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看似是金色的“大伞”,其实是地球与月球的通信接收器 | 江南织造大会

在江南织造大会的展览中,第一件展品就是一把金色的“伞网”。它可不是普通的雨伞,而是地球与月球的通信接收器,也叫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曾用于“北斗”导航、“天通”“鹊桥”中继卫星等高性能卫星的“星载天线金属网”。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南梁介绍,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展示厅里,还有一把尺寸更大的“伞”,伞骨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黄色金属网,这是星载可展开天线反射电磁波的关键部件,在发射进入轨道过程中能够展开,其能展开反射面的关键就在于采用了“极细金属单丝网状织物‘微张力’编织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SAR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星的大口径环形展开反射面也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结构最复杂、展开环节最多、研制周期最长的天线,为了让其兼具“轻”“大”“强”这三种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陈南梁教授带领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创新开发了这种编织技术。

“之前应用在北斗等卫星上的星载天线金属网选用的是金属钼丝原料,极细金属钼丝柔软,但强度不够,通常采用并线合股来提高整体强度。为了进一步降低材料重量增加反射面面积,此次团队直接采用极细金属钼单丝进行编织。”陈南梁说,“我们摒弃了传统网状经编织物编织思维定式,创新研发了‘微张力’经编网状织物编织新技术及装备,大大减轻了新型天线反射面重量,形成的环形大天线展开面积接近一个篮球场地的面积,极大地提高了高轨卫星可展开天线反射面面积和通讯能力。”

星辰大海承载远大梦想,现代纺织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穿衣织布”,纺织人也能为国家航天项目贡献力量。一次次飞天梦想的实现,不仅刷新着中国人的飞天高度,也在太空中记载了纺织高科技为解决航天难题所做的贡献。

文字:贾丽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桂可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Ra6LhsahsHIYu-uL2vj4E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