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2022年度书单之《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华为Serverless核心技术与实践》

2022年度书单之《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华为Serverless核心技术与实践》

作者头像
春哥大魔王
发布2023-03-22 18:18:37
5400
发布2023-03-22 18:18:37
举报
今天继续推荐去年读过的两本书,为了覆盖所有类别,这次推荐两本技术书。

先说第一本《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数字化这个话题在去年应该是非常的火。

所以我也尝试找一些能把数字化讲明白、讲闭环的书来读。

因为数字化这个概念还是比较虚的,所以我选择的标准是一定要落地实践的,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

比如想要了解中台,就看阿里;想要了解数字化,就看华为。

首先是在「得到」上听到了华为CIO陶景文的那门数字化转型的课,试听了几节觉得讲的还行,所以就像看看华为有没有系统性的讲数字化的书。

当时市面上能找到的只有这本书。

但读下来体感一般,虽然有些收获,但很多内容读下来就感觉是几句话概念翻来覆去的说,太冗长无趣了。

直到等到了官方的这本数字化转型的书,某种程度上才对于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更了解了。

这本书是由华为过去几十年,数字化转型落地实践复盘之后得来。涵盖了理念到落地方法。

之所以想看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华为的很多客户其实是非常传统的客户,而且客户遍布全球各地。而且华为的业务非常杂,有大量的非线上业务。

所以了解华为怎么用数字化这套工具在自己的业务场景中提效,就会很有价值。

华为通过数字化想要解决的场景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供应、交付服务、经营管理。

数字化这个概念非常抽象,我最开始去了解数字化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它有点吹过头了。

比如他说,通过数字化有如下几个收益:

  1. 提升决策质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少犯错;
  2. 提升客户满意度:让企业比客户更懂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 优化运营:减少试错成本;
  4. 主动应对风险:及时感知、快速推演、更快响应;

是不是有点“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的感觉。我就觉得,我们在互联网公司做的系统就是解决这几个问题啊,这不就是平时的开发工作吗?怎么就数字化转型了,是不是又套个抽象的概念来骗钱了。

后来看了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才知道,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其实面向的是传统企业,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天生的是数字化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多少线下业务。

而传统企业从组织到经营管理其实都是线下的,他们要想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抓住新时代的机遇,是需要变革的,而数字化就是帮助他们转型的「概念包」。

那怎么做呢?

书中说,要通过数字化方式让业务运作模式重构,包括:

  1. 数字化作业:通过数字化作业,提升作业效率,让确定性的作业自动化、非确定性的业务智能化。
  2. 数字化交易:构建线上平台,使客户做生意简单、高效、安全。
  3. 数字化运营:快速、实时运作的智能运营中心,实现运营模式转型,简化处理。
  4. 数字化办公:对员工体验数字化办公,构建全方位的连接与协同。

作业这个概念,可能就面向一些码头、矿山等业态。数字化交易,现在基本上都可以在天猫、京东上开店了。数字化运营,强运营场景的业务,是需要让自己的运营能力变得更加实时准确的。数字化办公,在疫情这几年大家深有感触,随着钉钉、企业微信的普及,这部分协作成本将会降低。

通过以上一个场景,你就会觉得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离我们互联网公司就比较远,或者不是互联网公司需要的。

是面向非常传统且对效率提升有诉求的行业,比如矿山、码头、仓库中心等行业。

但我把这个场景转换了下,比如新能源汽车怎么搞?无人工厂怎么搞?

因为他们既有作业要求,又有数字化运营要求,车不太好在天猫、京东上卖,而且车企需要更多工种、职能同学的协作,数字化办公就很重要。

后来我就问了下在新能源工作的同学,想看看他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不聊不知道,一聊发现完全一样。

就是华为说的这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作,在新能源公司都是深度定制了一遍。

除了数字化办公外,其他的工业制造数字化能力是自建的。

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数字化在制造业行业将会越来越重要。

于是我就翻了一些特斯拉和SpaceX的早期资料,发现他们自己的很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也是可以套到数字化转型上的。

也就明白了,所谓的数字化这个体系是怎么给需求推动着搭建起来的了。

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从福特的大批量生产,到丰田精益生产,到特斯拉模式,背后都是对技术的深度使用,里面关键环节的效率或质量的提升,就是数字化转型会涵盖到的内容。有的头部企业这些已经发生,而一些后进的行业还未发生。

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虚的,我读下来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了解,知道了所谓的数字化转型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关键点有哪些,也对制造业+数字化这个全貌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本书是《华为Serverless核心技术与实践》。

作者是李林峰,相信很多做java开发的同学都看过他之前写的netty的书。

看这本书的原因是,21和22年一直在关注云原生这个话题。

云原生里面比较新的概念就是ServiceMesh和Serverless。

ServiceMesh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我对Serverless的价值一直比较怀疑,总觉得他是云厂商为了兜售服务新增的收费概念。

比如Serverless标榜研发只需要开发逻辑代码,对实例的弹性和资源使用情况无需关心,但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后端开发,真的不需要关心吗?显然不是嘛。

如果真的说不需要关心,可能是前端同学不需要关心(其实过去也一直不需要关心)。后端同学考虑到可用性和稳定性,是不可能自己服务的资源使用不关心的。

如果Serverless只是对前端同学开发有价值,那后端同学未来的价值在哪里呢?

看起来只有搭建Serverless平台了。

之前看到过的一些Serverless的开发介绍,也是逃不开华为云、AWS这些平台的。

但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平台是不可能直接使用这些公用云的产品的,那后端研发该如何自建一套Serverless平台呢?

这本书正好讲了华为云平台是如何搭建自己的Serverless平台的,可以让你忘记业界的那些基于阿里云、aws的开发样例,而是脑补自己实现一套Serverless平台。

Serverless 去除那些花哨的概念,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对于后端研发同学来说有价值的点的。

比如极简的开发,可以快速实现业务线上变更。很多时候通过编写一段比服务粒度更细的函数,就可以实现业务功能的线上变更。

如果后端BaaS能力抽象和沉淀得当,这些是有可能实现的,业务的构建也更加灵活。

其他的弹性和成本节省,对于大部分微服务架构体系来说,还不能直接使用得到,这部分收益看看就得了。

通过这本书,你基本上可以掌握如何自己搭建一个Serverless平台。但我觉得大部分公司不需要搞这样一个平台,哪怕搞了,其实更多的还是服务好前端同学的需求。

但通过这本书你是可以更深入的对Serverless和云原生的概念有更清晰的了解的,当然也可以考虑你系统架构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能力。

比如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开发了一个MicroFaaS平台,通过交付代码片段的方式对业务进行线上变更,但这更多适用于BFF层,逻辑层代码如果大量的碎片化,将会难以维护。

希望华为的这两本书,可以让你的技术广度有提升。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3-01-1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春哥talk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