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技大会“套路”深

阔别几周,说真的没有时间提笔是假话,但总感觉情感不到位,写出来也说服不了自己。

一月中旬的周末参加了一个关于科技企业的大会,一如既往的充斥着商业共赢的互相吹捧外,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人性之光。说起来可能会被鄙视,在一群头脑转得溜溜快的成人游戏里找人性之光看上去有些许的傻气,但这股傻气已经从微弱之光逐渐堂而皇之的站在了舞台中央。

马斯洛不是个骗子

在很小的时候,看到马斯洛需求理论时其实感觉很好笑,为什么把现象描述出来就变成了以他命名的理论。现在看来,估计那时我还在为跟哥哥争谁多吃一块儿肉而努力,根本谈不上“节操”二字。当前互联网企业却数次征引来定义自己的产品。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周围的人不再为吃饱穿暖做过多挣扎的时候,就会将人类的智慧放在更多的人性思考上。有些产品性能一般,但却拥有超高的颜值,依旧可以成为畅销产品,在底层硬件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下,会有人为突破性的科技花钱,就会有人为赏心悦目掏腰包。与此同时,也说明人可以接受缺憾的美,也有余力去承担相似职能下多花出去的钱。

谁是撕开的那个口子

注视着马场上飞奔而过的马匹,在远古时期是两种生物的对视,但现在马却为人所用,训化为工具,为运动,为爱好。而当初的“交互”可能就是上马石或是马鞍的产生。不经会有种新的思维跳出来,真正让两个事物融合的不一定是两者直接关系的加强,也可能是一种新的事物的产生。谁才是那个被“撕开”的口子,可能是人造的鱼肉达成生态的平衡,可能是声波的地图利用多维的数据,可能是扭动的机器人音响缓解城市的焦虑……

艺术往往是“先驱者”

以往艺术的分类一直特别列出一小块儿,区别于可以通过练习加强的科学、技能,感觉这个事儿,没捷径可走。但突然发现,对于某种事物的追求往往先是在心中泛化,然后初见于艺术形态,才逐步落实在科学、技能中。例如游戏的创作,往往在脑中装进浩瀚宇宙,星球、物种、科技、情感,逐渐落实在人性闯关打怪兽的具体需求上,而后满足现实生活中对世界的掌控,声控的家居产品,智能的数据监控,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一一成为我们真实可感的技术。原来思想往前的一大步,都在于一颗不羁的灵魂。

累计的数据可以“偷龙转凤”

如雷贯耳的BAT,Facebook,发家时都专注于一个领域,或是游戏或是社交,谁也没想到时过境迁,原来为娱乐为配对而萌生的公司已经逐渐因为庞大用户群赋予的势能变成了科技公司,他们利用数据拓展版图,利用对市场的拿捏深挖客户需求,利用成熟的展业模式加速孵化,整个公司演变成一个仍旧拥有核心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的同时,逐步将核心外化成方法论,去侵蚀可以划归为一个产业链的其他领域,数字化,互联化。所以也许你今天还是一个靠贩卖洗洁精成功的公司,随后就会因为在这个领域积累的数据总结出一套家化产业的互联、转型道路。生意变得一重有一重的惊喜……

我也曾惶恐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深深的考虑过自己所处的职业,工种到底有多少是会被一台机器在不远的10年、20年替代的。在这样一场充满聪明人的科技大会上,千回百转的商业思路,高深莫测的人工智能,却绕不开的是人性!

不专业码字,不定期更新,但希望加关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09G01KM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