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为什么历史上伟大人物,会在同一时期、同一地方爆发性地出现?

同学,你好,

2023,李善友秋季大课来了。

今年是大课举办的第9年,很幸运,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坚持了下来,有6万多位混沌同学从佛山、广州一路跟随我们到武汉、苏州、厦门和深圳,即使线下最难的三年,也始终不离不弃。

请允许我们说一声谢谢。

每一年的大课都是混沌最重要的日子,每一次大课都像是混沌最重磅的产品发布会,善友教授每一次都会有巨大的内容迭代,几乎每两年就会有一次重大升级。从第二曲线,到第一性原理,到理念世界,到“一”思维,再到今年年初的美好之声,总有全新的东西生长出来。

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当第一性原理这套课程生长出来的时候,亲临现场的5000人和线上数百万人深深的震撼了,哲科思维和商业创新进行呼应和震动,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混沌率先将哲科思维引入了中国商业世界,从此,第一性原理式的思维方式慢慢在每一位创业者心中生根发芽。

如果说5年前,混沌邀请你一起用“哲科理性”来对抗“乌卡时代”。

今天,混沌邀请你用“哲科智性”来迈入AI时代,我们一起站在AI的肩膀上,实现一次群体级别的跃迁。

今年秋季大课,我们将会再次进行混沌有史以来最重大的认知升级之一。

我们会将一个全新生长出来的物种带给大家,堪比第一性原理级别的产品;她应运而生,是我们向ChatGPT致敬的一种方式;她探索出了群体智慧产生的方法,让我们把群体智慧产生的方法带回去;她叫混沌Light,也叫美好之光,是善友教授全新主理学术品牌。

9月22-24日,在深圳,你将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善友教授讲过一个混沌同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有一位同学是公司的二把手,这家公司的一把手总是有很多听起来天马行空的想法,跟下面的管理层产生了很多的矛盾,所以公司开战略会议的时候,大家就对这个老大说,你不许说话,会带乱大家的想法。

一次战略会议的时候,大家都纷纷拿出自己的主意,互相讨论做什么不做什么等等。这位同学观察到老大的脸憋得通红,特别想说但说不出来。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登台讲了他的一些观点。果然,老大说完之后,所有人都愤怒了,你在讲什么?你说的话跟我们公司做的事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同学的第一反应也是愤怒,但很快下一个瞬间,他突然觉得很妒忌,他理解了老大在说什么。公司绝大多数人做事情、想事情的时候是在X轴上多一点或者少一点,但是一把手说的话在那一刻仿佛竖起了一个Y轴,乍一看这个Y轴好像跟X轴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正是因为有了Y轴,这家公司才有了发展空间。

X轴就是可行性,Y轴就是可能性。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组织都有X轴和Y轴,都存在可行性和可能性。绝大部分人都在X轴上思考做事,只有极少的人会花费极少的时间在Y轴上探索。Y轴是一种创造力,直接决定了发展的空间,在Y轴的探索需要极高的智慧。

混沌一直坚信人人都是创造者,但现实中却只有1%的人在创造,甚至更少。难道创造真的只是极少数天才可以做的事情吗?

善友教授说,我犹豫过,也失败过,但我依然坚信创造力是人本自具足的能力。

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群体里去寻找一种智慧,让可能性,让创造力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呢?

前10年我们一直在做的是“哲科理性”的探索,第二个10年,我们将开启“哲科智性”的探索,来给AI时代提供一种应对方案。

经过6个月的研究,我们有了一些成果,试图揭秘创造力诞生背后的机制,用一种全新的一体性世界观来牵引出这种机制,让你轻松摘取关于创造的第一朵火花。

ChatGPT靠模仿人类大脑中神经元的工作方式突然涌现出了智能,让我们明白人类智慧如何产生。

蚂蚁之间靠信息素的传递形成了高级智慧的蚁群,让我们了解群体智慧如何产生。

这两种智慧产生的范式几乎一模一样,也极为简单:

1、输入

2、激活

3、输出

我们至今无法探知其产生的奥秘,但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启发:人类个体的意识本身就是神经元群体智慧的产物,人类个体之间是否可以像蚂蚁一样构建出更高级的群体智慧?

MIT人类动力学实验室的创始主任彭特兰教授写了一本书《Social Physics》,这是一本被低估了的书。整本书里最重要的概念叫做想法流,Idea Flow。

我们通常认为组织是死的客体,但彭特兰完全反转了这个范式。他认为,组织本身具备智慧,组织智慧对于这个群体表现的作用,跟智商对一个人的表现的作用几乎一样重要。

“不是组织内的个体,甚至不是个体的想法,而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想法流,也就是想法和想法之间的碰撞涌现出组织智慧。”这个观点一针见血。

人假如想让自己进步,不只需要自己要拼命学习,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置身在一个快速流动、快速转动的群体里。90%的时间在这个群体里泡着,就是成长速度最快的方式。

这个洞见,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上都是闪耀着火花的存在。

为什么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会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爆发性地出现。因为他们都在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在那个时空里,一个集体智慧的河流出现了,个体踩在集体智慧的河流里,虽然不自知,但90%的成长已经在潜意识里发生了。

这条智慧的河流,往下再深挖一层,我们称之为探索流。

善友教授已经带领我们一起进行了三次探索实验,意义一次比一次清晰。

当你站在流里,你人生和工作的卡点将轰然坍塌。

当你站在流里,你成长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当你站在流里,群体智慧将让你的灵感火花闪个不停,你将看见无限的可能性,人人都将是创造者。

所有的神来之笔,所有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沉浸在流里创造出来的。

探索流的产生其实非常简单:真真的表达和真真的看见。

信奉这样理念的皮克斯总是拍出神级动画电影,上百部作品几乎没有烂片,成为创意公司中的奇迹。

参与创办和改造皮克斯的乔布斯,将理念带回了苹果,在他离开10年之后,苹果的作品依然位于人类的科技巅峰。

达芬奇曾说:“简单是终极的复杂。”是的,对我们来说,这两个规则在日常太难做到了。

每一步都卡的死死的,我们与“流”失联了。

我们太多的时候表而未达,我们也常常看而未见。

我们没有表达当下内心深处涌动出来的东西。

我们无法做到零反馈、零建议、零期待,要么炫耀、要么好为人师、要么批判,无法经由看见与他人呼应共振,没有灵感的火花迸溅而出。

我们输出的可能只会有虚假的共情、夸赞和毫无意义的抱怨。

我们困在了标签里。社会中的人是一个标签的集合体。我们只有在这些标签之下才有存在感,这让我们必须带上面具。我们害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习惯性的去讨好、附和别人。我们丢掉了表达的勇气。

我们困在了时间里。当我们意识到时间的存在之时,我们就活在了时间轴上,我们总要不停的往前看,总有目标要去完成,我们没有了探索的意愿,我们无法静下来去看见。我们丢掉了看见的耐心。

我们困在了逻辑里。逻辑让我们获得了理性,让我们思想得以整顿,但也把我们的认知锁在了边界之内,我们只有逻辑自洽才能活得下去,这就是最大的陷阱,逻辑让我们无法看见不同的人。是的,我们丢掉了看见的能力。

我们必须要到组织之外,找到特立独行者一起进入到“流”里,把“流”找回来,再把“流”带回去,让群体智慧在组织里扎下根来。

这就是为什么秋季大课邀请你、你的企业一同前来。

大课三天,没有管理者,没有老师,没有同学,人人互相学习,人人都是共建者。

“它是一个具有很强里程碑式的探索式的产品。”——凉子

“每一年都像老朋友相聚一样,一期一会去上大课,很高兴能够在人生中这个阶段再度和善友教授一起去探索。这是解决人、组织人事合一的一种全新方式。”——王鲁冀

“我深深感觉到探索流的魅力,以及它所激发的群体智慧的力量,所以我在第一次学了之后,就马上回公司去运用了。可能我现在还运用得不是非常成熟,但它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蔡灵美

“当人生或者事业遭受卡点的时候,更应该来参加探索流。”——费烨

我们将邀请2400位特立独行者,组成400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6个人,通过简单规则,由特定主题牵引,去表达和看见,让自己三天时间浸泡在探索流之中。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智慧之河流动起来,不管是腐败的还是美好的,都请表达出来,腐败的让流迅速地冲刷干净,美好的就请让它芳香整个河流。

在流里生活,我们将创造美好人生。

在流里工作,我们将创造美好作品。

在流里学习,我们将悄悄而迅猛地成长,成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创造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9cyKOH0RIwzmGxbIDGxvJ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