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 kdd.wang@gmail.com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认知智能,
解决运营流程中的复杂性与效率问题;
以去中心化数字身份为基础的信任架构,
重塑生态系统中的交互与价值交换模式。
全球航空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技术十字路口。后疫情时代的客流复苏带来了运营压力的急剧增加,而旅客对无缝、个性化和安全旅行体验的期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日益复杂的全球法规、支离破碎的数据孤岛以及持续存在的欺诈风险,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单纯的流程优化已难以为继,航空业亟需引入能够引发范式转移的颠覆性技术。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其最新的探索性白皮书中,通过三个目标明确的概念验证(PoC)项目——“行业LLM项目”、“777项目”和“321项目”,精准地指出了驱动这场变革的两大核心引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LLM)与去中心化数字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前者旨在通过认知智能解决复杂的非结构化信息处理难题,后者则致力于重构数字世界的信任基础与交互模式。
本文参考IATA的最新的前瞻性报告(IATA的这份前瞻性报告全文可以从“走向未来”【https://t.zsxq.com/xpWzq】知识星球中获取,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原始参考),将从技术逻辑、商业价值和战略意图的系统性剖析LLM和DID在航空业的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LLM如何重塑航空货运等关键运营流程的合规性与效率,并系统阐述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如何通过可验证凭证(Verifiable Credentials, VC)技术,在B2B和B2C两大场景中彻底改变身份验证、授权管理和数据交互的模式。最终,本文旨在为航空业及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航空公司、机场、技术供应商、监管机构——提供一个清晰、深刻且具前瞻性的技术应用与战略发展蓝图。
大语言模型的崛起,标志着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重大飞跃。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生成和推理能力,为解决航空业长期存在的、依赖大量文本解读和专家知识的流程瓶颈提供了全新的武器。IATA的“行业LLM项目”选择从航空货运这一高度依赖文档和法规的领域切入,精准地展示了LLM的应用潜力。
航空货运,特别是易腐货物的受理流程,是整个航空物流链条中至关重要且极其脆弱的一环。其核心挑战在于法规的极端复杂性与合规验证的高度人工化。
当前的货运受理流程严重依赖人工操作。受理人员必须对照航空运单(AWB)及随附文件,逐一核对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易腐货物规则》(PCR)、始发地、目的地、经停地的国家法规、航空公司的特定政策以及随时可能更新的禁运信息。这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且极其耗时的过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员工,处理一票复杂货运的单证审核也可能需要超过20分钟。
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三大痛点:
正是这一“信息不对称”和“认知过载”的核心矛盾,使航空货运受理流程成为了LLM技术应用的理想试验场。LLM的核心能力——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文本、进行上下文理解和逻辑推理——恰好能够对症下药。
IATA的PoC项目并非构建单一的技术方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个由多家技术巨头(Infosys、微软、SITA、Snowflake)参与的多元化后端开发,这本身就传递出一个重要的行业信号: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论是通用的,而技术实现路径可以是灵活和开放的。
该PoC的整体架构可以解构为三个核心层面:
采用RAG而非单纯对模型进行微调(Fine-tuning),是该方案在技术选型上的一个高价值决策。RAG的优势在于:
PoC中四家技术伙伴的后端实现,展示了达成同一目标的多种技术路径,这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选型参考。
核心洞察:这些不同的技术路径揭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混合型AI架构将成为主流。通用大模型提供基础认知能力,而领域专用模型、精巧的提示工程、可动态调整的规则引擎以及强大的数据平台,将共同构成解决方案的护城河。选择哪种路径,取决于企业现有的技术栈、成本敏感度以及对系统灵活性和可控性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以外部知识库增强大模型能力的技术范式,正是进行特定领域(如航空业)专业应用的关键所在。资深人工智能专家、浦东“明珠计划”菁英人才王文广在其最新力作灯塔书《知识增强大模型》一书中,对此有系统性的阐述。该书不仅在第4章“检索增强生成”中详细拆解了如本文所述的通用RAG流程,更在第3章“向量数据库”中为读者构建了实现高效知识检索的坚实技术基础。对于航空业及其他希望在垂直领域落地大模型的企业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从理论到实战的宝贵路线图。
引入LLM技术的成本是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除了开发和许可费用外的关键成本——基础设施与模型推理(Inference)成本。优化这些成本的策略包括:
然而,成本优化必须与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慎平衡。在航空货运领域,一次单证错误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超数千次LLM调用的成本。因此,对RAG、高质量数据源和高能力模型的投资,本质上是对冲运营风险的战略性投入。
关于PoC达到的90%测试用例准确率,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看待。首先,测试集偏向于复杂和边缘的案例,这意味着在处理日常标准案例时,准确率可能会更高。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评估AI系统的标准不应是追求100%的确定性,而是超越人类在该任务上的平均表现。LLM本质上是概率系统。如果一个AI系统能比人工操作更高效、更准确地处理95%的业务,并将剩余5%的复杂情况交由人类专家复核,那么它就已经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是一种人机协同的思维模式,也是AI在关键行业落地的现实路径。
“行业LLM项目”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优化一个货运流程。它描绘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未来——构建一个API优先的数字监管生态系统。
IATA的长期愿景是,用结构化的、可通过API安全访问的、由AI驱动的工具,彻底取代目前以PDF等静态文档为载体的法规分发模式。这意味着:
这个PoC是迈向这个全数字化监管生态系统的第一块基石。它证明了LLM技术不仅能“读懂”法规,更能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能创造商业价值的自动化流程。这一系列的技术演进与实践,无疑为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如果您希望更深入地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和AIGC在航空及其他垂直领域的产品、技术和应用实践,欢迎加入“走向未来”知识星球,一起探讨如何使用各种不同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智能体来为工作增效,为生活添彩。点击链接(https://t.zsxq.com/xpWzq)即可加入,与行业同仁共同交流。
如果说LLM是解决“认知”问题的利器,那么去中心化数字身份(DID)技术则是重塑航空业“信任”关系的基石。当前,无论是在B2B(航空公司与旅行社)还是B2C(航空公司与旅客)场景中,身份管理系统都普遍存在碎片化、高风险和低效率的问题。IATA的“777项目”和“321项目”分别从这两个维度,系统地展示了基于可验证凭证(VC)的DID架构如何颠覆现状。
要解决上述问题,核心在于打破中心化的身份数据垄断,将数据控制权归还给用户,同时建立一种跨机构、可互信的验证机制。这正是去中心化数字身份(DID)架构的核心思想,其技术基石包括:
然而,仅有这些技术组件还不足以构建一个产业级的生态系统。一个关键问题是:验证方(如航空公司)如何相信一个VC的签发方(如一家陌生的旅行社)是真实可信的?这就引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核心——信任注册中心(Trust Registry)。
信任注册中心是一个权威的、共享的基础设施。它维护着一份“受信任的签发方列表”,将签发方的DID与其在物理世界的身份(如旅行社的IATA代码)进行绑定。同时,它还定义了生态系统内允许签发的VC类型、数据模式(Schema)和展示规则。当航空公司收到一个VC时,它不仅会进行加密验证,还会查询信任注册中心,以确认:1. 签发该VC的旅行社是经过认证的;2. 该旅行社有权签发这种类型的VC。
核心洞察:信任注册中心是实现规模化互信的关键,它将双边信任关系(点对点建立)转变为基于共享治理框架的多边信任关系,极大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这是从技术PoC走向产业应用必须跨越的一步。
“777项目”旨在将旅行社员工的入驻流程从“7天”缩短到“7秒”。其PoC验证了7个核心工作流,覆盖了员工数字ID的签发、注册、审批、认证(移动端/桌面端)和撤销全生命周期。
其生态系统蓝图清晰地定义了各方角色:
当员工注册时,只需通过钱包出示其VC,航空公司的系统便能立即完成加密验证和信任注册中心查询,实现自动化的身份确认和账户创建。更重要的是,当员工离职时,旅行社只需在自己的系统中将该员工的VC状态更新为“已撤销”,所有集成了该体系的航空公司在下次验证时便会自动拒绝其访问。这种集中管理的撤销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权限管理的难题,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生态的安全性。
“321项目”则聚焦于将旅客在机场的各项服务体验(如休息室准入)从“3分钟”缩短至“1次点击”。PoC覆盖了三个高频、痛点明确的场景:地面Wi-Fi接入、休息室准入和机上Wi-Fi接入。
这个生态系统比B2B场景更为复杂,涉及多个签发方:
旅客在克洛诺斯航空的休息室外,只需扫描二维码,其钱包就会收到一个验证请求。旅客授权后,钱包会将常旅客VC(来自雅典娜航空)和登机牌VC(来自克洛诺斯航空)一同出示给克洛诺斯航空的验证服务。系统通过验证这两个VC,并结合后台的合作协议规则(雅典娜航空的顶级会员可以进入克洛诺斯航空的休息室),即可瞬间完成准入判断。
核心洞察:这个流程的革命性在于,它实现了跨机构的、基于数据的实时动态授权。克洛诺斯航空无需访问雅典娜航空的常旅客数据库,也无需处理任何多余的旅客个人信息。它只需验证两个经过加密签名、来源可信的数字凭证,即可做出精准的商业决策。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旅客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数据最小化”和“隐私保护”的新型数据共享模式,为解决跨航司、跨联盟的客户识别和权益互认问题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
两个PoC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都开发并遵循了一个互操作性规范(Interoperability Profile)。这份规范详细定义了生态系统所采用的开放标准,如:
坚持开放标准是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它避免了供应商锁定,允许多家技术公司在同一套规则下进行创新和竞争,从而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采用成本,促进了技术的普及。IATA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正是推动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采纳,并搭建互操作性测试平台,帮助行业参与者平稳过渡。
引入去中心化数字身份的商业价值是多维度的:
当然,规模化部署也面临成本挑战,主要是VC验证的技术服务费和过渡期内新旧两套系统的并行成本。白皮书明确指出,技术供应商必须提供成本合理、可扩展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初期,采用“按需付费”等灵活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未来的采纳路径将是渐进式的。随着政府发行的数字身份(如数字驾照、移动身份证)日益普及,旅客将习惯于使用数字钱包进行身份验证。航空业应顺势而为,首先从休息室准入、Wi-Fi登录这类非强制性、以改善体验为目标的服务场景切入,逐步培养用户习惯,并探索与酒店、租车等其他旅游生态伙伴的凭证互认,最终构建一个覆盖整个旅程的、无缝的数字身份网络。
IATA通过其概念验证项目,不仅展示了两项前沿技术的应用潜力,更深刻地揭示了航空业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认知智能,解决运营流程中的复杂性与效率问题;以去中心化数字身份为基础的信任架构,重塑生态系统中的交互与价值交换模式。
“行业LLM项目”的成功,预示着一个由API驱动的、动态的“数字监管即服务”时代的到来,它将航空公司的合规管理从被动的、静态的文本解读,转变为主动的、实时的、嵌入业务流程的智能决策支持。
而“777项目”和“321项目”的探索,则为构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保护隐私且高度互信的旅行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通过可验证凭证和信任注册中心,航空业可以超越传统的数据库共享模式,建立一种更安全、更高效、更灵活的数据协作范式。
然而,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现实,前路依然充满挑战。这不仅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投入,更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航空业的未来,将是一个由数据和算法深度驱动的智能世界。大语言模型与去中心化数字身份,正是驱动这一历史性跃迁的双引擎。它们将共同作用,不仅提升航空旅行的效率与安全,更将重塑人与服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开启一个真正无缝、智能且值得信赖的全球航空新纪元。而要将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行业不仅需要清晰的愿景,更需要可落地的技术策略和实施指南。正如技术专家王文广在其灯塔之作《知识增强大模型》中所强调的,企业在应用知识增强技术时,应有清晰的策略。书中不仅提供了如RAG这样的基础应用框架,更前瞻性地探讨了结合知识图谱的GraphRAG(第九章)等更深层次的推理增强范式,这为航空业在构建下一代智能决策系统时提供了更丰富的思路。此外,书中第10章提出的应用选型“四三二一”原则和面向不同类型企业的实施策略,对于指导航空企业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稳健、高效地拥抱这场由大模型引领的技术革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场变革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技术的探索永无止境。欢迎加入【走向未来】知识星球!在这里,我们共同探索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与AIGC的无限可能——从技术原理到产品落地,从应用实践到未来趋势。无论是AI和智能体为工作提效,还是为生活添彩,这里都有你想了解的答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走向未来】知识星球,你可以轻松学会调用各类大模型与智能体,解锁高效与创意并存的新方式,一起见证AI如何重塑我们的日常,一步步走近AGI的精彩未来。点击链接【https://t.zsxq.com/xpWzq】或扫码加入我们,马上启程,和我们一起——走向未来,不负热爱!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