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教育信息化的十三点热思考与冷批判

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思考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11

信息化的字面意思是信息要“化”,而“化”的意思是生长、生成、生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生成数据,数据承载信息成为一个DNA分子,数据能行走、能共享和共用。这个过程是一个生态化过程,即数据的生成和数据的共享共用,都需要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就是管理平台与资源平台的融合,就是同一个活动体系内的不同属性的工作者,形成的多方信息对称系统和协同工作系统。

举个例子,教育装备工作是一项集“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学校管理、教学应用”等诸多内容融合的专业性事务,如何建立一个教育装备的专业平台来实现教育装备的信息化呢?这个平台应该能把财政预算与计划编制、政府采购与合同管理、质量管理与履约验收、教学应用与运维服务等工作机制(法规、制度、技术、策略的综合),通过信息系统再造流程,建立起学校、企业和装备部门三方信息对称的管理生态和协同工作的环境,运用检测设备、规范标准、队伍建设等资源,整合形成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

通过该平台能驱动三方协同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协同工作,生成具有法律性的数据(不可随意更改),通过平台上流通的数据可以追溯源头和当事人的责任;通过平台统计分析技术可以智能统计、分析、挖掘数据和应用数据,服务决策、审计和绩效评价,通过数据监控实现运维服务,推动教学应用,保障“装备项目与设备”的生命周期。

教育信息化覆盖面甚广,但有许多所谓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并不是教育专属,所以比较好做。而教育教学专属的往往比较艰难,这也是热点视野和现实难点。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和实现路径在哪里呢?教育与学校场景内,百分之八十的人做的百分之八十的事,是教育教学,是学科性的教育教学,是课堂内的事,是师生的事。如此不断的聚焦和不断的演义,教育信息化从哪里切入和立足就不难准确把握。很遗憾的是,不懂教育的企业在忽悠教育时,也让教育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时候,经常不自觉地忘记了初心。(有人问能不能讲得再详细一点?不讲了,再讲下去就是技术与商业机密了。)

12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人工智能等等,不要一看到这些新名词就激动、被忽悠,教育信息化远没有科技进步那样值得欢呼的速度与质量,至少三年内不会有什么价值的教育大数据真正体现,数据就是数据,更不会有什么区块链在教育上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或许会快一些,但依然不会有多大的覆盖面和价值,恰如“三通两平台”不会创造奇迹一样,其投入与效益依然是反差巨大。基础教育泰山般的基础性、稳定性和人本性,决定了它不能被信息化和科技进步随便和轻易推动。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否定教育信息化呢?不是。我还是强调教育信息化更重要的一面,更应该被重视和强化的一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整合,即学科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它是教育信息化最核心、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举例来说,基于数学应用软件与图形计算器等技术,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革命。基于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应用软件在理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理科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思维的进步。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深度变革学习方式和激励自主学习的好路径。基于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在艺术教育的应用,是真正面向未来培养学生审美、创意、创作素养与能力的有效手段和课程创新要求。基于传感物联技术在体育、后勤、食堂中的应用,是真正构建大数据的基础和对教育有革命性影响的基础。这是数据生成的真正源头,也是教育信息化之信息的源头,更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互联网+”的革命性形态。它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真正力量。如果说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有“革命性”的影响,那么这个“革命性影响”在此。

我们讲教育信息化和理解教育信息化,太过强调了“平台”的作用,并没有正确理解“资源”的概念,大量的投入方向偏离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尤其是最近热闹起来的所谓“智慧教育”,已经到了需要“冰水”浇头体验清醒的时候了。

13

回顾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到今天大概已经有十五年以上的历史了,十五年来投入多少资金,产出了多少效益,沉没了多少成本,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也没有办法说清楚。这是中国式管理的一大特色,更是教育的一大特色,因为没有纳税人意识,没有人对纳税人负责。因为教育从来没有成本意识,也从不来没有纳税人教育,因而教育出来的人如果不做企业家,就一生都缺乏成本意识和纳税人意识。前些年腐败盛行时有言论,腐败与浪费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议论现在已经没有了,但这种意识和潜意识恐怕依然存在。

区域教育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必须要强化“规划与设计”“方案与技术”和“应用与服务”三个意识,可以说这是教育信息化三维架构思维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与方法。之所以要提出这个三维架构思维与方法,或者说三个意识,其核心在于如果我们用成本、质量和责任三个意识,来监督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那么,一些现状与现实中的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这个问题似乎与教育信息化本身无关,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但正因为是教育的问题,才是教育信息化的问题。

规划在前设计在后,因为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了有十五年以上的历史,一个沉重的包袱已经形成,没有规划与设计这两个步骤就一定会想当然和被忽悠。通用的“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只是一个方向,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要梳理清晰和立足现实、现状、面向未来,审慎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方案与技术要具体,要能清晰准确地说清功能实现和技术路径,不能用一大堆空话和一张设备清单列表,让领导与教师云里雾里不敢说话。应用与服务要明白,要从上层建筑的“生产关系”自适应下层“生产力”的进步。

当下的现状与现实是,当推动一线教育教学应用时,往往是上层管理的落后,制约了应用的水平与质量提升。这一点真的不敢恭维现实与现状。只有我们深刻地明白教育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是谁、是哪些,才能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END

如有持不同观点的朋友,欢迎探讨交流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9G03D6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