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时你会发现,ROI已经被滥用了。
有时,ROI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流程。用ROI当作挡箭牌,让不作为藏在背后,给自己的主动性差、执行力差找到了借口。
我们可以想象下,工作中什么时候大家习惯提到ROI。
其实ROI一般是用于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上。
比如目标确定了,我们要完成目标,这时才通过ROI考虑哪种实现方式最合适。
在多种方式中,我们会考虑结合自身能力、资源以达成目标成本最低的那个,那这个过程就是考虑ROI合适的那个方式。
但有些人,误将ROI当作是否树立目标的参考方式。
比如,因为ROI低,所以这个目标不成立,或者考虑不去完成这个目标。
这种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目标是一定要完成的,ROI才是你选择最合适实现目标的那种方式的评估标准。
目标回答的是why,而ROI回答的是how的一部分。
如果用how去聊why的部分,也就是用ROI去砍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实背后往往体现的是这个人执行力或者主动性的问题。
因为他宁愿闲着也不愿意付出。
我们知道,科学方法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不确定性,那怎么办呢?
只能通过试验。试验的背后其实就是一种成本的付出。如果
不去付出这部分努力和成本,凭什么你能找到最优解,上帝扔饼吗?
那些主动性差、执行力差的人,其实就是想永远面对确定性,永远用自己的经验吃一辈子。
用别人踩完的坑,得到的经验活一辈子,自己缺少勇气与努力,去探索新的事物和新的路径。
尽管我们知道了ROI存在于how的部分,那过度聊ROI其实也是一种偷懒的行为。
这往往是由我们对于一件事情所树立的世界观决定的。
比如我们最近在做降本增效,就是要降低我们的研发资源成本,包括一些云服务、基础中间件的成本。
很多人想到这件事,会觉得这东西符合二八原则,也就是幂律原则。
觉得成本大头应该在成本最高的那几个实例上。
所以树立了一个世界观,搞定TopN就可以搞定全局的成本优化目标。这活简单,成本低。
但我的世界观则不是这样的。
我想,那些用得最多,成本最高的实例,往往是最重要的实例。
也就是说它们的使用情况,其实日常会经常被负责人关注到,而且业务迭代,流量增长,优先会体现在这些实例上,所以其优化空间反而没那么大,因为大部分肯定都很重要。
反而我觉得,成本大头可能是在那些长尾实例上。
因为长尾实例平时很难被关注到,可能大部分已经不再用,或者存在大量的优化空间,更重要的是,长尾实例数量多。
于是,我们做了两期,一期围绕于TopN,一期围绕于长尾实例。
这背后是两套世界观,在我的世界观里,这部分没有什么ROI高低的技巧,搞完所有长尾实例就是靠笨功夫,一个个的看,一个个的改,一个个的落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他并不是一个简单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对齐、沟通、进度跟踪、落地效果验证。
那些在世界观中唯ROI考量的人,其实是重技巧的人。技巧只是表层或者开始阶段适用,对于一个无限游戏来说,总会有难啃的硬骨头。
就像平时我们踢野球足球一样,很多人注重技巧训练或者阵型训练,但野球场上哪有什么球商或阵型战术可讲,往往最重要的还是体能,对于野球而言体能才是基础。
别人跑70分钟腿软了,跑不动了,位置丢了。你场均1w米,90分钟生龙活虎,没一个对抗过你,你就比他们强,如果全场11个人,都是这样的体能,总会比大部分球队强。
总结来说,有的时候我们太过讲技巧了,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想着投机取巧,总想着赚便宜。
自己做那些光宗耀祖的事情,让别人去做脏活累活。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或者总有人替你寻衅滋事。
人生是无限游戏,不要用有限游戏的玩法玩,无限游戏就是要你永远精进,永不止步。
最后,送上一个40岁伊布的视频,他现在的状态,已经超过了曾经的世界第二人,现年37岁的C罗了。
那伊布有什么特点呢?
两个词:不服输的精神,还未垮掉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