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与私密生活的诞生
作者:高林
“煤气灶、自来水、洗衣机、烘干机、电熨斗的普及,让原本离了仆人就没法完成的家务活变得可以一个人完成了。在没有这些技术进步的时代,家务活多到令人崩溃,是一个家庭主妇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的。”
如果要比较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中产阶级生活,它们之间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哪里呢?我觉得最大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私密性这一点上。
跟今天相比,十九世纪的城市生活里服务业发达到了不正常的地步。比如说每个人穿的衣服,在十九世纪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是没有成衣这个产业的。需要衣服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去店里定做、一个是买旧衣服。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大型综合商场的兴起,一种半定制的服装才开始出现,为标准体型设计的、可以针对每个顾客的需求进行简单修改的半定制服装,成为成衣的先驱。而在那以前,如果你急着要,基本上就只有几种选择,比如买店里的样品、买别人定做但催得不急的半成品、别人定做了却没钱付账的被赖账的衣服、还有就是那些专营二手衣服的旧衣服商人了。为什么《幻灭》里为自己土气的打扮自惭形秽的小帅哥吕西安跑到巴黎最好的时装店,花血本买了一套行头,却被其他帅哥指指点点呢?就因为他太着急了,把店里当样子的衣服拿来了。人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他是把服装店模特身上那身给穿出来了,自然就要对他指指点点。
三位女裁缝帮助客人调整外套,设计师在一旁观看效果。摄于1910年代
同样的,洗衣服这个行业,今天在我们的城市里也是随处可见,但事实上多数人并不依赖于洗衣店。但十九世纪不是如此,当时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律师、医生、还是正在读大学的学生,只要没有大富大贵、或者没有结婚、没有惨到衣衫褴褛的地步,他们都会把自己的衣服送出去洗。哪怕是最惨的像吕西安这样的小哥,住在劣等旅馆里,洗衣费也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住的房子里没有水,没有今天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自来水和下水道,他们想自己洗衣服也做不到,他们用的水是付费送来的桶装水,用那个洗衣服还不如送出去洗,就算你洗了,脏水也没有地方倒。
洗衣工,让·巴蒂斯特·格勒兹,1761年
类似的还有吃饭,早期社会主义者曾经说家家户户自己生活做饭是对能源的巨大浪费,但二十一世纪技术进步的结果却是很多人在家做饭。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理论家预想的方向正相反。在我们这个时代出去吃饭、叫外卖被认为是奢侈的,自己做饭然后装在饭盒里带到办公室反而被看作是简朴、是消费降级。
原因是今天天然气本身的价格降低了、天然气管道在城市里普及了。天然气管道本来不是为了让你做饭的,相反它在十九世纪的城市里铺开是为了给作为路灯的“煤气灯”提供煤气。但是随着电灯的发明,煤气灯开始衰退,为了挽回市场、争取生存,人们才开始研究煤气的其他功能。比如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的取暖,以及比煤气取暖器还要晚的煤气灶。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扭转了中产阶级对理想的家庭生活的憧憬。
1860年代,巴黎街头出现了56000盏左右的煤气灯
在没有这些技术进步的时代,家务活多到令人崩溃,是一个家庭主妇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的。
比如说点火,在十九世纪保持一个彻夜不灭的火种是很贵的,当然,比起贵来更让人担心的是危险。蜡烛不可能烧一整夜,因为不但蜡烛可能燃尽,蜡烛其实还需要剪多余的烛芯,否则蜡烛会烧的更快。同样的油灯也需要剪灯芯。新式的煤油灯固然在这方面进步了很多,亮度高了很多,但煤油灯需要清洁、需要维护,如果不清洁,一个晚上煤油灯的亮度可能会衰退到正常亮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且煤油灯之所以亮度更高,是因为它把煤油放在灯体的上部,这就意味着煤油灯的重心更高,更容易倒。而如果煤油灯倒了,那么快速流淌的煤油就可以快速引燃整个房间。煤油灯之所以快速被电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油灯造成的火灾太多了。
那在没有火种的情况下,安全火柴要等到十九世纪末,也就是说十九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里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都需要仆人在清晨用火石去点着一小团干燥的棉花或者其他易燃的东西。在天干物燥的季节摸黑干这件事的难度会小很多,但在天干物燥的季节点燃全家的难度也会小很多。
20世纪初,巴黎的路灯系统依然采用油电混合,仍能看到午夜点灯人
一个十九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洗衣服也是一件大事,这是欧洲所谓“洗衣日”的根源。在十九世纪每个人在不同场合穿的衣服是完全不一样的。睡觉要穿睡衣、起床之后出门之前要穿家居服或者吸烟装、白天出门要穿晨礼服或者常礼服、晚上去歌剧院要出燕尾服,女士的衣服更是不计其数。对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好的、贵重的、穿在外边的衣服固然都是送出去洗的。但是衬衫、内衣、袜子,尤其是在有孩子而且十九世纪孩子通常不止一个的情况下,洗这些东西也是一件工作量惊人的大事。
因为需要用热水去洗,所以你需要烧水,因为当时没有洗衣液,所以你需要自己配置去污、消毒所需要的添加剂。而且这些东西往往还没有公认的配方都是女仆们中间口口相传的秘方。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烘干机,就是人力去拧。即使洗完了、拧干了、晾干了,工作也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更可怕的熨烫这个工序。
电熨斗之所以在西方被看做是一个拯救女性的奇迹,就是因为传统的铁质熨斗实在太容易变凉了。要熨一家人的衣服,需要在煤炉子上加热五到六个熨斗,这样才可以在熨衣服的时候一个凉了马上换下一个。那如果是在夏天,你待在一个同时烧着五到六个熨斗的房间里熨衣服,那是什么感觉,你可以想一想。
拯救女性的奇迹!
同样的还有洗澡。洗澡这件事在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并不普遍,因为人们相信病是通过有害的空气侵入人体的方式传播的。而热水澡会让人的毛孔张开,让有害空气可以更好地进入身体。所以十九世纪初流行的是冷水浴。除了医生推荐的海水浴也就是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之外,中产阶级家庭还会不分冬夏都用冷水擦身体和洗澡,因为冷水的效果刚好相反,它让人的皮肤绷紧、毛孔缩小,还可以刺激人焕发出元气,总之功效和热水澡完全相反,让人精神振奋、杜绝病气传入。
但冷水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需要的水更少,没有人愿意在自己家里泡在冷水里,大家都是擦一遍就完了。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水。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干净的水本身可能是传染病的媒介的时候,人们就爱上热水了。
19世纪初,比利时医生约瑟夫·古斯兰为一家精神病院设计的淋浴装置,让精神病患者的脑袋清醒清醒
而热水浴的结果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水。托马斯-卡莱尔夫妇就喜欢洗澡,他们的女仆需要在地下水接水,因为当时的伦敦是常压自来水,到不了高楼层,只能到一层、地势低的地方就要到地下室。然后在厨房把水烧热,再用桶把热水送到楼上有浴缸的房间。等到卡莱尔先生和太太洗完,她再用桶把脏水运到楼下倒到下水道里去。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大多数家庭里依然没有淋浴设备,因为近代的安全的煤气热水器还没有普及。普鲁斯特依然需要他的塞莱斯特为他准备很多毛巾,他守着水盆用毛巾擦。
同样的因为没有覆盖全家的上下水,吃完饭刷盘子、刷碗、刷杯子、洗餐具也是一件繁荣的劳动。虽然中产阶级家庭没有大贵族的宴会那么铺张。但所有这些工作堆积在一起,对家庭主妇来说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籍挪威裔机械工程师埃德温·鲁德(Edwin Ruud)在1889年发明了世界上首台自动容积式燃气热水器,开启了热水浴的新时代
从早餐、到午餐到晚餐,做饭、刷碗、照顾孩子、购物、剪蜡烛芯、剪灯芯、养护煤油灯,还有定期的大扫除。在电灯发明以前,晚上是看不清东西的。十九世纪的夜晚如果有一根针掉在地上,那正常情况下是找不到的。大家只能互相提醒,然后第二天早晨再找。针都看不见,灰尘污垢自然也看不见,所以大扫除只能白天干,但白天又有新的工作要做。
结果就是十九世纪的家庭里父母孩子之外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从最基本的女仆到厨师、到第二女仆,如果有孩子还有保姆、家庭教师,这些都是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家庭不可缺的一分子。不但主妇干不完这么多家务,而且在做家务的女仆之外,还需要一个相对比较整洁、比较有品位的女仆来帮助夫人穿衣服。十九世纪的女装,除了十九世纪初和1900年前后,一直需要女性穿紧身胸衣,而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人没法自己穿的。所以固然男仆是一个家庭迈向上流社会的标志和分水岭,所以中产阶级家庭一般不会雇。但一个比较高规格的女仆,类似《乱世佳人》里一边勒绳子一边喊“吸气!斯嘉丽小姐,吸气!”的黑人乳母依然是不可缺少的。
“吸气呀小姐!”
结果就是十九世纪的中产阶级虽然不像贵族那样从小当中吃喝拉撒,但也基本上过着一个开放性的生活。阶级差异让中产阶级和自己的仆人之间有了一层看不见的墙,他们可以坦然地在自己的女仆面前过自己的生活。托马斯-卡莱尔夫妇赶走一个女仆的原因是她居然在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卡莱尔家里生了一个孩子。由此可见主人对自己的仆人漠视到什么程度。
事实上还有更好的例子,那就是中产阶级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在自己的仆人面前换衣服、洗澡,普鲁斯特会躲开塞拉斯特是因为他比较特殊,在十九世纪大多数中产阶级在洗澡的过程中吃吃喝喝,聊聊天、唱歌,都需要仆人的帮助,最少也需要加热水。甚至绅士和情人在马车散步的时候车震,也不在乎有车夫在旁边围观。
很多书提到欧洲君主在世纪之交,开始追求更有家庭气氛的、更私密的生活,远离宫廷只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一种中产阶级化的体现。但我们必须考虑到贵族生活的中产阶级化,和中产阶级生活的贵族化是同步的。事实上在城市生活这件事上,中产阶级和贵族在十八世纪本来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之间的分化体现在十九世纪,中产阶级更快地接受了技术进步,而贵族和宫廷则比较保守。美泉宫要装抽水马桶和浴缸,确实比中产阶级公寓楼麻烦。
伦敦下水道官网的维修
而今天的中产阶级生活之所以在私密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进步,煤气、电、自来水、下水道的普及,让家务活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个相同出身、相同教育背景的美国姑娘,一个嫁到有电的纽约,一个嫁到没有电的乡下农场,二十年后,一个看起来像三十多岁,一个看起来像五六十岁。有没有煤气灶、有没有洗衣机、有没有电熨斗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这么大。
正因为煤气灶、自来水、洗衣机、烘干机、电熨斗的普及,让原本离了仆人就没法完成的家务活变得可以一个人完成了。一对小夫妻互相帮忙就可以完成从一日三餐到洗衣服、刷碗、收拾屋子的全部工作。
结果就是中产阶级住宅的尺寸大幅度缩小,今天只有豪宅才会配备保姆间,200平米左右的中产阶级住宅的所谓保姆间、所谓工人间,完全是摆设,根本就不能真的住人。而即使是四五百平米的豪宅,它的保姆间和司机房间也会被设计成拥有独立出入口的、完全和主人的生活区分开的布置。
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想象,绘于 1856
原因在于对二十世纪中后期技术进步以来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家庭生活的理想图景里已经没有夫妻孩子之外的人了。新技术条件下家庭生活的理想是属于夫妻两个人的,很多家庭里甚至没有给孩子留出空间,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孩子,一种父母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显得要更保守,也更不适合时髦的公寓,这是欧美有了孩子的家庭会搬到郊外的住宅里去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强调独处,强调门里门外,待客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房子的主要功能,作为展示主人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的功能也在下降,今天很多人会说“我家的客厅就是个摆设”,因为一种更私密、更封闭的生活方式已经广为流传。
在这样的家庭里保姆、小时工、都是过客,他们不是家庭的一分子。而在维多利亚时代他们是家庭的天然组成部分,今天人们巴不得他们早点走、或者赶快回自己的房间,也就是巴不得他们不存在,而在维多利亚时代他们无处不在,人们装作看不到他们。
这是今天的中产阶级生活和十九世纪的中产阶级生活之间最大的区别,它们到底哪个好,我觉得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当然有些人表示,我不需要洗衣机、不需要煤气灶,我就喜欢使唤人、把别人弄到自己家里呼来喝去,能踩在别人头上比什么都令我愉快。那你也要考虑到一点,那就是技术进步正在解放越来越多的人。即使是大贵族,到1950年代也已经无法维持他们传统的生活了,更何况是中产阶级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