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UG-41 补强件强度之二:GB/T 150 送审稿

该话题分3个文章来写:

1.问答

2.GB/T 150 送审稿相应内容?

3.计算过程图示详解

2.1 名称差异

A: GB该条款的名称为“开孔补强焊缝强度校核”,

而ASME 将其描述为 “补强件强度”

GB 的描述与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没有焊缝是否能校核强度相违。

2.2 适用范围差异

A: GB/T 150 送审稿中,分为内平齐&内伸接管两种,

而ASME 分为插入&安放式接管两种。

GB 的安放式接管的强度校核估计将成为灰色地带,最终执行大概率是这样的:“安放式锻管必须全焊透,并免除焊缝强度计算”

同时,GB 第 7.9 条仅适用非全焊透的接管,但图7-18中均为全焊透,表达方式让人费解。

2.3 计算公式中的坡口焊缝

A:GB 和 ASME 均未明确

GB 对于实际强度,有具体公式罗列,但组合焊缝的描述不够清晰,Kw 也未区分组合焊缝,焊脚高度一般不含坡口焊缝

ASME 对于实际强度,只有简单一句话,没有公式罗列,PV Elite 对此进行了适当处理。

2.4 上述第 2.2 条将造成的差异?

A:对于平齐的插入式接管,GB/T 150 的计算方法与 ASME 的安放式接管一致,这将造成严重问题:

因第7.9条仅适用非全焊透的接管,而接管未与圆筒全截面牢固连接,所需强度理应考虑接管的插入部分及fr 系数

而安放式接管,因为接管没有插入,也可以理解为接管的插入部分与母材一体,这样的话,所需强度不考虑接管的插入部分强度及fr 系数是合理的。

这方面GB有些欠考虑,希望上述 第 2.2 条只是笔误,而不是有意为之。

1.7 焊缝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前面的系数0.7/0.74/0.5的出处?

A: 见UW-15(c)。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TApjohzCBVKklvpF0AWBMx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