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课的日子里,每天上午9点,位于合肥市南一环的工大智谷5楼办公区,安徽冠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程腾准时开启一天的忙碌。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与办公点一墙之隔——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车联网量子安全通信联合实验室主任。
“怎么会创业?也是应时而生、顺势而为吧。前两年,我们有一个关于量子的产学研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还蛮有意思,也隐约感觉到,应用落地将成为发展趋势。”程腾回忆。
彼时,“量子通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带有量子安全通话功能的国产手机正在研制。“我想,既然手机能‘上量子’,那车是不是也可以?”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网络、信息安全、多模融合领域研究工作的程腾,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风向,一个关于车联网量子通信加密项目的构想,由此萌生。
今年4月,作为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专项活动之一,“量子通信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场景应用”论坛在合肥工业大学举办。现场,《车联网量子通信系统典型应用场景》成果发布;车联网量子安全通信系统产业化推广战略合作签约。7月,合肥工业大学、国盾量子、科大擎天、市种子基金等“牵手”,安徽冠盾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量子密码和国密算法为技术核心,致力新一代车联网信息安全方案研发与场景应用。
关于量子密码的规模化应用,在程腾看来,外界存在一定的误读,“一是观念上大家总觉得遥不可及,过于高深;二是‘安全’看不见摸不着,消费者还没有形成付费‘买安全’的习惯。”
然而,量子安全产业发展的快节奏,超乎预想。“这两年,多个量子领域的国标,都在紧锣密鼓立项。汽车行业的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他举例,“如果说去年是我们说服企业‘上量子’。那今年,是人家主动问我们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
风口之上,团队既兴奋又焦虑。“总觉得时间不够,步子要再快一点。”如今,程腾带领的课题组聚集了30多位硕士研究生,在手专利20多项,还有1项国际专利正在走流程中。
从搞教研到办公司,回看过去这半年,他坦言,尽管团队在专业领域有了扎实的成果,但如何把科研资源势能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如何优化商业闭环,快速从商业模式中获得正向反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
“其实政府的支持已经非常好了。创业启动给资金,发展过程想办法帮忙搭台。我想,怎么健康长久地走下去,关键是靠自己。”程腾透露,接下来,团队还有很重要的测试任务。“在合肥浓厚的创新氛围中,依托包河工大智谷这个平台,我们有信心成为国内第一个推动‘量子上车’的企业。”
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积极开展“要素承接、产业融接、服务对接”专项行动,着力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体系,高标准建设“环高校科创带”。全年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3万平方米。目前,“科大硅谷”包河科创中心、“工大智谷”成果转化基地投入使用,入驻团队10家。一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此外,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孵化器,新设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8家、总数全市县区第一。预计2023年国家高企超850家,连续2年净增超200家、年均增幅52%,总量居全省县(市)区首位。(王嫣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