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观碳智能发布新一代全景碳计量平台“观碳云”

你的碳,开始“管理”了吗?

作者|范文婧

编辑|刘景丰

最近几年,“碳”相关的话题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后,更多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碳排放问题,许多与“碳”相关的服务企业也应运而生,例如碳足迹、碳计量、碳交易等。但是,许多产品对“碳”的了解程度有限,把统计数据局限在电力数据、在测量碳排放之后没有更多相应的服务,让产品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企业需要更懂碳的服务商,也需要更完整的产品生态。

3月28日,观碳智能在上海举办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新一代全景碳计量平台“观碳云”。观碳云全面覆盖区域碳、组织碳、产品碳等多维度、多领域、全生命周期能碳计量管理,并创新性引入协同计量,可以帮助企业、组织更高效地完成组织内、供应链、外部认证等全链条的碳计量与认证。

1.新一代碳计量,独立于场景又集成于场景

“所有组织乃至个人都需要管理自身的碳足迹,但第一步的碳计量是最基础也最混乱的。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地域的碳排放截然不同,如果使用的标准不适配、计量结果不客观,我们做的一切碳中和努力都是盲目的。”观碳智能创始人胡启凡表示。

从这个视角看,过去的碳足迹、碳计量产品大多都是“场景化”的产品,有许多弊端。

首先是不够专业,比如一些模型是由部分工业互联网企业从网上找到的碳因子搭建而成,在数据采集和推算方面都与实际差异很大。专业的碳计量需要由认证机构驱动与推进,更需要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其次,目前碳计量的统计数据多数为电力数据。例如在建筑地产、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多数服务商只统计电力数据。在电力数据的基础上计算碳排放,这样计算的准确性较低,且后续很难根据这些数据来对服务做进一步的优化。

第三,没有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计算碳排放之后,客户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计算出排放了一万吨二氧化碳?”因此,为了达到企业ESG的目标和“双碳计划”,计算碳排放应该与业务的监控、优化减排等联系起来。

应对这些问题,观碳智能新一代碳计量产品提出了“全景化碳计量”的理念。提出了独立于场景又集成于场景,不只是组织碳视角也不仅仅是能源数据的技术特征。

以光伏生产企业为例,出口欧洲和美国时,生产线依然是流水线式地一步步组装光伏。但由于碳计量的场景不同,出口国外必须要用当地认可的数据和标准,这些就需要被集成到功能场景中。

观碳智能从底层开始基础架构的研发,观碳云接入了复杂繁多的因子模型库,标准算法库,功能场景库,能够帮助使用者根据企业所在地区、行业属性、自身属性以及需求场景,迅速找到最佳流程和标准。

在行业方面,观碳智能关注深刻受到碳排放影响的领域,如地产建筑业、工业制造、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化工石化、农林牧渔、零售快销、绿色金融等。并且在这些维度中又拆分了地区、组织、产品、项目、行为等视角,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

2.接入上海数交所,走出碳变现第一步

胡启凡告诉「甲子光年」,“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参差不齐,观碳云最大的优势在于与生态的整合”。

这个生态合作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方面,观碳智能与现有的云厂商、SaaS公司合作,把产品集成在现有的ERP、供应链管理产品中,让企业不用多次部署;另一方面,观碳智能也与具体的行业合作,研发针对行业的解决方案。例如建筑设计领域的低碳化建设、畜牧业场景下通过数字化降低反刍动物的碳排放等。

观碳云的产品目前有四种交付模式,包括私有化部署、SaaS产品、模组产品和定制化开发。目前碳管理领域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央企和大型企业,四种交付方式中“定制化开发”占营收最多。未来,随着碳管理的需求越发被认可,各种商业模式都会有其适用场景。

在发布会上,观碳智能还与上海数据交易所签署了碳管理数商生态合作协议,成为数商产业中的一员。借助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的安全性、广阔性,不仅更有可能触达潜在客户,更可以进一步布局未来碳交易业务。

今年年初,特斯拉公布了让市场震惊的数据:自2010年起,特斯拉通过向车企出售碳排放积分,累计已获利超过40亿美元,交易的企业包括大众、本田、通用、福特等。

在国内市场,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碳交易的需求初现,各方共同探索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方式。

2022年12月国内颁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业内称为“数据二十条”),为碳交易扫平了技术上的难题。“数据二十条”模糊了数据确权方面的问题,让数据交易可以回归供需双方的需求本身。

未来,在市场需求逐步成熟、交易场景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那些更能了解客户碳管理困境、减碳需求的服务商,更有可能在碳交易市场中获利。

碳管理的巨大市场,才走出了一小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331A04B3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