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动图演示)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动图演示)

作者头像
Crossoads
发布2024-10-22 08:24:07
发布2024-10-22 08:24:07
894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汇编语言汇编语言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1. 定义

快速排序是由东尼·霍尔所发展的一种排序算法。在平均状况下,排序 n 个项目要

Ο(nlogn)

次比较。在最坏状况下则需要

Ο(n^2)

次比较,但这种状况并不常见。事实上,快速排序通常明显比其他

Ο(nlogn)

算法更快,因为它的内部循环(inner loop)可以在大部分的架构上很有效率地被实现出来。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来把一个串行(list)分为两个子串行(sub-lists)。快速排序又是一种分而治之思想在排序算法上的典型应用。本质上来看,快速排序应该算是在冒泡排序基础上的递归分治法。

快速排序的名字起的是简单粗暴,因为一听到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快,而且效率高!它是处理大数据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了。虽然最坏的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达到了

O(n^2)

,但是人家就是优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的排序算法表现要更好,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在《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上有给出满意的答案:

快速排序的最坏运行情况是

O(n^2)

,比如说顺序数列的快排。但它的平摊期望时间是

O(nlogn)

,且

O(nlogn)

记号中隐含的常数因子很小,比复杂度稳定等于

O(nlogn)

的归并排序要小很多。所以,对绝大多数顺序性较弱的随机数列而言,快速排序总是优于归并排序。

2. 算法步骤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来把一个串(list)分为两个子串(sub-lists)。具体算法描述如下(以升序为例):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2.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3. 动图演示

4. 性质

稳定性

快速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空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

O(logn)

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的最优时间复杂度和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n^2)

  • 对于最优情况,每一次选择的分界值都是序列的中位数,此时算法时间复杂度满足的递推式为
T(n)=2T({n \over 2})+O(n)

,由主定理,

T(n)=O(nlogn)

  • 对于最坏情况,每一次选择的分界值都是序列的最值,此时算法时间复杂度满足的递推式为
T(n)=T({n-1})+O(n)

,累加可得

T(n)=O(n^2)

  • 对于平均情况,每一次选择的分界值可以看作是等概率随机的。

在实践中,几乎不可能达到最坏情况,而快速排序的内存访问遵循局部性原理,所以多数情况下快速排序的表现大幅优于堆排序等其他复杂度为

O(nlogn)

的排序算法。

5. 递归版本代码实现

快速排序实现主框架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_QuickSort⽤于按照基准值将区间[left,right)中的元素进⾏划分
	int meet = _QuickSort(a, left, right);
	QuickSort(a, left, meet - 1);
	QuickSort(a, meet + 1, right);
}

将区间中的元素进行划分的_QuickSort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5.1 hoare版本

算法思路

(1)创建左右指针,确定基准值

(2)从右向左找出比基准值小的数据,从左向右找出基准值大的数据,左右指针数据交换,进入下次循环

问题1:为什么跳出循环后right位置的值一定不大于key?

当left > right时,即right走到left的左侧,而left扫描过的数据均不大于key,因此right此时指向的数据一定不大于key

问题2:为什么left 和 right指定的数据和key值相等时也要交换?

相等的值参与交换确实有一些额外消耗。实际还有各种复杂的场景,假设数组中的数据大量重复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分割排序。

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nt _Quick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begin = left;
	int end = right;
	int keyi = left;
	++left;
	while (left <= right)
	{
		// 右边找小
		while (left <= right && a[right] > a[keyi])
		{
			--right;
		}
		// 右边找小
		while (left <= right && a[left] < a[keyi])
		{
			++left;
		}
		if (left <= right)
		{
			swap(&a[left++], &a[right--]);
		}
	}
	swap(&a[keyi], &a[right]);
	return right;
}

5.2 挖坑法

算法思路

创建左右指针。首先从右向左找出比基准小的数据,找到后立即放入左边坑中,当前位置变为新的"坑",然后从左向右找出比基准大的数据,找到后立即放入右边坑中,当前位置变为新的"坑",结束循环后将最开始存储的分界值放入当前的"坑"中,返回当前"坑"下标(即分界值下标)

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nt _Quick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mid = a[left];
	int hole = left;
	int key = a[hole];
	while (left < right)
	{
		while (left < right && a[right] >= key)
		{
			--right;
		}
		a[hole] = a[right];
		hole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 a[left] <= key)
		{
			++left;
		}
		a[hole] = a[left];
		hole = left;
	}
	a[hole] = key;
	return hole;
}

5.3 lomuto前后指针

算法思路:创建前后指针,从左往右找比基准值小的进行交换,使得小的都排在基准值的左边。

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nt _Quick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prev = left, cur = left + 1;
	int key = left;
	while (cur <= right)
	{
		if (a[cur] < a[key] && ++prev != cur)
		{
			swap(&a[cur], &a[prev]);
		}
		++cur;
	}
	swap(&a[key], &a[prev]);
	return prev;
}

6. 优化

朴素优化思想

较为常见的优化思路有以下三种:

  • 通过 三数取中(即选取第一个、最后一个以及中间的元素中的中位数) 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子序列的分界元素(即比较基准)。这样可以避免极端数据(如升序序列或降序序列)带来的退化;
  • 当序列较短时,使用 插入排序 的效率更高;
  • 每趟排序后,将与分界元素相等的元素聚集在分界元素周围,这样可以避免极端数据(如序列中大部分元素都相等)带来的退化。

下面介绍几种较为成熟的快速排序优化方式:

  • 三路快速:三路快速排序(英语:3-way Radix Quicksort)是快速排序和 [基数排序] 的混合。它的算法思想基于 [荷兰国旗问题]的解法。
  • 内省排序(英语:Introsort 或 Introspective sort)是快速排序和 [堆排序]的结合,由 David Musser 于 1997 年发明。内省排序其实是对快速排序的一种优化,保证了最差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具体相关介绍看文章:https://oi-wiki.org/basic/quick-sort/

7. 非递归版本代码实现

非递归版本的快速排序需要借助数据结构:栈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void QuickSortNonR(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ST st;
	STInit(&st);
	STPush(&st, right);
	STPush(&st, left);
	while (!STEmpty(&st))
	{
		int begin = STTop(&st);
		STPop(&st);
		int end = STTop(&st);
		STPop(&st);
		// 单趟
		int keyi = begin;
		int prev = begin;
		int cur = begin + 1;
		while (cur <= end)
		{
			if (a[cur] < a[keyi] && ++prev != cur)
			Swap(&a[prev], &a[cur]);
			++cur;
		}
		Swap(&a[keyi], &a[prev]);
		keyi = prev;
		// [begin, keyi-1] keyi [keyi+1, end]
		if (keyi + 1 < end)
		{
			STPush(&st, end);
			STPush(&st, keyi + 1);
		}
		if (begin < keyi - 1)
		{
			STPush(&st, keyi - 1);
			STPush(&st, begin);
		}
	}
	STDestroy(&st);
}

结语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可以三连支持一下。

也可以点点关注,避免以后找不到我哦!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4-10-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定义
  • 2. 算法步骤
  • 3. 动图演示
  • 4. 性质
  • 5. 递归版本代码实现
    • 5.1 hoare版本
    • 5.2 挖坑法
    • 5.3 lomuto前后指针
  • 6. 优化
  • 7. 非递归版本代码实现
  • 结语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