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焦点列车」嫦娥奔月 华夏夙愿

嫦娥奔月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浪漫神话故事。古人向往月亮,但局限于科技水平,只能以神话故事的方式进行表达。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人类实现了对月球的探测。我国作为后起之秀,嫦娥工程承载着新世纪华夏儿女的“奔月情怀”。

远古神话故事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山海经》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嫦娥,又作常娥。嫦娥因服用帝俊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嫦娥奔月最早记录于商代的《巫卜书》,后续在周代的《归藏》(与《周易》齐名)一书中也有记载。西汉时期(公元前139年)巨著《淮南子》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以神话故事的方式表达了对月亮的向往,千年后的华夏子女以一日千里的科技实现了对月亮的“实地考察”。登上月球是华夏人的“千年夙愿”。

人类登月“现代史”

纵观世界历史,不仅是华夏的祖先们对月亮充满向往,地球村其他文明也不约而同表达了对月亮的喜爱。当然,是已经到了“近代”时间,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代表。

“冷战”时期被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危险的时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均拥有惊人的核武库,稍有闪失人类便可能自绝于文明。但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给探索月球这个领域注入了强大动力。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突破了将人造物体发射到太空的基本技术。1959年1月3日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从距离月球6000公里处飞掠,成为首个飞掠月球的探测器。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在1959年9月14日成功撞向月球正面,这是第一个到达月球表面的人造物体。1959年10月,月球3号拍摄了首张月球背面照片。

美国也不甘示弱,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徘徊者等探测器,美国先驱者4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表面硬着陆。

美苏的月球探测不仅获得了更为精确的月球天文参数,也开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月空间的环境探测,为人类后续的探月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

今年是我国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嫦娥工程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具体又分四期进行。

探月工程一期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

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作为先导星,为二期工作进行了多项技术验证,并开展了多项拓展试验,已结束任务。

2010年后,中国开始发力,接连向月球发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月球探测器,成功率100%。

探月工程三期目标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

2014年10月24日,中国实施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验证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相关关键技术。11月1日,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探月工程四期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进行中),并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

探月的意义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是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独特资源(如核聚变燃料氦-3),月球上拥有众多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要声明:上述内容及观点由第三方合作平台智昇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HFcfcLETyH1vcNtIZ7Gcd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