身进大公司?

作者头像
闰土大叔
发布2018-10-22 10:50:56
6.7K0
发布2018-10-22 10:50:5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闰土大叔闰土大叔闰土大叔

第一时间关注土叔的趣文

是这样,前段时间,有个自称应届生的同学,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问题如下:

大家说毕业要去大公司,但总有不小心或实力不际,进了小公司的应届程序员。 请问如何在加班疯狂,培训体系不完善的小公司里,提升自己的实力,凭借技术和工作能力跳槽到大公司? ps:这里的小公司,是指待遇福利一般,随时可能倒闭、发不出工资,说出去都不知道是啥公司的那种。 大公司指大家公认的好去处例如bat等。

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回复这条留言,因为我自已也没进过大厂,所以没有资格说。

但是,从业几年,我对整个行业的大环境还是有所了解的,身边有不少BAT,或稍差一些的公司的前同事,多少也和他们沟通过。

我这辈子基本没戏了,你们还有希望。

进大厂最好的时间窗口,一是应届校招,这时能进去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但这些人总体也是少数,付出的多,先飞一步,人家应得的。

另一个时间窗口是工作三年左右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工作求职者,性价比最高,但过了这个村,基本就没这个店了。

平台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绝大多数人要么个人怠惰,要么平台有限,一辈子就停留3年的能力(不是一年就已经算不错了),加上技术更新换代太快,此三年的经验,往后算三年价值大打折扣,又三年后,工作6年了,即使能紧跟脚步保持对最新技术3年的积累,大厂也只会要工作3年的新人。

一个工作6年的人,即使能胜任三年能力要求的岗位,大厂基本也不会要这个人,会用要求6年的能力来筛选,3年的萝卜三年的坑,6年的萝卜六年的坑,6年想进3年的坑,人也不乐意要,可选择的太多了,顶多能排个号,但几乎轮不上。

个人从业算第6年,可内心深处,并不觉得比之3年前有多大的提高,是稍有深入,技术栈多了些,处理的数据和并发量大了些,奇怪地的问题多碰到了些,但根本上并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变化除了轮子A换成了轮子B,反而是技术之外的东西,思考方式改变,沟通效率的提高和定位问题的直觉,但这个,面试时看不出来,而且说白了,大厂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估且能算是加分项的东西,短时间的面试是看不出来的,反而是人脉比较重要)。

而与三年后普通人成长空间变窄相反的是,大厂对工作一到三年要求尚可说是平滑过渡,三年之后要求直线上升,曲线陡峭,绝大多数人都跟不上。

大厂面试流程严苛而且难度较高,一些人可以在看不出来他深浅的小公司吹牛逼混个职位,想忽悠进大厂,那是做梦,当然,里面有关系就另说了。

加之,年纪的增长,这点不想说,都懂。工作三年后,时间越久,越没戏。

很多东西都是逼出来的,大厂作业务的也是最先被淘汰的,这些人不算什么,并不比草根出身的强太多,但核心的尤其攻关技术难点,挑战技术极限的,工作的过程就是深入的过程,而在小厂工作被淹没在无数表面的细节,即使你有心充电学习,那也只是业余的,你费心费力学的那点东西,很可能比不上大厂内部员工顺道听个内部大牛分享,人才梯队培养上去的。

另一个重要的变量是大环境,互联网泡沫的前几年,尤其是移动端android,ios宽要求相对太好进了,只是更多的人,都错过这个风口的,只有眼红的份。

而且,请注意,赶上这个移动端这个大泡沫的都是年轻人,即使几年后,泡沫又来了,那时你我都多大年纪大了,想跟也有心无力,长江后浪推前浪,机会和未来都是年轻人的,年轻人身轻好转身,在某方面作了多年的前辈们,即使有心转身,又有哪个公司会要?

所以这辈子,泡沫即使还会有,但也是指望不上了。

你们比我年轻,能一步到位,当然恭喜,但对更多人来说,应该或者说只能选择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从“说出去都不知道是啥公司”,直接到大厂,不是不可能,只是难度太高了。

对更多的人来说从“说出去都不知道是啥公司”到“在某个圈内有点名气的公司”再到“在某个圈内数一数二的公司”之后再进大厂,可能性会更大些。

这条路实际也是有捷径的,部分数一数二的公司,进入难度却并不是极高。比如华为,华为当然有要求极高的岗位,但确实存在大量要求低的,而且和BAT不同的是,华为有大量的外包,要求非常得水,你能受得了的话,可以接华为的外包,之后对外说为华为干活也说得过去,这样能快速把简历拉一个层次。

————————————————当然,我个人是不建议对技术有热情的人作任何外包的,对外(非日)的倒还可以考虑,外包的内容,大多是边缘非核心的业务,可以从外包入行,但很难在外包深入,对外的相对较好,是因为锻炼英语和沟通能力,而且国外的项目技术相对比较新,很多时候早走一步就是财富。

IT美帝才是王道,当初mongodb、hadoop、nodejs、docker等都是欧美先火,再蔓延到国内的。

在一个新技术将火未火时,抓住机会。这算不上泡沫,只能说是先机,是个信息差的优势,出名要趁早,将火未火时稍有了解都是稀缺,等到烂大街时,要求就高了。

出书,能力强的讲源码算法架构,能力差点的哪怕就是翻译+搬运。

加壳,不动原项目核心的东西,外部调api整个管理工具,监控,自动化脚本,没权限的加个权限管理之类的,这是体力活,但干的快作的好也能打出知名度。

这活我是想干的,但没时间,实际上,类似的这种东西都是些时间比较富裕,或能利用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也能对自已严格要求的人作的,很无聊也很磨人。

写博客,写的越早越好,技术刚出来,一手资料全是英文的,中文的网上就这一篇(写英文博客的,也没必要关注这个问题),点击关注自然都有了,多少是个亮点。

以上三点,之所以一开始没列出来,是因为这不适合刚入行的新人,对各方面实力有一定要求,要求能力也要求精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吧。

——————————————出书,加壳,写博客,都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手段。文本衔接的不好,因为接着对外外包,接着可以先了解新技术的叙述,未免显的急功近利了些。

实际想表达的是,如果只是为了个人品牌,把精力投入在新技术上,效果相对会更明显。可深耕,也可走捷径,但捷径是相对的,加个壳,也有大量细节要考虑,稳定性好,完成度高,那完全就是一个产品了,即使不是因为技术热情,这种业余时间的坚持和专注,也不是普通人能作到的,把英文资料翻译成流畅易理解没bug的中文,也不简单,最起码的,翻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第一时间看一手资料,总比过个一两年看二手资料的有点优势吧?

但这并不建议年轻人追新,基础不足,只能接触最浅的部分,新技术说实话是为那些能力足够的人提供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就比如hadoop刚出的那时候,各种bug,功底不够的就是玩玩api,hold不住大场面,讲源码,翻译国外的资料,加壳,写点疑难问题排查记录的博客,这都是硬实力。

————————一开始有些人“打脸”,没放在心上,可能是个别人理解有误,这么多人“打脸”,那就是表述的不够准确。

我只是想说,三年的萝卜进三年的坑,比六年的萝卜进六年的坑来的容易,六年的萝卜想进三年的坑也很难。

未敢说三年后进不了大厂,只是希望年轻人能把握住前三年的机会,不要像在大学时浑浑噩噩,等到"毕业"了,时间已经不等人了。六年萝卜进了六年坑,十年萝卜了进十年的坑,这也并不算是打脸吧?时间越久难度越高,对顶着debuff过关的人,我个人是很佩服的,这都是硬实力,我个人也希望能成为这种人。

最后,键盘侠当的最容易,我真实能力也就半瓶子晃荡,好在这里谈的也都是些非技术的“人生经验”,万幸还hold住。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0-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闰土小叔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容器镜像服务
容器镜像服务(Tencent Container Registry,TCR)为您提供安全独享、高性能的容器镜像托管分发服务。您可同时在全球多个地域创建独享实例,以实现容器镜像的就近拉取,降低拉取时间,节约带宽成本。TCR 提供细颗粒度的权限管理及访问控制,保障您的数据安全。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