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数据分析,该怎么做才能超出预期?

数据分析,该怎么做才能超出预期?

作者头像
接地气的陈老师
发布2019-12-09 17:05:58
4000
发布2019-12-09 17:05:5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接地气学堂接地气学堂

有同学问:每次做的数据分析报告,业务方看了不是说“我早知道了”,就是说“你这不符合业务常识”。搞得人很郁闷。比如最近一次,诊断业绩波动问题,分析了一堆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数据,业务方却哈哈大笑,说跟这些都没关系,纯粹是大区经理的能力问题。面对这种局面该怎么办?

_(¦3)∠)_

今天统一解答一下。这种问题,本质上是来自:不了解业务到底掌握了什么情况。想要做出既符合业务常识,又超过业务预期的分析成果。当然得先摸清对方底牌。

所谓的业务常识从何而来

业务常识其实由三部分构成:

1、假设:业务方对问题的猜想。

2、证据:能支撑猜想的论据,包括数据、事实、逻辑推理等。

3、结论:基于假设+证据,论证产生的业务结论。

比如业绩波动问题,可能和外部(天气、经济环境、竞争对手)内部(总部支持、分公司配合、一线执行)等很多因素有关。作为销售部/业务部/渠道部/运营部,他们本身对于这些因素是有一些了解的。很有可能有了一些假设和证据,比如:

因此,如果没有沟通,不进行事先摸底。很有可能在数据分析中根本回应不到这些结论,或者简单的鹦鹉学舌再重复一遍,这就会导致开篇的:“我早知道了”、“不符合业务常识”等问题。所以进行事先沟通,了解情况非常重要。

需注意的是:业务方的证据不一定是数据。很有可能是来自

  • 一个经验:老夫从业10年,出这种问题一般是……
  • 一个事件:开电话会他不接,发了通知不回复,肯定是他的问题!
  • 一个感觉:我觉得应该是执行出了问题,我的设计很完美啊!
  • 一篇文章:早上在朋友圈看了《震惊!马云刚刚宣布!》,真有道理。
  • 一个命令:大老板都说了,都是人的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所以,作为数据分析是大有可为之地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剔除不合理假设,发现更多问题,就能帮助到业务,赢得认可。具体的做法可以有三个方向。

1

超出预期方式一:剔除虚假证据

还讲上边的例子。比如业务方已经认定是大区经理的问题,那我们就来验证,是否不同能力的大区经理表现真的有差距。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找的是主要矛盾。如果大区经理能力真的是主要矛盾,那业绩数据上会有明显变化(如下图所示)如果只是有略微差距,甚至没有差距,那就能直接否掉这条假设。在数据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胆下判断,用数据说话,业务方也无力反驳。

2

超出预期方式二:深入发现问题

即使第一步验证业务方假设,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把问题去平均化,具象化。从而找到更多新鲜结论。比如已验证大区经理能力不行,可到底是怎么个不行法,是一贯不行,还是这一次发挥不行,还是丫本来就是个投机分子——有政策就做,没政策就叫难。可以通过对大区经理行为的进一步分析得到(如下图,业绩达标率走势所示)

这种细分分析,对业务是很有用的。单靠“能力不行”四个字,可没办法指导到下一步行动。到底谁是要撤换,谁要扶助,谁还能等待成长,有个清晰的划分,才能针对性做事情。细节之处见功力,有细分分析,即使大结论是一样的,业务方也会觉得有意义。

3

超出预期方式三:挖掘潜在因素

很多时候,第一步验证成功不代表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比如看似是大区经理能力有差异,可大区经理下属业绩也是由不同门店、产品、销售团队构成的。通过结构分析法,我们有可能看到更多问题。如下图所示:

有可能我们发现:所谓优秀经理,其实就是命好。其下属1级门店数量多。那就不禁让人怀疑:是这些人能力强,还是天生掌握的资源好。所谓“总部支持力度不低”是不是只对1级门店有作用。这是很常见的问题,大家往往默认了表现好的1级门店就是3级门店的标杆,制定政策都按1级门店的经验来。可实际上1级门店的经验很有可能是不可复制的。如果能通过往下深度分析,找到更深层的问题,就能让业务大呼“我咋没有想到”了。

4

超出预期方式四:观察长期趋势

数据分析师的一个特殊优势,就是不用对业绩负责,因此出现“屁股决定脑袋”“黑的描成白的”相对较少。这样就可以潜下心来,客观评价业务的判断。通过长期趋势观察,多次对比,发现深层问题。还是这个例子,业务方自认为自己的政策没有问题,很有可能通过长期多次对比,我们发现:是有潜在问题的(如下图)

看似营销政策上线后,单日最大业绩又破新高,总业绩也拉动很多。可历次对比发现,促销蓄力期、恢复期越来越长,整体效益并没有更高。这就说明很有可能用户/市场已经对类似活动疲倦了,不以为然了。这时候还是要坚持继续做,还是考虑调整,就是个大问题。当然,这种结论直指业务部门的痛点,往往他们看完是默不作声,然后回来再思考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里还是会认可分析的价值。

从问题出发,到行动结束

上边只是个简单的例子,还有更多可以深入的地方。有些同学看了会说:老师,这些看数据的维度,我们BI里也有。是滴,罗列数据是很简单的。比如把销售业绩按大区,按门店拆解,分日、周、月输出,这是很多BI都有的。然而问题是,这样单纯的罗列没有任何逻辑,没有回答任何业务方疑问,没有引导业务方思考,它就只是一张张数据表而已。在没有逻辑的时候,甚至列的数据越多越招人嫌。看着花花绿绿的报表,业务方还会抱怨:能不能讲重点!

做数据分析,要从具体问题出发,到一个指向业务的行动结束。想要超出业务期望,当然得了解具体业务期望是什么,解答他们的问题,帮他们发现更深层的问题。这样就得让我们的数据分析师们不止满足于记住了GMV=DAU*转化率*客单价这种公式,更得把自己放到真实商业环境里去,了解商业动作,思考具体的商业问题。这样才能思考的深入,做出超过期望的成果。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9-0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接地气学堂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 BI
腾讯云 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提供从数据源接入、数据建模到数据可视化分析全流程的BI能力,帮助经营者快速获取决策数据依据。系统采用敏捷自助式设计,使用者仅需通过简单拖拽即可完成原本复杂的报表开发过程,并支持报表的分享、推送等企业协作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