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OCP 2025全球峰会:高速铜缆互连技术的突破与演进 (Copper still has some life in it)

OCP 2025全球峰会:高速铜缆互连技术的突破与演进 (Copper still has some life in it)

作者头像
光芯
发布2025-10-29 15:55:57
发布2025-10-29 15:55:57
17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光芯前沿光芯前沿

随着AI集群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从2023年的2万GPU集群跃升至2025年的300万GPU集群,网络可靠性、传输速率和部署灵活性成为制约AI基础设施发展的核心瓶颈。在OCP 2025全球峰会上,Credo、LOTES、Luxshare-Tech(立讯技术)、BizLink Group等厂商介绍了高速铜缆互连最新技术成果,围绕更高速率、更优可靠性、更小尺寸、更全场景等方向,展现了铜缆在AI数据中心的核心价值与演进路径。

◆ Credo:聚焦AI集群可靠性,ZeroFlap AEC系列引领无故障互连

Credo以“提升AI集群可靠性”为核心,推出ZeroFlap有源电气电缆(AEC)系列,针对性解决大规模GPU集群中链路抖动(Link Flap)和故障频发的痛点。

① 核心技术突破

- 无故障传输能力:ZeroFlap AEC系列累计部署超过200万根,实现60亿小时无报告链路抖动,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1亿小时,远超光模块的1000万小时,完美适配300万GPU集群(4.5GW功率)的严苛需求——该规模集群下光模块链路抖动间隔仅48秒,而铜缆可实现“零抖动”。

- 性能与部署优化:2024年推出的7m 100G AEC采用32AWG线规,外径仅6mm,弯曲半径为线缆宽度的3倍,解决了传统无源铜缆(DAC)在100G速率下体积庞大、布线困难、机架易倾倒的问题;

2025年全新发布的1.6T AEC进一步将传输距离拓展至6m,单端功耗仅13W,800G(4 lane×200G)版本功耗低至8W,支持CX9(1.6T OSFP-OSFP)和CX8(1.6T OSFP-2×800G OSFP)两种NIC类型。

- GPU代际适配:紧跟Nvidia GPU密度升级趋势,从Hopper架构的20m光模块连接,到Blackwell(NVL72)的7m AEC连接,再到Rubin(NVL144)的5m 1.6T AEC和Rubin Ultra(NVL576)的2m 1.6T AEC,通过缩短连接距离强化铜缆优势,其中Rubin Ultra机架(576 GPU/架、600kW功率)采用576根1.6T AEC,线缆纤细如Cat 6,布线空间充足。

② 关键部署场景

Rubin NVL144机架采用“4个GPU机架+1个网络机架”的布局,通过72根1.6T AEC实现后端连接、18根实现前端连接;Rubin Ultra机架则实现“1个GPU机架+1个网络机架”的高密度部署,线缆长度仅1.5-2m,充分发挥铜缆在短距离连接中的可靠性优势。

◆ LOTES:深耕200G Scale-Up网络,铜缆多拓扑方案降本增效

LOTES聚焦200G Scale-Up网络场景,提出“铜缆为主、光为辅”的混合互连策略,通过多拓扑设计和技术优化,最大化铜缆的成本、功耗和可靠性优势。

① 核心技术与参数

- 长度需求与链路预算:Scale-Up网络需满足“高带宽、低延迟”的加速器间通信需求(带宽≈1200GB/s,延迟≈1μS),线缆长度需求为:机架内1-2m、相邻机架1.5-2m、四机架级联7m(4×1.75m)。基于IEEE 802.3dj标准(212.5Gb/s PAM4),1m无源铜缆组件插入损耗为16.3dB,配合PCB走线可满足28dB的端到端损耗预算。

- 拓扑优化方案:

- 背板拓扑:采用CPC(共封装铜缆)和NPC(近封装铜缆)技术,通过板内飞线减少插入损耗,使外部背板线缆长度延长至1.4m,适配机架内不同托盘的连接需求;

- 中继器扩展:引入Re-driver和Re-timer,Re-driver成本较低但需专业调优,重定时器易部署但功耗更高,可进一步延长线缆距离;

- 前端可插拔拓扑:OSFP连接器搭配32AWG双轴电缆,支持224G PAM4传输,1m无源线缆可满足基础连接,224G ACC(有源铜缆)可将距离拓展至2m,完全兼容光模块设计。

- 铜光过渡边界:铜缆可覆盖机架内及相邻2-4个机架的连接(最长7m),超此距离则建议采用光互连,过渡方案包括“可插拔模块内置光引擎”“CPO”“NPO”三种,兼顾灵活性与性能。

② 补充互连解决方案

同步展示224G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腹对腹NPC、PCIe Gen6/7 riser-to-MCIO、Gen Z 7.0 VT等高速互连产品,覆盖服务器、交换机的全场景连接需求。

◆ Luxshare-Tech(立讯技术):冲刺448G极限,端到端AI机架解决方案落地

Luxshare-Tech以“224G规模化、448G突破”为目标,推出Intrepid背板系统及端到端AI机架解决方案,实现铜缆从224G到448G的技术跨越。

① 核心技术突破

- 224G成熟部署:Intrepid背板系统支持4/8/12对差分信号,提供垂直插头、线缆插头等多种形态,兼容NPC/CPC方案,在50GHz频率下系统端到端损耗仅24dB,串扰低于60dB(40GHz以下低于测试背景噪声),已与微软、联发科合作完成212.5G链路演示(BER=10⁻⁷)。

- 448G技术攻坚:

- CPC优化:分两阶段突破,Phase 1通过优化PCB和弹性体设计,使现有Koolio CPC连接器带宽达80GHz;Phase 2采用更小腔体设计,抑制高阶模激励,400mm线缆组件实测在110GHz频率下仍保持稳定响应;

- 连接器创新:推出“OSFP-like”无 stub 弹性体连接器,避免 mating 接口的 stub 效应,在90GHz内插入损耗表现优异;

- 双轴电缆:Optamax S系列双轴电缆(92Ω、无引流线)带宽验证超100GHz,448G版本在110GHz下无谐振,为高速传输奠定基础。

- 端到端解决方案:整合电缆背板、电源母排、液冷系统(CDU)、PSU电源架等,提供从224G到448G的全栈支持,目前448G铜缆链路已通过SerDes厂商联合仿真验证,计划在OIF 2025 Q4会议发布详细技术报告。

② 演示亮点

现场展示448G CPC-CPC线缆组件(VNA测试)、224G CPC实时流量演示(液冷散热)、4.5m 1.6T OSFP AEC等产品,直观呈现技术落地能力。

◆ BizLink Group:多维创新,铜缆向“更快、更小、更绿色”演进

BizLink Group从高速化、小型化、绿色化、特殊场景四个维度,展现铜缆互连的多元化发展潜力,剑指448G及未来更高速率需求。

① 核心技术方向

- 高速化:冲刺448G/lane:探讨PAM4、PAM6、PAM8三种编码方案,其中PAM4(2bit/符号)需突破112GHz奈奎斯特频率,PAM6(2.585bit/符号)和PAM8(3bit/符号)虽奈奎斯特频率降低(87GHz/75GHz),但对信噪比要求更高(较PAM4分别降低4.4dB/7.4dB)。

基于30AWG电缆开发,实现110GHz无谐振,75GHz插入损耗13.5dB/m、87GHz插入损耗14.9dB/m。

- 小型化:极致线规压缩:从32AWG出发,推出34/36AWG电缆(85Ω阻抗,双引流线设计),36AWG电缆在24GHz插入损耗12.7dB/m,尺寸仅0.55mm×1.1mm;进一步突破至39AWG(92Ω阻抗,无引流线),配合Rosenberger TeraNano连接器(10mm×18mm, mating高度<6mm),适用于芯片间/芯片-模块连接,带宽达60GHz。

- 绿色化:无PFAS材料应用:针对传统FEP电缆的PFAS环保问题,开发替代材料电缆(28AWG、85Ω),在保持温度稳定性和阻燃性的同时,插入损耗性能优于FEP电缆,为绿色AI数据中心提供支撑。

- 特殊场景:太空级铜缆:满足太空数据中心的低释气(TML<0.5%、CVCM<0.01%)、抗辐射、耐极端温度需求,26AWG电缆可支持100G/200G传输,适配太空AI部署场景。

② 专利与演示

拥有编织扁平电缆专利(内置导体屏蔽层,灵活性优于 laminated 结构),现场展示39AWG同轴封装铜缆应用demo,直观呈现小型化高速连接方案。

◆ 行业趋势总结

OCP 2025全球峰会清晰展现了高速铜缆互连的四大发展趋势:

1. 速率迭代加速:从200G/224G规模化部署,向448G快速突破,编码方案与电缆、连接器的协同优化成为关键;

2. 可靠性与成本优先:铜缆以MTBF高、功耗低(仅为光模块的1/2)、成本低的优势,牢牢占据短距离(≤7m)连接场景,成为AI机架内/机架间连接的首选;

3. 形态持续小型化:线规从26AWG向32/36/39AWG演进,配合扁平、编织等结构设计,解决高密度AI机架的布线空间难题;

4. 铜光协同互补:铜缆聚焦短距离、高可靠场景,光纤负责长距离传输,CPC/NPC与CPO/NPO的过渡方案日趋成熟,形成“铜为主、光为辅”的混合互连架构。

各大厂商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持续释放铜缆在AI数据中心的价值,为下一代大规模AI集群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互连支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0-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