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R」数据可视化18:弧形图

「R」数据可视化18:弧形图

作者头像
王诗翔呀
发布2020-07-03 12:00:01
1.7K0
发布2020-07-03 12:00:0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优雅R优雅R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很酷炫的图:弧形图(Arc Diagram)

什么是弧形图(Arc Diagram)

弧形图顾名思义,是由弧形组成的。粗暴一点,直接上图让大家来看一下什么是弧形图。

图片来源:https://www.data-to-viz.com/graph/arc.html

可以看到上图中有很多个节点,不同的节点之间用弧形进行连接。没错,弧形图就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关联,展示多个节点之间关系的一种图。

这种关联可能有多种情况,最常见的可以用于展现相关性结果,还可以用于展现不同字词共同出现的频率等等(比如上面这张图就分析了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出现情况)。

通过线的粗细、颜色以及节点的各种属性,你可以在图中展现关联各种特性,比如可以用线的粗细表示共现的频率,用节点大小表示该词汇出现的频率。

你可能会疑惑,我们已经有很多种展现关联的方式,比如最简单的网络图或者和弦图(好像我都没有讲过,糟糕,我以后慢慢补)。为什么要用弧形图呢?其实,这几种展现网络关系的图各自特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以展现弧形图的优势(例子来源:data-to-viz网站[1])。

首先来介绍一下绘图的数据。在学术圈,不同实验室之间可能会有一些长期合作的关系,因此某些作者可能常常会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比如有一些老板之间可能是师徒,或者是从同一个实验室里出来,所以会经常合作。

而这次例子的数据就是收集了许多文章和作者,通过不同的网络图来展示作者之间的关联:如果两个作者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那么就会用线将他们连接起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最基础的网络图的效果。可以看到出现了多个模块,体现出了一些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为亲密。但是一旦关系复杂起来,比如最大的那个模块,似乎很难清楚地标注每一个节点是谁。即便标注出来了,也不便于你快速找到你关注的目标。

Network图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所有人的姓名呢?和弦图怎么样?虽然和弦图能够表示所有人的姓名,但是与网络图比起来,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直观了,感觉这些线有点杂乱无章。

和弦图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弧形图的效果,可以发现弧形图不仅能够很好地展现每一个人的姓名,也可以看到一些人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一些人之间的关联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关联。

弧形图

当然,如果你对节点不进行调整,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下图这种可怕的情况。

杂乱无章的弧形图

**不过如果能够对节点的顺序进行一些调整,和弦图就能很好地体现出各个节点之间的关联,同时还能允许展现出每个节点的标注。**而当节点较多的时候,在网络图中其实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便做到这一点,也让人觉得眼花缭乱。而和弦图虽然也能展现出节点信息,但是由于是一个环状,所以也可读性也不如弧形图。

那么弧形图要如何绘制呢?

怎么做弧形图

1)需要什么格式的数据

我们还是用上面例子中的数据,代码来源还是参考上面提到的data-to-viz网站[2]。具体需要两部分的数据,一部分是具体的贡献情况connect表,另一个是各个作者的共现数目coauth表。

library(tidyverse)
dataUU <- read.table("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oltzy/data_to_viz/master/Example_dataset/13_AdjacencyUndirectedUnweighted.csv", header=TRUE)
#将dataUU转化成所需的格式
connect <- dataUU %>% 
  gather(key="to", value="value", -1) %>% #将matrix变成三列,一列from,一列to,一列共现文献数
  mutate(to = gsub("\\.", " ",to)) %>% #将to这一列中姓名.去掉变成空格
  na.omit() #剔除NA
head(connect)#第一列的数字是剔除NA之前的行号
          from        to value
89   RF Murphy A Bateman     1
184 M Ardisson A Besnard     1
234    Y Holtz A Besnard     1
237   A Armero   A Breil     1
276 FC Baurens   A Breil     1
326     S Bocs   A Breil     1

# 计算每个作者的共现条数
c( as.character(connect$from), as.character(connect$to)) %>%
  as.tibble() %>% #将数据的type转变为tbl_df,tibble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加强版的数据框
  group_by(value) %>% #按照value进行分组
  summarize(n=n()) -> coauth
colnames(coauth) <- c("name", "n")#修改列名
head(coauth)
# A tibble: 6 x 2
  value            n
  <chr>        <int>
1 A Armero         6
2 A Bateman        5
3 A Besnard        6
4 A Breil          6
5 A Cenci          4
6 A Chifolleau     1

library(igraph)
mygraph <- graph_from_data_frame( connect, vertices = coauth, directed = FALSE )

理论上使用上述数据就可以作图了(具体代码参见下一小节),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做出来的效果。

image.png

没错效果非常糟糕,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节点进行调整的原因,那么我们要如何对节点进行调整呢?我们可以使用igraph包中的walktrap.community函数。这是一个用来进行社区划分的函数。当然,igraph包中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划分函数比如fastgreedy.communityspinglass.community,edge.betweenness.community,leading.eigenvector.community等(不过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具体的区别)。那么我们来调整一下数据:

# 鉴定社区
com <- walktrap.community(mygraph)

#重新整理数据
coauth <- coauth %>% 
  mutate( grp = com$membership) %>%
  arrange(grp) %>%
  mutate(name=factor(name, name))

# 保留排名前15的社区
coauth <- coauth %>% 
  filter(grp<16)

# 只保留排名前15的社区涉及的作者
connect <- connect %>%
  filter(from %in% coauth$name) %>%
  filter(to %in% coauth$name)

mygraph <- graph_from_data_frame( connect, vertices = coauth, directed = FALSE )

2)如何作图接着,我们将使用ggraph函数进行画图。

library(RColorBrewer)
library(ggraph)
mycolor<-colorRampPalette(brewer.pal(9, "Paired"))
ggraph(mygraph, layout="linear") + 
  geom_edge_arc(edge_colour="black", edge_alpha=0.2, edge_width=0.3, fold=TRUE) +
  geom_node_point(aes(size=n, color=as.factor(grp), fill=grp), alpha=0.5) +
  scale_size_continuous(range=c(0.5,8)) +
  scale_color_manual(values=mycolor(15)) +
  geom_node_text(aes(label=name), angle=65, hjust=1, nudge_y = -1.1, size=2.3) +
  theme_void() +
  theme(
    legend.position="none",
    plot.margin=unit(c(0,0,0.4,0), "null"),
    panel.spacing=unit(c(0,0,3.4,0), "null")
  ) +
  expand_limits(x = c(-1.2, 1.2), y = c(-5.6, 1.2)) 

弧线图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参考资料

[1]data-to-viz网站: https://www.data-to-viz.com/story/AdjacencyMatrix.html

[2]data-to-viz网站: https://www.data-to-viz.com/story/AdjacencyMatrix.html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4-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优雅R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什么是弧形图(Arc Diagram)
  • 怎么做弧形图
  • 参考资料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