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Neuralink的脑机接口:「大师兄」和「二师兄」都不是对手,目标是破世界纪录!

Neuralink的脑机接口:「大师兄」和「二师兄」都不是对手,目标是破世界纪录!

作者头像
新智元
发布2021-07-29 16:32:39
6270
发布2021-07-29 16:32:3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新智元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来源:外媒

编辑:Priscilla LQ

【新智元导读】兴奋猪猪、「通灵猴子」……Neuralink总是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近日,Neuralink的神经工程师兼大脑信号团队负责人Joseph O'Doherty接受了一场独家问答访谈。

Neuralink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在两个月大的猪的大脑中植入硬币大小的Neurallink设备,成功读取它的大脑活动?

△ 植入了Neuralink设备的「二师兄」Gertrude

还是那只用「意念」玩乒乓球游戏且水平炉火纯青的猴子?

△ 「大师兄」Pager通过想象操纵杆的移动来打乒乓球,打中了就有奶昔喝

不管哪一个,每次Neuralink的脑机接口(BMI)都能让人「大受震撼」!

2016年6月,Neuralink成立之初,马斯克曾经探讨过一个科幻小说概念:Neural lace(神经织网)——一个无缝、稳定、可以直接与大脑通信的全脑接口。

△ Iain M. Banks在硅谷广受欢迎。马斯克说,他对脑机接口的兴趣部分源于Iain M. Banks的10部小说系列《文化》中的虚构宇宙中的「neuro lace」科幻概念

历来不羁放纵的马斯克声称,Neuralink设备有朝一日能实现「人工智能共生」(AI symbiosis),人脑将会和人工智能融合。

或许大家已经对马斯克的「口出狂言」习以为常了,毕竟Neuralink设备仍在试验中,甚至还没有获得最基本的临床安全性试验的批准。

但是,在这种夸张的言辞背后,Neuralink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的确一直在开发完全植入式的脑机接口。

那么,他们进展如何,这背后又有什么不曾公开的神秘技术?

近日,Neuralink的神经工程师兼大脑信号团队负责人Joseph O'Doherty接受了一场独家问答访谈,向大家解释了Neuralink的目标、硬软件设备、当下的研发进展以及研发的「上限」。

下面节选了本次独家访谈的部分内容:

Neuralink离创造世界记录还有多远?

Q:马斯克经常提及Neuralink在未来的可能性,而在未来,人们可以自愿接受脑手术,并通过植入Link来增强能力。但在短期内,这个产品是为谁设计的呢?

A:目前我们在研究一种「通讯假体」(communication prosthesis),能让瘫痪的人重新控制键盘和鼠标。现在也正在加快使用这款假肢后的打字速度。

BMI要有一个良好记录设备,但也需要真正关注解码器的细节,因为它是一个「闭环系统」。要注意闭环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性能。

我们的内部目标是,在BMI 的信息率方面打破世界纪录。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最佳性能了,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能走多远?

优化软硬件设备

Q:2019年的时候,每根「线」有128个电极,现在呢?

A:现在每根「线」有16个触点,每个触点间隔200微米,之前的触点间隔更小。当触点间隔大约为20微米时,我们可以在多个相邻通道上记录相同的神经元,能够很好地表征我们正在记录的单个神经元。但这会要求很高的密度,需要的功率更多,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效果会比较差。

所以我们改变了设计,将接触分散在皮质中,并将它们分布皮质区域的「线」上,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信息。现在的设计是每根「线」 16 个通道,共有64 根「线」,可以将它们放置在皮质区域内的任何位置,共计 1,024 个通道。

这些「线」会放进一个微型设备,这个设备具有算法、脉冲检测、电池、遥测等功能。除了 64x16,我们还在测试128x8 和 256x4 配置,看看性能有没有提升。

每个Link设备有4个芯片,每个芯片有256个通道,加起来就是1024个通道。

Q:好像很多脉冲检测都在芯片上完成的,几年前我以为它是在外部设备上完成的,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优化的吗?

A:没错。我们有一种略有不同的脉冲检测方法。在神经科学,你通常想检测脉冲,然后根据神经元生成脉冲对脉冲进行排序。如果在通道上检测到脉冲,就会意识到,我其实可以在这里记录五个不同的神经元。这个脉冲来自哪个神经元?怎么找到产生每个脉冲的神经元?这是一个很难计算问题。

还有另一种极端情况:在电压上设置一个阈值,每次超过这个阈值时,就形成一个脉冲,只需计算其中发生了多少个。

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好事。第一种情况下要进行大量计算,而这在小程序包中可能是不可行的。在第二个极端情况对噪声和伪影非常敏感,因为很多方面都会导致非神经元放电的阈值交叉。所以我们在找看起来像神经元产生的信号的形状。

这些之前是设备外部做的。在我们验证该算法时,因为它是一个有线系统,所以带宽更高,能够传输大量数据。芯片团队采用了这个算法,放在了硬件里,所以现在这一切都在芯片上自动发生。它会自动调整参数,然后检测脉冲,将脉冲信号发送到解码器。

学会了乒乓球,那水果忍者呢?

Q:之前提到Neuralink团队要么创造纪录,要么找出不能创造纪录的原因。那么,不能创造纪录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

A:2D 光标控制不是一个非常高维的任务,可能存在与意念和速度相关的限制。

想象一下移动光标到命中目标需要多长时间: 用户从 a 点到达 b 点需要多长时间,在 b 点时做选择需要多长时间。并且,如果他们做错了或按错按钮,那结果就非常棘手了。所以他们必须在 a 和 b 之间走得更快,他们必须更确信地点击那些按钮,不能犯出现错误。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将会达到一个极限,因为大脑无法跟上。如果光标移动太快,用户甚至看不到它在移动。我认为这时就会出现局限——不是神经接口,而是移动光标的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想出其他方法,与大脑接触,超越这一点。还有其他更好的沟通方式,也许包括十指打字。我认为天花板在哪里仍未可知。

Q:此前猴子玩的两个游戏都是光标控制:在乒乓球游戏中,猴子找到目标并使用光标移动球拍。对于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否会有所突破?

A:非人灵长类动物可以学习其他更复杂的任务。训练时间可能会更长,因为我们不能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们必须向它们展示逐步变得复杂的事情。随便挑一个游戏:现在我们知道猴子可以玩乒乓,但是它们能玩水果忍者吗?这里存在训练负担,但我认为这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要想了解更多详细的独家问答,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参考资料: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biomedical/bionics/exclusive-neuralinks-goal-of-bestinworld-bmi#.YOZzBgZhNnM.twitter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7-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新智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Neuralink离创造世界记录还有多远?
  • 优化软硬件设备
  • 学会了乒乓球,那水果忍者呢?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开发 CloudBase
云开发(Tencent CloudBase,TCB)是腾讯云提供的云原生一体化开发环境和工具平台,为200万+企业和开发者提供高可用、自动弹性扩缩的后端云服务,可用于云端一体化开发多种端应用(小程序、公众号、Web 应用等),避免了应用开发过程中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及运维,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开发门槛更低,效率更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