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稀疏编码 Sparse Coding

稀疏编码 Sparse Coding

作者头像
yangzelong
修改2019-04-03 10:51:51
3.1K0
修改2019-04-03 10:51:5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YzlWHUYzlWHU

稀疏编码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通过寻找一组“超完备”的基向量来高效的表示样本数据。算法的目的就是找到一组基向量,使得输入向量能够表示为这组基底的线性组合。

人眼视觉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合理而且高效的图像处理系统,其感知机理研究表明,该系统由从视网膜到大脑皮层一系列的细胞组成,以“感受野”模式对图像进行描述。

感受野是视觉系统信息处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是视网膜上可以引起和调制视觉细胞响应的区域。它们被视网膜上相应区域的光感细胞所激活,对时空信息进行处理。研究表明,初级视觉皮层下细胞的感受野具有显著的方向敏感性,单个神经元仅对处于其感受野中的刺激做出反应,如特定方向的边缘、线段、条纹等图像特征,其空间感受野被描述为具有局部性、方向性和带通性的信号编码滤波器。每个神经元对这些刺激的表达则采用了稀疏编码原则,将图像在边缘、线段、条纹等方面以稀疏编码的形式进行描述。因而,稀疏编码的工作即找出类似边缘、线段、条纹等的这样一组基底,其思想和小波变换的基函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发展历史

  • 1959年,David Hubel和Toresten Wiesel通过对猫的视觉条纹皮层简单细胞感受野的研究指出:主视皮层V1区神经元的感受野能对视觉感知信息产生一种稀疏表示。
  • 1987年,Field提出主视觉皮层V1区简单细胞的感受野非常适合学习视网膜成像的图像结构,因为它们可以产生图像的稀疏表示。基于此,1988年,Michison明确提出了神经稀疏编码的概念,然后由牛津大学的E. T. Roll等人正式引用,随后对灵长目动物视觉皮层和猫视觉皮层的电生理实验报告,也进一步证实了视觉皮层复杂刺激的表达是采用稀疏编码原则的。
  • 1996年,Olshausen和Field在Natru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自然图像经过稀疏编码后得到的基函数类似于V1区简单细胞感受野的反应特性。该稀疏编码模型提取的基函数首次成功模拟了V1区简单细胞感受野的三个响应特性:空间域的局部性、时域和频域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 考虑到基函数的完备性,Olshausen和Field在1997年又提出一种超完备基的稀疏编码算法,利用基函数和系数的概率密度模型成功建模了V1区简单细胞感受野。

稀疏编码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 编码方案存储能力大
  • 具有联想记忆能力
  • 计算简便
  • 使自然信号的结构更加清晰
  • 编码方案符合生物进化普遍的能量最小经济策略,又满足电生理实验结论

应用:

稀疏编码将神经生理学方面对于视觉系统的研究成果,指导人类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视觉系统,以解决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领域碰到的难题。其依靠自然环境的统计特性,并不依赖于输入数据的性质,因而是一种自适应的图像统计方法。稀疏编码在盲源信号分离、语音信号处理、自然图像特征提取、图像去噪、模式识别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参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8%80%E7%96%8F%E7%BC%96%E7%A0%81/10289670?fr=aladdin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基于腾讯云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综合性的图像优化处理服务,包括图像质量评估、图像清晰度增强、图像智能裁剪等。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