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读书 | 从奔月神话到探月工程——一首壮志凌云、九天揽月的民族壮歌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预计于6月着陆月球背面执行着陆与采样任务。自2004年我国正式开始登月之旅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到今年我国探月工程刚好历经20年。重庆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奔月》一书,从一个独特视角讲述了中国探月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中国探月科普文学作品。

《奔月》巧妙地以神话人物嫦娥为讲述人,从她的视角回看探月的故事。全书从中国传统的月亮崇拜、月文化切入,以“探月”为主题,以人类探索月球、征服月球的过程,中国人在其中的成就与贡献为主线,普及了一系列与月球、探月有关的知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兼具叙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行文具有独特的魅力。

《奔月:“嫦娥”眼里的中国探月史》,贺 颖

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嫦娥的一部观察笔记

月球,可以说是人类千万年来从未停止的遥望、凝视和幻想。无论是中国神话里的月宫仙子嫦娥,还是古希腊的月神阿尔忒弥斯、古埃及月神孔苏、日本月神辉夜姬,等等,都为地球上各个地区的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故事,广为传唱。人类早期的科学家对月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不断进行想象、猜测和探寻,进而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哲学观念和科学思想。而千百年后,人类终究会超越想象力的边界,踏上那个遥远到仿佛神话的星球。

60多年前,人类的探月史打开新的篇章。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地球人终于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或许,在那些曾经划时代的辉煌节点,我们只是观众,但中国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曾经有过“嫦娥奔月”传说、“万户飞天”壮举的民族,一直在酝酿、积累,直至迈出自己探索月球的第一步。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亦称“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从最初的发射绕月卫星,到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月球车巡视,最后采样返回地球,至今历时20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一步一步实现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奔月梦想。在今天这个“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时代,估计我们的月宫仙子嫦娥都耐不住寂寞,要来人间看一看了。

这本《奔月》,就如嫦娥的一部观察笔记。它巧妙地以神话人物嫦娥为讲述人,从她的视角回看整个人类的探月史,通过对世界探月、中国探月方方面面的整理总结,普及了一系列与月球、探月有关的知识,兼具叙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行文具有独特的魅力。

第一次读到书稿时,我看得津津有味。整个书稿视角独特,节奏鲜明,文字流畅,通俗易懂,能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尤其是文稿中流露出的充沛的情绪,让我读到最后不禁深有感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和探月工程走过几多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月亮上有什么?我们为什么探月?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作为航天人,我们庆幸能与这个时代共成长,能为此竭尽全力。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我们需要做什么?知古鉴今,察往知来,我觉得,这是了解世界乃至中国探月历史和知识的意义。

宇宙浩瀚,星群漫天,寻梦广寒宫。

谜题无尽,探索不止,我们的征途是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本文摘自《奔月》序言,作者欧阳自远系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题目为编者所拟)

作者:

编辑:蒋楚婷责任编辑:朱自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x__PRBiSMEJ0KBIGRGIy3d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