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智己高速NOA:有老司机那个味儿了

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虽然说,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分界点”还没有那么清晰。但从今年的车市行情来看,只有电动车贡献着市场增量。下周的上海车展,预计会看到更多的品牌ALL IN电动化。

未雨绸缪,秣马厉兵,已经踩准电动化的品牌们,对于智能化的竞争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在IM AD DAY上,智己高速高架NOA领航辅助功能官宣上线。

时间线是这样的。4月底,高速高架NOA面将向智己L7进行OTA推送,首批开放城市集中在长三角;6月,智己LS7也可以得到推送;年底,开放的城市会推广至全国。

有朋友会说,很多新势力,包括华为,前一两年就推出了高速NOA,智己是不是有点晚了?

对于成立才两年多的智己而言,并不晚。而且,智能驾驶,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没那么绝对,大家可以很快追赶上行业的最新水平。

再往下一步展望,城市NOA领航辅助也会来,预计就在今年,智己会对其开启公测。

最近,关于摆脱高精地图依赖的讨论越来越多,同样的,智己替代高精地图的数据驱动道路环境感知模型,也会在今年进行释放。

智己在智驾这件事上,有一个关键的伙伴Momenta。两者很像同心的环,价值观相同,圆心才能重合在一起,一个在外圆,一个在内圆,彼此配合,相互默契。

在这次的IM AD DAY上,与官方交流后,我们发现了智己做智驾的“3个差异点”:

1、Momenta的飞轮理念,也是智己做智驾的理念。

“飞轮理念”的核心是数据。在Momenta成立之初,他们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答案指向了数据驱动,那么如何获得海量数据,仅靠Robotaxi是无法实现的。

飞轮的意思,就是从量产车上获得更真实、更广泛的数据,以此覆盖真实场景,再挖掘出黄金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借助数据驱动算法,不断从数据中学习;技术是要迭代的,仅靠工程师人工操作并不够,所以,还需要一套闭环自动化系统,像飞轮一样自动迭代。

特点很明显了,“低成本、高效率”。

2、感知智能很重要,认知智能更重要。

智己在技术DAY上,提出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认知智能是今后自动驾驶的技术核心瓶颈。目前认知智能造成的接管次数,是感知智能造成的接管次数的10倍。”

现在的舆论,会更多地关注搭载了多少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是感知层面的数据,它很好理解,也容易比较。

但是,感知之后,还有认知,“要识别出障碍物,并做出决策规划”,更接近于核心算法,让普通消费者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却影响了真实的智驾体验。

智己这次着重讲的,就是他们在认知智能上的努力。

比如,发布了D.L.P.人工智能决策规划模型,着力解决认知智能的难题;在官方数据中,智己NOA的匝道通过率为95%,变道成功率97%,百公里误制动0.4次,已经超越一些头部玩家了。

3、安全的底色不会变,除了有好的算法,还要有好的车控。

智己和Momenta具体是怎么分工的?算法层面,Momenta肯定是主力,不过,智己的智驾团队早已和Momenta的团队融合在了一起,很多时候是在一起办公的。

智己设计制造整车,那就有必要在车控方面,做到顶级,确保安全。

这也是智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在底盘调校上下功夫,给强大性能的电动机,一副更可靠的身板,这是有意义的。

这种安全为先的理念,同样在智驾上得到了延续。其实,这也是他们有些慢的原因,80分不能给用户,120分才可以。

明确几个信息:智己高速NOA以视觉方案为主,并未启动激光雷达。同时,依赖于高精地图,之后,会慢慢迭代到舍弃高精地图。

全程体验下来,我们试驾的这款LS7,确实完成了整个NOA行程。中途,我主要接管了2次,下文会详细说到。

有几个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1、弯道表现:

刚过了收费站,地面车道线清晰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向下轻拨挡杆,启动高速NOA了。

这次路线,有几个比较急的匝道,智己LS7可以平稳地巡线而行,借助导航,它还会遵循限速要求。

如果前后无车,希望加速快点通过,也可以轻按方向盘左边的拨片,将限速提高。这时,车辆就会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提高车速了。

有一个细节,车辆会稍稍偏向弯道的内侧,并不是完全居中行驶,这是模拟很多驾驶员的一个习惯,稍向内侧偏,让人更有安全感。

2、躲避大车:

这是智己NOA比较独特的一个功能,遇到大车的时候,它会尽量远离。如果要和大车并行,智己LS7会尽量往偏离大车的车道一侧靠,而且,屏幕上会有提示。

这还是一种安全感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老司机的一种意识。智己把这种概念,教给了机器,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3、变道积极:

高速NOA的精髓就在于,借助于导航信息,我们在高速路段,基本可以“零接管”,车辆自己决定走哪条车道,在哪里下匝道。

这次体验下来,智己这套NOA在决策上,还是比较激进的,具体表现是变道积极。

你能感觉到,它在寻找一个最快通行的车道,只要视觉识别范围可达,并能计算出哪条车道通行效率更优,就会尝试变过去。

有时候也会出现“无效变道”的情况,变过去,不够快,发现又得变回来,这种反而更像人了。

高速NOA有一个必须的变道需求,就是准备下高速了,需要并到最右边车道去。这时,导航很重要,车辆也会留够足量的时间,逐步变到右边去。

4、有人加塞:

加塞的情况,识别已经不是特别难的了。像智己NOA,主要靠摄像头,识别加塞车辆,将来升级激光雷达,补盲效果应该更好。

有一个难度是,如何执行,会不会急刹车。因为在高速路上,急刹是很危险的。另外,加速、减速的线性体验,也很关键,这决定了车里的用户会不会信任这套系统,还会不会再次启用这套系统。

能感觉到,智己NOA在加速、减速的感受上,其实是有认真调校的,平顺不急躁。

5、细节提醒:

智能驾驶,真有上了一个台阶的差异化,目前看也不现实。

但在很多细节方面,各家车企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比如,智己LS7的那块大横屏,在不断优化的UI里,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当导航提示左转或右转的时候,屏幕上方设计了流水灯效果,就会相应地左流或右流;

当变道的时候,如果后向来车距离过近,屏幕的左侧或者右侧,也会有红光做提示,比后视镜上的提示灯还要明显。

还有几个探讨:

1、高精地图的取舍:

目前看,行业里正在舍弃高精地图,因为高精地图太注重后期维护了。比如,路面上的一条线重新刷过了,都会影响车辆的决策判断。

这次NOA体验,一次主动接管,就是因为一个匝道的线重新粉刷,车辆来不及做出反应。另外一次是出匝道,进入收费站,路面没有线了,就需要接管了。不过,系统会提前提醒,也不是忽然就撒手不管。

“高精地图”可能才是智能驾驶的拐杖,越倚重高精地图,那么算法往前走,反而比较慢,整个智能驾驶的覆盖面也有限。

之后,智己和Momenta也会切换到“弃用高精地图”的路线上来,拭目以待。

2、激光雷达的展望:

激光雷达不至于被神化,目前主要起到补盲的作用,但难点就在融合上。

视觉断然不会被舍弃,因为成本低,信息也更加丰富,那就需要激光雷达向视觉靠拢。要用激光雷达这个感知元件,就要知道怎么和视觉做融合。

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不是问题了,“好好用才是关键”。

3、谁更需要高速NOA?

跨城通勤的工作者,能用上高速NOA,真的很香。

高速智能驾驶,已经比较成熟了,的确可以减轻驾驶压力。

一个朋友在朋友圈中写道,“雨天的时候,他觉得高速NOA比人开的还要好,他其实更加放心”。

不过,使用智能驾驶,是需要习惯和试探的,有必要知道这套系统的极限在哪里。“人机共驾”还是基础,知道机器的能力,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介入。

自动驾驶,带给汽车行业的魔力,在于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汽车成为了AI智能的一部分,就有可能在将来实现科技平权。

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但想象的翅膀有必要无拘束地翱翔。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13A07PT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