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纬度的人们应该进化出厚毛发御寒,事实并非如此,进化论错了?

网络上确实有很多类似的质疑,用各种看起来反常的现象质疑进化论。实际上这种质疑进化论的方式早就落伍了,因为能够明显看出,质疑者对生物演化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拉马克时代,根本不了解进化论,更不了解已经发展几百年了现代进化论了。

拉马克时代的核心进化思想是“用进废退”,表明生物的进化变异是定向的,总是会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变异。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变得非常发达,从而更加适应环境,而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退化最终消失。同时一个物种在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他们的后代。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呢?“用进废退”的解释是,因为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树叶,长年累月的锻炼让长颈鹿的脖子越来越长。也就是说,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很长,那是锻炼出来的。

如果用进废退是成立的,那么理论上人类只要长期做挥动双臂的动作,终有一天会长出翅膀,然后就能够在天空翱翔。更极端的例子是,只要人类坚持不断地练习从20楼跳下的动作,终会有一天人类会进化出不会摔死的技能。

而题目中所说的观点,高纬度的人类应该进化出厚毛发御寒的观点,实际上也是用进废退的观点。18世纪的拉马克是伟大的生物学家,不过他提出的用进废退的观点在现代看来是错误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繁衍生息是生物的本能,任何物种都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就会出现有的后代不能适应环境,而有的后代很适应环境。

于是在大自然的选择下,更能适应环境的后代能更好延续自己的基因,就会生存下来,这就是大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经过长时间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更适应环境的性状就会得到加强和巩固,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形状就会被淘汰。

也就是说,进化的本质其实就是基因突变,不过生物的进化通常是以种群为单位的,基因突变只是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而已,而大自然的选择过程就是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那些携带适应环境的基因的物种个体,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然后把有利基因传给自己的后代。相反携带有害基因,也就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的个体生存的机会就会很少。时间长了,有利基因就会得到广泛传播,而有害基因会慢慢被淘汰。

而基因突变完全是随机事件,我们不知道基因会朝着哪个方向突变,有可能突变为有利基因,也有可能是有害基因。也就是说,基因并不会一定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这就说明,高纬度的人们可能也会通过基因突变进化出厚毛发,但厚毛发并不会对当时人类的生存繁衍有多大的好处。说白了,厚毛发根本没有成为对人类生存繁衍有利的变异。为什么?

因为早在20万年前,古代人类就穿上了衣服来御寒保暖,是否拥有厚毛发根本不重要,不管是否拥有厚毛发,人类都能生存繁衍下去。如此下去,厚毛发的人类个体就不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偏爱。

而穿上了衣服之后,厚厚的毛发不但不能成为对人类有利的形状,反而成了无用的累赘,成了有害的性状。这也是为什么,人类除了头发,腋毛,胡须等少数身体部位拥有毛发之外,其他身体部位的毛发都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淘汰了。

不过,人体上留下的少量毛发,确实能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白种人的体毛通常会比黄种人更发达,而相对来讲黑种人的体毛最少。实际上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白种人更多的生活在高纬度,而黑种人基本上生活在热带。

不过留下来的毛发对于厚厚的衣服来讲,保暖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这点上来讲,其实厚衣服就是人类厚厚的“毛发”,大自然在选择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厚厚的衣服,而不是厚毛发。

原因很简单,厚衣服比厚毛发更能让大自然青睐,人类科技发挥了作用,而那些不能穿衣服的动物在高纬度通常都有厚毛发,在很早以前可能也出现过没有厚毛发的物种,只不过最终通过大自然选择被淘汰了,结果只剩下厚毛发的动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v5w0UJjUoqpaptfKAFuX96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