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OFC 2025: 可插拔光连接器

OFC 2025: 可插拔光连接器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5-07-08 09:22:13
发布2025-07-08 09:22:13
3370
举报

CPO是今年OFC大会上的讨论焦点,而可插拔光连接器(detachable optical connector)作为CPO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CPO在量产过程中可测试性与高可靠性等需求的决定因素之一。小豆芽这里汇总下目前的主要几种解决方案,方便大家参考。

按照PIC芯片的光口界面来分类,光学耦合部分可以简单拆解成3部分,如下图所示,即两个光学界面与中间相连部分。第一光学界面A为与edge coupler直接相连部分,该部分可以是光纤直接胶水粘接,也可以是Teramount的方案,在PIC芯片上加工一些特殊结构,第二光学界面C是光纤阵列与外部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部分,例如FAU连接到MT连接器,而两个光学界面之间的部分B,可以是光纤束或者玻璃、聚合物波导。可插拔光连接器的可插拔部分主要是指第二光学界面,而不同公司则通过设计不同的A/B方案,实现C的可插拔。

图片
图片

1. Ayar Labs 

Ayar Labs在今年OFC大会上展示了其可插拔光连接器的技术细节,如下图所示。TeraPHY芯片上通过V-groove实现边缘耦合,光纤阵列的一侧放置在V-groove中,并通过胶水与PIC固化在一起,另外一侧与MOLA连接器(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 with lens array)相连。

图片
图片

MOLA连接器通过在光纤阵列上粘接透镜,将光束进行扩束,降低耦合容差的要求,从而实现连接器间的无源对准,X/Y方向的容差为±6um, Z方向(传播方向)的容差为±600um。该方案与Broadcom的方案原理类似,区别在于Broadcom直接在PIC芯片的端面与FAU上粘接透镜。Ayar Labs验证了10次插拔后的光学插损,插损在0.5dB左右,插损值变化在0.1dB以内。此外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到FA界面上,Ayar Labs还在MOLA中引入了密封盖的设计,对光口进行保护。

2. Corning

Corning充分发挥其在玻璃加工工艺上的技术积累,使用glass waveguide作为中间的桥梁,实现了基于玻璃波导的可插拔光连接器。在玻璃中通过离子交换形成靠近表面的光波导,与PIC芯片中的SIN波导通过倏逝波耦合(evanescent coupling)实现光场的转移,如下图所示。氮化硅波导的尺寸为700nm*350nm, PIC芯片与Glass芯片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厚度约为1um。该光学界面在1310nm处的典型耦合损耗为1.5dB。

图片
图片

在玻璃芯片加工出与fiber pitch匹配的扇出波导,并在玻璃芯片的另一端与光纤进行耦合,耦合损耗约为0.8dB。Corning进一步在玻璃芯片上粘接一个带有guide pin的玻璃盖,并通过这一机械结构与MT连接器相连,实现可插拔的功能。整体的可插拔光连接器结构如下图所示。Corning通过Glass芯片作为光芯片与光纤阵列连接的桥梁,而不是直接使用光纤与光芯片耦合。目前这一方案各个子模块的功能都已经验证完毕,整体的耦合损耗在2.5dB左右,后续将组合成最终的可插拔光连接器进行验证。

图片
图片

3. Teramount

Teramount与硅光foundry、OSAT等合作,利用其特有的Photonic-Bump与Photonic-Plug技术,将第一光学界面的耦合对准难题转换成晶圆级的加工,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Photonic-bump将一些提前加工好的微棱镜放置在硅光wafer上,对光束传播方向进行偏折。进一步借助于Photonic-Plug中的凹面镜等,对光束进行扩束,降低耦合容差的要求,经过多个凹面镜多次来回反射,光束最终进入到光纤阵列中,如下图所示。而在光纤的另一端,通过一些机械结构的设计,实现可插拔功能。

图片
图片

4. Furukawa

古河采用的方案像是Corning与Ayar Labs两家方案的结合体,首先将PIC芯片贴到玻璃基板上,两者之间通过倏逝波耦合,古河没有展示这部分的技术细节。在玻璃基板中加工出光波导,光波导传递到基板边缘。在玻璃基板与光纤阵列的两个端面处分别粘接透镜阵列,通过透镜阵列实现光束的扩束,从而降低耦合对准的精度要求,实现可插拔光连接器,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古河验证了该光学连接器在260℃ reflow工艺前后的性能,reflow前后的插损变化小于0.14dB。

5. Intel

Intel利用飞秒加工的方法加工出glass optical bridge,作为PIC芯片与FA之间的桥梁,实现可插拔光连接器。Intel的方案细节,这里不再赘述,可以参看这篇笔记Intel的可插拔光连接器揭秘

以上是对当前几种可插拔光连接器方案的简介,虽然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各个厂商各显神通。按照Ayar Labs的光口分类方式,我们再看一下不同家方案的差异,如下表所示。博通的可插拔光连接器方案较为简单,通过lens array进行扩束,降低了耦合精度的要求。Ayar Labs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V-groove, 古河则引入了glass波导。Corning与Intel两家则基于其对玻璃的微加工能力,将玻璃波导作为PIC与FAU之间的桥梁。Teramount则另辟蹊径,将加工好的微型光学元件,在OSAT组装到硅光晶圆上。可插拔光连接器作为CPO最为重要的组件之一,是CPO实现量产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帮助筛选出KGD, 消除了光纤粘接过程中带来的良率损失。可插拔光连接器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商榷,更加可能是一整套CPO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以光器件的形式单独出售。

图片
图片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7-0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