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一款普通的 AI 工具,这是数字生活的“第二大脑”。
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知识工作者,我的日常离不开笔记。Notion、Obsidian、Evernote……我几乎用遍了市面上的主流工具。但随着 AI 的崛起,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笔记不只是存储信息,而是能主动理解、总结、甚至对话,那会是什么样子?”
就在这个思考的节点,我遇到了 AnythingLLM。

一句话笔记总结:“它是一个可以本地运行的 AI 助手,能与你的所有笔记、文档、代码进行深度对话。”
和 ChatGPT 这些不同,它不是云端的黑盒,而是你可以完全掌控的本地化知识引擎。

我将几千份之前写的文章和笔记拖入 AnythingLLM,它自动嵌入并建立索引。之后我只需问一句:
“请总结这些笔记内容,找出哪些笔记是笔记好用。”
它不仅能准确提取内容,还能跨文档对比分析。这不是搜索,这是理解。

我可以在 OpenAI、DeepSeek、Ollama 等模型间自由切换。写作时用 GPT-4,技术分析时用 DeepSeek,完全根据任务定制“AI 人格”。

所有内容都在本地运行,文档、聊天记录、模型调用都不上传云端。这对我这种对隐私极度敏感的人来说,是最大的安心。
我将 Obsidian 的 Markdown 笔记库接入 AnythingLLM,配合 Git 做版本管理。现在,我的笔记不仅能被检索,还能被“理解”和“对话”。

举个例子:我问它“我去年关于 AI 伦理的思考有哪些变化?”它能从我不同时间的笔记中提炼出演变路径,甚至生成一篇回顾文章。
维度 | 优点 | 挑战 |
|---|---|---|
数据安全 | 完全本地运行,隐私可控 | 初次配置略复杂 |
模型灵活性 | 支持多种模型,自由切换 | 高性能模型需较强硬件 |
文档交互 | 支持多格式文档对话 | 中文语义理解仍有提升空间 |
UI 体验 | 简洁直观,操作方便 | 插件生态尚在发展中 |
不管你相不相信,未来一定是 AI 时代,大部分工作都会被 AI 取代,与其在 AI 取代我们之前,不如让 AI 成为我们知识的“合伙人”。 让它是伙伴。不是让它不替代我门思考,而是激发我更深层的洞察。
未来,我希望它能:

AnythingLLM 就和谷歌的 notebooklm 一样,是一款未来的 AI 比较,它们虽然不是未来 AI 笔记的最终形态,但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种
知识管理的模式改变。
它也许不是一款最好的笔记软件,但是它却是一个能与你的知识“对话”的 AI 系统。
如果你厌倦了信息的杂乱堆砌,渴望真正的知识管理,那么它值得你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