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特征工程的方法论,一般都这么做

特征工程的方法论,一般都这么做

作者头像
机器学习AI算法工程
发布2022-06-10 16:10:31
8120
发布2022-06-10 16:10:31
举报

向AI转型的程序员都关注了这个号👇👇👇

机器学习AI算法工程   公众号:datayx

AI算法工程师交流群

一.为什么要做特征工程

1.选对模型有用的特征,让模型达到尽可能大的性能(准确率);

2.剔除掉无用特征,减少模型的过拟合,增加模型泛化能力;

2.对有用特征做相应变化处理,减少模型复杂性,增加模型的性能;

二.特征工程都要做什么

1.特征采集评估

主要是评估需要采集的成本,特征的完整性,特征的有效性

2.特征预处理

做特征的定性分析,缺失值、异常值,基本特征编码和变化

3.特征无量纲化

将特征从一个范围空间映射到新的空间

4.特征选择

选择对模型最有效的特征

5.高级特征变换

对特征进行交叉,降维,等高级技巧,变化出对模型更有效的特征

三.特征采集评估

1.覆盖率判断

这步的覆盖率分享主要是定性根据先验的领域知识做假设判断,一个特征收集上来覆盖率是否能达到较大比例。比如:

需要一个特征用户财富分布,设计一个产品表单去收集这个特征,必然覆盖率很低,所以这个特征就不能考虑。

2.采集成本分析

我们要尽可能让特征采集的成本足够低,避免特征在用户侧采集成本很高,避免特征在服务端的计算成本很高。比如:

低延迟特征:这类特征要求成本很高的实时流处理技术,比如在一个电商网站,某个商品的上一分钟购买数量。

大数据量特征:这类特征一般带来的就是巨大的计算量和存储容量,比如在一个视频推荐场景,通过采集人眼对视频帧的注意力程度,来分析喜好程度。

采集复杂特征:大多数据采集都是通过“埋点”发生在应用端(客户端),这类特征一般带来的就是产品端复杂逻辑影响主功能,也会带来更多资源的消耗(电量),比如上边提到的人眼的注意力程度。

3.特征完整性

在很多场景,采集的独立特征是对模型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带来负面效果,通常是多组特征一起搭配才有意义。比如:

在短视频推荐场景,只采集视频的清晰度做为特征意义不大,通常要搭配网络情况,手机机型等(代表消费水平)。

在一个新闻推荐场景,只采集点击阅读效果可能不佳,因为有标题党带来的误点击,需要搭配阅读退出行为。

4.特征有效性

避免训练时采集的特征,和模型提供服务时采集的方式不一样,导致特征有效性不足从而带来模型的偏差,比如:

构建超市门店下一礼拜瓶装水销量的模型,用气温做为一个特征,训练时用实测气温,而模型提供服务时用了天气预报预测的气温。

在导航地图的耗时预测模型,用了路线上是否发生事故做为特征,在模型提供服务时没有这个特征到时模型表现不佳。

四.特征预处理

1.缺失值

1.缺失率分析

这个时候特征数据已经收集上来了,通过量化的计算缺失率,如果有较多比例的缺失特征出现,就需要分析缺失原因并对缺失值处理,缺失原因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完全随机缺失。也就是缺失的数据点是数据集合随机子集,不和数据集中其他任何特征有关系.

2.随机缺失。数据的缺失和其他变量有关系,比如利用收集的用户信息做为特征,体重这个特征会丢失,因为一般女性更不想暴露体重,所以女生缺失的概率更大。

3.非随机缺失。这类数据的缺失往往是因为数据自身的原因导致(相当通过缺失就可以预测自己或和自己建立联系),假如要做一个调查问卷预测一个人是否会犯罪(所有选项都是选填),里边有一项是否以前有过犯罪,那么缺失的原因是这个人以前有过犯罪而不填这项。(假如2中存在这种现象,体重太大的人不想暴露体重,那么也属于这种)

有了原因分析,可以复制更好的判断如何做缺失值处理。

2.缺失值处理

一般缺失值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忽略。

有些算法可以自动处理少量的缺失值,比如xgboost。

目前网上能搜到的讲特征工程方法基本都是教材里的那一套:缺失值填充,归一化,category特征one-hot,降维等等。但是指望靠这些提升模型性能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强大的xgb/lgb上述方法几乎是毫无意义。也有一些文章总结了特定业务的特征工程,但是对其他任务也没有泛化能力。

本文探讨和介绍一下我的特征工程方法论:1.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2.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3.基于特征重要性的特征工程思路;然后是上述三者的反复迭代螺旋上升。

1.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暴力特征字典指的是当给定数据,能在想象力范围能组合出尽可能多的特征,并形成Pipline,加快特征尝试和迭代的速度,就像automl一样。打个比方,当给你两个类别特征A 和B,你能制造出多少个特征用于迭代?简单写十个.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ount:A_COUNT、B_COUNT、A_B_COUNT
nunique: A_nunqiue_B  (按B对称的下文省略)
ratio: A_B_COUNT/A_COUNT 在A里各个B类所占的比例
average:A_COUNT/A_nunqiue_B A里各个B类的平均数
most: A_most_B 在A类里出现最高的B是哪个
pivot: A_B1_count、A_B2_count A和B类里特定的B1、B2的联合统计
pivot2: A_B1_count-A_B2_count A的B1行为和B2行为的加减乘除
stat1: A_stat_A_B_COUNT 基于A_B_COUNT对A的描述,
stat2 :A_stat_B_COUNT 基于B_COUNT对A的描述,
序列化:初步LDA,NMF,SVD,进一步Word2Vec,doc2vec 再进一步 图神经网络deepwalk,pPRoNE

如果再加上numeric、time、target特征,几乎可以组合成无穷无尽的特征

提升方法:可以看各个数据挖掘的比赛获胜solution,我最初(17年)就是反复看当时几个kaggle GM plantgo&pipiu、Eureka&weiwei、Little Boat&jiwei liu的获胜方案开源,拓宽自己对特征工程的想象力。

缺陷:这类会产生大量特征,比如给五个category特征,就能组成(2**5-1)共31个count特征 ,自然也有大量无用特征,会降低模型质量和速度。

2.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通过内在的业务逻辑去分做特征,可以先想业务逻辑,然后数据分析验证,也可以数据分析验证,然后得到业务逻辑,最大的好处是可解释性强,在此基础上泛化能力更强,而且模型规模小。举几个例子:

在Instacart Market Basket Analysis比赛,预测美国用户在线上商店的购物,我想我平时上班,买水果零食这种可买可不买的都放在周末,然后对这个数据里进行分析,发现在Instacart里,酒类商品的销量也集中在周末,因此做了很多item 和 time 交叉的特征,对模型提升较大。

在TalkingData AdTracking Fraud Detection Challenge比赛里,任务是判断虚假点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低频IP容易是Fraud样本,仔细想这些Fraud点击都是自动化程序每次随机生成的ip,因此容易是低频ip,而正常的ip因为是运营商动态分配共享的,因此普遍频率高。因此做了对channel,ad和ip频次的交叉特征,对模型提升较大。

提升方法:通过努力的数据分析,以及多交流获取业务的内在逻辑形式。在实际中就是多加几个行业群,多看论文多交流,在比赛中就是多逛论坛,看其他人的讨论。

缺陷:凭借业务逻辑做特征,容易遗漏掉强特征。很多时候并不能琢磨出全部的内在业务逻辑,甚至会主动的筛掉一些实际有价值的特征。

3.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xgb/lgb可以输出特征重要性表,比起相关性分析,通过特征重要性表我们可以迅速在大量特征中获取强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强特征做更深层次的挖掘。

在Two sigma Rental-Listing-Inquireies里,GM little boat提到,既然manager id是强特征,那我们就可以用各种category,numeric特征去描述它。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很多人说FM,深度学习因为embedding的存在而具有了向新id泛化的能力,而树模型只会记忆。其实在我看来,特征工程就是一个人工embedding的过程,让高维度的类别特征数值向量化,因此也提升了树模型的泛化能力。回到这个比赛,就是特征重要性表为我们指明了特征工程努力的方向。在IJCAI2018 的比赛里,top2 solution 就是采用将特征重要性表靠前的数值特征暴力交叉,期望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模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特征。

类似的,如果看到一个数值特征特征重要性很强,我们也可以用类别特征和其交叉。如果一个统计特征很重要,我们可以增加一个时区维度,比如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的相应统计特征。如果距离上次时间很重要,我们可以增加距离上两次,上次三次的时间特征。等等。

进一步,特征重要性表也可以知道深度学习模型子结构的选择,序列特征对应rnn类,交叉特征对应fm类,文本特征对应nlp类,如果特征不重要,就不用上相应的结构了,如果重要,就可以对将特定的特征输入对应的子结构了。

提升方法:经验的积累,如何将一个特征发散开来。

缺陷:首先得做出强特征,然后才能在强特征基础上发散,因此依赖一个好的特征重要性表


上文讲了三个我所认为最主要的特征工程思路,但是他们各有各的缺陷,因此如何将其结合起来互补,螺旋迭代提升就是接下来能做的了。

4.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对 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的协助

前文说到,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容易遗漏特征,不能挖掘全部可能存在的业务逻辑。那么我们可以先暴力特征字典全部罗列起来,然后在赋予其业务逻辑,看其在当前业务下是否有效。再回到第一项的暴力特征字典。我们把category A和B替换成user ,item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ount:user_COUNT(用户活跃度)、item_COUNT(商品热度)、user_item_COUNT(用户对特定商品的喜爱)
nunique: user_nunqiue_item  (一个用户购买多少种商品) item nunique_user (一个商品被多少个不同用户购买)
ratio: user_item_COUNT/user_COUNT (某个商品在user购买中的比例,喜爱程度)
average:user_COUNT/user_nunqiue_item (平均每类商品的购买量)
most: user_most_item (用户最喜爱的品类)
pivot: user_item1_count、user_item2_count (用户和特定商品的交互)
pivot2: user_item1_count-user_item2_count (用户不同行为的差值,比如生活用品和娱乐用品的比例)
stat1: user_stat_user_item_COUNT (max:买的最多的商品的数量,std:不同商品的分散度,是专宠还是偏爱)
stat2 :user_stat_item_COUNT (mean:用户是喜欢热门商品还是冷门商品)
序列化:初步LDA,NMF,SVD(用商品描述用户画像)
进一步Word2Vec,doc2vec 再进一步 图神经网络deepwalk,pPRoNE(刻画商品和用户的共现性和相似性)

总之,维护一个category、numeric、time、target组合特征字典,当想不到好的业务特征时候,可以从这些特征字典里找灵感。

5.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对 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的协助

首先我们原始 data去跑特征重要性表,知道某个category特征或numeric很重要,要进一步挖掘这个特征的时候,比如前文说的“在Two sigma Rental-Listing-Inquireies里,GM little boat提到,既然manager id是强特征,那我们就可以用各种category,numeric特征去描述它。”我们就可以基于暴力特征字典去强化这个特征,看看如何去拓展这个强特征的维度。

6.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和 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对 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的协助

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最大的问题是可以产生无数的特征,比如五个类别特征就能产生31种count特征,这时候我们可以基于特征重要性表,把特征重要性低的类别特征从组合中删去,也可以基于业务理解,把一些明显无相关性的category交叉移除。这样就不会产生过多无用的特征变成噪音降低模型速度和精度。

7.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和 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的相互迭代

其实比起数据分析,特征重要性表是一个可以更快的理解业务逻辑的方法

如果一个特征重要性表里存在一个我们原本认为应该无关紧要的特征却有很高的重要性,其实就可以增强我们对业务的理解,我们需要从业务角度思考为什么这个特征有好的效果,然后从业务角度上去做一个更好的特征。

比如特征重要性表里category A 和 numeric B特征都很重要,虽然无论树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都已经有很强的特征交叉能力了,但经过业务分析,其实是 A_mean_B特征影响结果,原始的A和B还是不如我们直接把A_mean_B做出来效果好。

因此,通过观察特征重要性表,思考背后真正的业务逻辑,找出真正和target直接相关的特征,既能提升对业务的理解,也能够提升模型的性能。

在Avito Demand Prediction Challenge(类似闲鱼的一个app转化预测)里,大家发现各种category_mean_price - price有很高的特征重要性,因此冠军little boat思考出这不就是合理价格和卖家出价的差影响转化率嘛,于是干脆先建了一个子模型,先预测出pred_price,然后用pred_price-price用于转化率模型,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就是基于特征重要性来理解业务,深挖特征的一个好的案例。

总之,就是三种特征工程思路相互补充,反复迭代,最后通过验证集取得一个好的特征组合。

小结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探讨和总结了我的特征工程方法,基本上毫无保留。但是要反思的就是,使用这一套方法论是无法和最好的特征工程大师(比如国内的江离、otto数据挖掘俱乐部)还是有很大差距,我猜测一下可能用以下两种原因:1.高手们还有其他角度的特征工程构造逻辑 2. 现有的特征工程逻辑我做的还不够好,比如即便我观察特征重要性表知道某些特征很重要后,也经常无法真正挖掘出反应业务逻辑的深层特征,需要后续看其他人的开源才能焕然大悟。

在这里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机器学习算法AI大数据技术

 搜索公众号添加: datanlp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阅读过本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TensorFlow 2.0深度学习案例实战

基于40万表格数据集TableBank,用MaskRCNN做表格检测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中/英PDF

Deep Learning 中文版初版-周志华团队

【全套视频课】最全的目标检测算法系列讲解,通俗易懂!

《美团机器学习实践》_美团算法团队.pdf

《深度学习入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高清中文PDF+源码

《深度学习:基于Keras的Python实践》PDF和代码

特征提取与图像处理(第二版).pdf

python就业班学习视频,从入门到实战项目

2019最新《PyTorch自然语言处理》英、中文版PDF+源码

《21个项目玩转深度学习:基于TensorFlow的实践详解》完整版PDF+附书代码

《深度学习之pytorch》pdf+附书源码

PyTorch深度学习快速实战入门《pytorch-handbook》

【下载】豆瓣评分8.1,《机器学习实战:基于Scikit-Learn和TensorFlow》

《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PDF+完整源码

汽车行业完整知识图谱项目实战视频(全23课)

李沐大神开源《动手学深度学习》,加州伯克利深度学习(2019春)教材

笔记、代码清晰易懂!李航《统计学习方法》最新资源全套!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最新2018版中英PDF+源码

将机器学习模型部署为REST API

FashionAI服装属性标签图像识别Top1-5方案分享

重要开源!CNN-RNN-CTC 实现手写汉字识别

yolo3 检测出图像中的不规则汉字

同样是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你的面试为什么过不了?

前海征信大数据算法:风险概率预测

【Keras】完整实现‘交通标志’分类、‘票据’分类两个项目,让你掌握深度学习图像分类

VGG16迁移学习,实现医学图像识别分类工程项目

特征工程(一)

特征工程(二) :文本数据的展开、过滤和分块

特征工程(三):特征缩放,从词袋到 TF-IDF

特征工程(四): 类别特征

特征工程(五): PCA 降维

特征工程(六): 非线性特征提取和模型堆叠

特征工程(七):图像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

如何利用全新的决策树集成级联结构gcForest做特征工程并打分?

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 中文翻译稿

蚂蚁金服2018秋招-算法工程师(共四面)通过

全球AI挑战-场景分类的比赛源码(多模型融合)

斯坦福CS230官方指南:CNN、RNN及使用技巧速查(打印收藏)

python+flask搭建CNN在线识别手写中文网站

中科院Kaggle全球文本匹配竞赛华人第1名团队-深度学习与特征工程

不断更新资源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分析、python

 搜索公众号添加: datayx  

2.删除样本

缺点:如果缺失较多会删除较多的样本,如果不是完全随机分布完全,会带来模型的偏差

3.中位数,众数,平均值等简单插补

缺点:如果不是完全随机分布,会破坏特征之间的分布关系,

4.随机抽取已有特征

缺点:如果非完全分布,会破坏特征之间的分布关系

5.创造一个缺失值特征

比如性别特征,如果存在缺失,可以创造一个缺失的特征值“未知”,特征只从而变成了[男,女,未知]

缺点:一般没有什么缺点,缺失值的样本的预测偏差会增加

6.KNN插补

缺点:计算量大耗时,异常点敏感不好处理

7.多重插补

效果较好,但是计算量很大

缺失值处理,更多查看 《how to handle missing data》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how-to-handle-missing-data-8646b18db0d4

2.异常值检测和处理

比较简单异常值的判断方法一般有如下:

1.领域知识判断

根据领域知识或者统计学知识检测出异常值,比如在一个电商网站,收集的年龄应该在[14,100]范围内, 超过这个范围应该都属于异常值。

2.3倍标准差规则

不好设置业务规则的,假如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用3倍标准差规则来判断,也就是数据和均值的差值超过3倍的标准差认为是异常值。正负3 的概率是 99.7%,那么距离平均值 3 之外的值出现的概率为P(|x-u| > 3) <= 0.003

3.箱型图。

把1/4和3/4分位数的值分别扩大3倍做为最小最大边界值,超出边界值认为异常。

4.模型判断。

KNN,KMEANS,预测回归模型

异常值的处理可以和缺失值类似

3.样本不均衡的处理

不考虑在模型,loss和评估指标上改进,只在数据上做工作,如果没法在真实采集上做更多工作,一般有以下三种做法:

1.人工增强数据

比如在图片分类中,可以对类别少的图片进行 旋转,光照,扭曲变形等增强方式进行扩充

2.过采样

对类别少的样本进行过采样,简单就是复制几份增加副本

3.欠采样

对类别多的样本扔掉部分,这种用的比较少

4.基本的特征变化和编码

特征变化和编码主要是要特征定量化,通过领域和模型的专业知识对定量特征做相应的转化,常见做的有以下:

1.one-hot 编码

一般用于将定性特征编码,比如 性别的取值有[男性、女性、未知],那么男性的编码就是[1,0,0]

2.class 编码

比如学历是取值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可以用4个class 来编码,小学=0,初中=1,高中=2,大学=3

这类编码除了分类描述,还能表现出一定逻辑排序关系,起到更强表达能力。

one-hot和class编码除了上边表达的如果有逻辑排序关系外用class编码,完全独立用one-hot编码,在使用模型上也有一些判断标准,如下:

1.如果模型中要做距离度量,对大小敏感,比如LR和SVM等模型,那么one-hot编码更合适

2.如果模型对大小不敏感,比如树模型就可以采用class 编码,one-hot编码会导致树的分裂变多,一般使用树模型为了避免过拟合会限制深度,这样一些特征可能会被舍弃掉

3.二值化编码

主要是根据领域知识对定量特征做冗余信息压缩,比如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生病,体温的特征就可以二值化编码为0,1,发热和不发热,除了做冗余信息压缩也能减少噪音数据的影响

4.散列编码

可以解决one-hot维度过高的问题,通过哈希函数将编码映射到一个固定的空间,丧失模型解释性

5.连续数值离散化

以下是找的离散化的优点(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

0. 离散特征的增加和减少都很容易,易于模型的快速迭代;

  1. 稀疏向量内积乘法运算速度快,计算结果方便存储,容易扩展;
  2. 离散化后的特征对异常数据有很强的鲁棒性:比如一个特征是年龄>30是1,否则0。如果特征没有离散化,一个异常数据“年龄300岁”会给模型造成很大的干扰;
  3. 逻辑回归属于广义线性模型,表达能力受限;单变量离散化为N个后,每个变量有单独的权重,相当于为模型引入了非线性,能够提升模型表达能力,加大拟合;
  4. 离散化后可以进行特征交叉,由M+N个变量变为M*N个变量,进一步引入非线性,提升表达能力;
  5. 特征离散化后,模型会更稳定,比如如果对用户年龄离散化,20-30作为一个区间,不会因为一个用户年龄长了一岁就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当然处于区间相邻处的样本会刚好相反,所以怎么划分区间是门学问;
  6. 特征离散化以后,起到了简化了逻辑回归模型的作用,降低了模型过拟合的风险

除了这些优点,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可以加入领域的先验知识,如在商品推荐上,0.99元和1.01元会带来用户对价格差异性认知,那么用1元区间离散化就会融入这种先验知识。

常见的离散化做法有以下几种:

1.等距法。也就是上边提到的价格以1元为区间划分

2.等频法。也就是先确定离散区间,比如3组,让排序的特征在每组中出现的数量相等。

6.连续值的数学变换

1.log 变换 y=log(x+1)

对于特征中大于0的连续特征,主要用在数据分布区间过大,导致方差不大。比如商品的购买量,新闻的阅读数等等

2.box-cox 变换

尝试好的λ值,让变换后的数据尽量满足正态分布,(计算抓换后的数据标准差和均值,看落入区间的特征数量比例)

7.连续特征的无量纲化

无量纲化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点:

1.不同维度的特征在模型学习中可以产生一定比较性,也会利于各种自动和手动的特征交叉,比如身高和年龄

2.在一些距离和距离有关的模型中(比如LR,SVM,KNN,K-means),因为特征尺度差异,损失函数的等高线是椭圆形,导致模型收敛编码或者无法收敛。做了同一纬度的纲化,可以加速模型的收敛过程,在类似的算法中,如果特征不做无量纲化,有可能无法收敛得到一个很好的模型。

在距离无关的模型中(比如树模型,贝叶斯),无量纲化是非必须条件。无量纲化一般有以下做法:

1.区间缩放

2.标准化

x和s分别为均值和标准差

8.连续特征的平滑

因为数据的稀疏性,通常直接统计的数据会有一定的偏差,直接做为特征进行比较会损失公平,例如某个商品的点击量是 10000 次,成单量是 100 次,那转化率就是 1%。但有时,例如一个商品点击量是 3次,成交率量是 1 次,这样算来转化率为 33%,这个时候如果用转化率直接做为特征计算会丧失公平,同样还有在商品评分上,10000个评分,好评9500和2个评分,2个好评,直接算好评率也会带来问题。一般这个时候会常采用以下两种平滑处理:

1.贝叶斯平滑

2.威尔逊区间平滑

五.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主要目的是选择有意义的特征,减少特征数量、模型复杂度,亦能减少模型过拟合的风险

1.基于统计的过滤法

1.方差选择。方差太小可以舍弃

2.卡方验证。通过计算特征和预测值之间的卡方值,卡方分布越大,特征相关性越强。

3.皮尔逊相关系数。如果特征和预测目标存在线性关系,那么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分值会较大。

4.互信息法。当特征和预测目标完全独立,互信息等于0。

2.包装法

训练一个基模型(一般都会选择效果比较好的模型,svm,gbdt),进行多次训练和测试,每次训练的时候抹掉一个或者多个特征,测试模型的效果。如果去掉某个特征后效果下降很多,证明这个特征有效

3.嵌入法

1.正则惩罚法

在机器学习中L1正则化会将参数稀疏化,L2将参数权重趋于0。

比如用LR模型加入L1惩罚项,一般来说不重要的特征的权重会被惩罚到0,但是注意:两个高度相关的特征可能会有一个的权重被惩罚为0,这个时候采用L2正则化交叉校验,也就是将L2权重差在阈值范围内但是L1特征被惩罚为0的特征挑选出来

2.模型学习

比如采用树模型,越靠近的根部的分裂点一般就是比较重要的特征

5.高级特征变换

1.降维

PCA,LDA,AutoEncoder等。降低数据维度,让数据更可分,提高信噪比

2.通过模型表达特征

比如以下

1.LR+GBDT

通过树模型学习表达连续特征为离散特征,再输入LR模型学习

2.通过神经网络表达。

在上一节中已经有提到,word2vec 表示item,cnn或bert预训练表示图像和文本等。

3.特征交叉

1.通过业务领域知识做手动特征交叉

特征交叉常见的做法有笛卡尔积和hadamard积,以下这图能比较好的说明这两种交叉的区别。

比如第一种笛卡尔交叉会带来没有意义的交叉(女性 X 男性平均播放时长)。这里举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1.微视中会有 这种交叉特征 :视频名称_推荐数_跳过数,比如 王者荣耀_30_30。代表王者荣耀推送了30次,用户跳过了30次,那么那次再推送王者荣耀,用户非常大概率还是跳过,基于这种特征交叉,就可以比较容易捕获到用户对某种题材的喜好。

还有些特征做了交叉,才有使用意义,比如

2.比如推荐的视频要将清晰度做为一个特征,那么最好是将这个视频清晰度和用户接入网络情况做交叉。

2.FM 自动交叉

通过矩阵分解减少参数量,通过数学变化,减少计算量,通过FM机可以做到二阶的笛卡尔特征交叉。相应的变种还有FFM,引入了“域”的概念,在FM每个特征和其他特征交叉的隐向量一致,而在FFM中,一个特征和其他特征交叉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域”,不同“域”的隐向量不同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6-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学习AI算法工程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为什么要做特征工程
  • 二.特征工程都要做什么
  • 三.特征采集评估
  • 四.特征预处理
  • 1.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 2.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 3.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 4.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对 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的协助
  • 5.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 对 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的协助
  • 6.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和 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对 类automl的暴力特征字典思路的协助
  • 7.基于业务理解的特征工程思路 和 基于特征重要性表的特征工程思路 的相互迭代
  • 小结
  • 五.特征选择
  • 5.高级特征变换
相关产品与服务
NLP 服务
NLP 服务(Natural Language Process,NLP)深度整合了腾讯内部的 NLP 技术,提供多项智能文本处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包括词法分析、相似词召回、词相似度、句子相似度、文本润色、句子纠错、文本补全、句子生成等。满足各行业的文本智能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