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我是人月聊 IT。今天接着聊思维相关的话题,即普通人应该如何系统化的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天赋。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锻炼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一定多个维度的相互结合的,而不是单一维度。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思考,我发现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沟通表达,以及学习、实践、复盘这几个方面来系统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是训练逻辑思维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可以讲,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很难形成系统化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里面由一个核心就是归纳,你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和素材作为输入,你如何去做好基础的归纳和抽象能力锻炼?注意,这里的阅读不是随便看看,而是要有目的性和系统性。
我一直强调要多读长文,特别是那些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文章。
为什么呢?
因为长文能够训练我们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当你在阅读一篇几千字的深度文章时,你需要不断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他的论证和推理逻辑,包括文章的叙事流程和脉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阅读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要主动思考几个问题: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他的逻辑链条是否完整和严谨?有没有明显的漏洞?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另外,阅读要有广度和深度的结合。广度让我们接触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深度让我们在某个领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这种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阅读吸收的内容要体系化必须要通过写作的过程来完成。写作是思维外化的过程,也是训练逻辑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人觉得自己想得很清楚,但一写出来就发现逻辑混乱,这说明什么?说明思维还不够清晰,逻辑还不够严密。
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强制性的逻辑梳理过程。你必须把你的想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论证链条。这个过程会逼着你去思考:我的观点是什么?我有哪些论据?这些论据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才能更有说服力?
我特别推荐长周期的写作。不是说偶尔写一篇文章,而是要坚持写作,形成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表达越来越准确,逻辑越来越严密。
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整合。当你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这些知识才真正成为你的。而且,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整理,往往能够让我们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认知框架。
结构化思考,形象化表达,实际上沟通表达仍然锻炼的是你的底层逻辑能力。如果写作锻炼的是你的归纳能力,那么沟通表达锻炼的就是你的演绎能力。你逻辑思维不行你是很难将你的想法有条理的传递给对方的。因此沟通表达是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想清楚了,但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表达不清楚,这往往说明我们的思维还不够清晰。
在沟通表达中,我们需要考虑听众的背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训练我们的换位思考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你需要思考:对方能理解我的观点吗?我的表达逻辑清楚吗?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传达我的想法?
我发现,那些善于沟通表达的人,往往思维也比较清晰。因为在不断的沟通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相反,那些不善于表达的人,往往思维也比较混乱。
所以,沟通表达看似一个软技能,但是实际也是锻炼的个人逻辑思维能力。我建议大家要主动寻找沟通表达的机会。可以是工作中的汇报,可以是朋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公开的演讲。每一次的表达都是一次思维的锻炼。
我在谈思维框架和逻辑的时候谈到一条重要的横向主线,即构建学习-实践-复盘的持续迭代闭环。因此再从这条主线来谈下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首先谈下学习,学习我详细谈过学习方法和模式,大家可以参考我知乎专栏对应的文章。学习是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但这里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要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很多人学了很多东西,但都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的学习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我一直强调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什么是知识体系?就是把相关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共同的规律和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模式识别能力。什么是模式识别?就是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从个别中发现普遍原理。这本身就是锻炼你的归纳演绎能力,抽象分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对于逻辑思维的提升非常重要。
另外,学习要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不能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没有章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制定学习计划,系统地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
实践是检验思维的唯一标准。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那就是空中楼阁。所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要有实践的环节。
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和验证的过程。你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看看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会让你发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促使你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首先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制定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思维方法。
实践还能够帮助我们积累经验,形成直觉。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快速判断,实际上是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形成的直觉。这种直觉虽然看起来不够理性,但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复盘是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很多人只知道学习和实践,但不知道复盘,结果就是重复同样的错误,无法实现真正的提升。
复盘的核心是反思。要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想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思路?通过这种反思,我们能够发现自己思维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复盘还要注意总结规律和模式。每次复盘都要问自己:这次的经历给我什么启发?有什么规律可以总结?这些规律在以后的类似情况下是否适用?通过这种总结,我们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我发现,那些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都有很好的复盘习惯。他们会定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持续的迭代和改进,是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事情,而是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阅读、写作、沟通表达、学习、实践、复盘,这六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阅读为我们提供思维的原料,写作帮我们梳理思维的逻辑,沟通表达检验思维的清晰度,学习建立思维的系统性,实践验证思维的有效性,复盘实现思维的迭代升级。这六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缺一不可。
简单来说,普通人要想系统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持续地练习和提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但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每个人都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