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存储架构的博弈已经开始,软件定义存储未来三年迎爆发增长丨科技云 · 视角

存储架构的博弈已经开始,软件定义存储未来三年迎爆发增长丨科技云 · 视角

作者头像
科技云报道
发布2022-04-14 18:15:33
2600
发布2022-04-14 18:15:3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科技云报道科技云报道

回首存储历史,自从Compellent研发出自动分层存储技术,由IO密集型向计算密集型转换,进而兴起X86潮流,逐渐存储软件功能的优势浮出水面,存储已经不再是拼硬件,而是凸显与硬件紧密联系一起的软件优势,为软件定义存储(SDS)奠定了发展基础。虽然对于软件定义存储,行业内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随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服务器纷纷见诸于市场,“软件定义”技术的爆发之年已近在眼前。

IDC预测,2017年至2021年,全球软件定义存储(SDS)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13.5%,2021年营收达到约162亿美元。

在SDS市场中,三大主要细分市场(文件、对象、超融合基础设施HCI)正受到新一代数据中心需求的推动而不断扩张。在这些细分市场中,HCI是增长最快的部分,五年内复合年增长率将为26.6%,总营收达到71.5亿美元。

而基于对象的存储将在预测期内实现10.3%的年复合增长率,文件存储和块存储则将分别实现6.3%和4.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企业存储市场正在从硬件定义的、双控制器阵列设计转向软件定义存储,从企业内部私有部署的IT基础设施转向云,基于商用的Web级基础设施。

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

SDS成存储市场发展必然趋势

2012年,VMware在其vForum大会上首次提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概念。它让数据中心转型为IT服务中心,使数据中心能够更快、更灵敏地为应用程序提供支持,从而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将SDDC视作从服务器虚拟化向数据中心虚拟化演变的结果。SDDC架构模型利用软件来定义数据中心资源,特别是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性资源,以使这些资源不再受到硬件的限制,并实现与这些资源相适应的服务级别灵敏性。

作为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五大组成部分(计算、存储、网络、管理和安全)之一,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概念也首次被提出。

EMC公司在当年的EMC World发布大会上也发布了SDS战略,引发了业界对SDS的大讨论,SDS迅速成为存储业界的研究热点。软件定义存储将硬件存储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软件的编程来定义这些资源,这意味着它可以变成一个不受物理系统限制的共享池,以便于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凭借此举,用户能够根据应用策略来配置和使用存储服务,并将它们部署在一系列由供应商优化商用硬件乃至云中的多种硬件上。

SDS解决方案通过借助软件实现虚拟化,配置和重复数据删除等功能。并通过自动化,对存储网络进行加速,其出现正是来源于用户对于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从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的横向扩展模式就可以看出,软件定义型架构这种颠覆性的模式,即非特定硬件上的特定软件,可让IT系统更易于部署和管理,对于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IT机构而言,SDS能够很好地匹配所需功能——IT灵活性,通过该自主存储管理功能实现更简单,更直观的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软件定义存储需要与云环境相结合。

SDS可扩展至数以千记的节点,并支持多PB数据。随着存储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数据向云中迁移,这将成为一种常态。另外,使用商用及现有硬件而降低了成本,由于这些功能更多地出现在企业的IT采购清单上,企业存储模式继续向SDS转移也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趋势。

替代传统存储架构正当时

无疑成为未来IT主流架构

SDS虽然具有传统硬件定义不具备的优势,但我们在追逐变化的同时,仍然需要冷静思考可能带来的问题。

比如不能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架构的问题,目前市场中大多数SDS解决方案都希望数据中心可以“完全投入”,即用SDS解决方案自带的基础架构和流程替换数据中心现有的存储硬件、基础架构和流程。

他们通常希望数据中心摒弃共享式集中存储硬件,而支持商业化的超融合架构,这对IT企业而言则是相当不现实的,其对IT架构改造过程中成本支出的增加可想而知。

另外,许多SDS解决方案无法将数据复制到远程位置,因此无法创建数据的灾难恢复副本,甚至无法将数据迁移到SDS架构本身。

既然无法实现简单的数据复制,就应该提供某种数据迁移功能,以便将数据从旧的存储平台迁移到新的平台,否则就必须通过备份副本来恢复数据。

对于SDS来说,如果缺少完整可靠的数据服务能力则意味着采用这个SDS解决方案的客户仍然需要购买额外的存储系统来填补新的SDS解决方案所缺少的功能。

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以及各种平台、系统的建立也意味着需要管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资源维护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

那么面对企业对数据的不同时效、不同访问频率、不同重要性等要求,如何降低数据存储和使用维护成本,对不同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很多SDS来说,还未充分考虑到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于冷热数据虽然也有存储区域上的区分,但基本都是拿闪盘来做缓存加速,还不能做到有效分级存储,来满足企业对于大量不同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

大部分SDS解决方案还会忽视的另一项成本是:不支持现有基础架构和存储系统所产生的相关成本。

这类SDS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在相同的服务器上使用商用硬盘来提供计算,虽然这降低了未来的成本,但它要求用户购买闪存固态硬盘和硬盘驱动器安装到现有的服务器基础架构中。

相比成熟稳定的传统存储架构,SDS虽还未经历大量生产环境的检验和复杂业务场景的企业实践验证,但其凭借深度融合软硬件的精简一体化架构,可将CPU、内存、闪存和磁盘等物理硬件的优越性发挥到极致。

不可否认,SDS尚存许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优秀。未来随着数据规模扩大引起的扩容需求、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产生的倍增数据存储需求,以及企业对于数据更多的容灾和备份需求,将使SDS架构的优势和潜能进一步激发出来,并有望成为存储产业的主流架构。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2-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科技云报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COS)是由腾讯云推出的无目录层次结构、无数据格式限制,可容纳海量数据且支持 HTTP/HTTPS 协议访问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腾讯云 COS 的存储桶空间无容量上限,无需分区管理,适用于 CDN 数据分发、数据万象处理或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湖等多种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