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要过度解读!这只是一条“鱼”而已~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还记得那条

这次

它又有了好消息!

一起来了解一下

“要比真鱼游得更好

还不被鲨鱼吃掉”

由西工大航海学院团队自行研制

拥有百分之百自主知识产权的

仿蝠鲼柔体潜水器

可以针对我国南海海域

面临长棘海星暴发的情况

通过实时作业

回传成像

达到及时预警、处置的效果

2006年

该团队开始仿蝠鲼潜水器研究

从外形设计、胸鳍动作

游动姿态等细节入手优化

他们的目标

不仅是让仿生潜水器游得更像鱼

甚至要比真鱼游得更好

西工大航海学院博士路阳介绍:

“我们观察生物游动的姿态

观察生物解剖的标本

通过实验设备

分析它如何游得快、游得更高效”

有网友疑问

这样惟妙惟肖的仿生潜水器

不会被鲨鱼吃掉吗?

来听听团队的解答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

构建首个仿蝠鲼柔体潜水器谱系

目前

团队已研发出10公斤至720公斤级

共6型潜水器

形成了国内首个仿蝠鲼柔体潜水器谱系

并首次实现了仿生潜水器

对我国南海珊瑚礁生长情况监测

据团队介绍

谱系化潜水器从设计之初

即面向不同应用场景

10公斤级及20公斤级

主要应用于海洋科教

海洋牧场及珊瑚礁生态监测

百公斤级

续航时间长,下潜深度深

可以进行范围更广的海洋大数据采集

去年

460公斤级样机

通过了南海1025米深度测试

并实现了60天滑翔多型仿蝠鲼潜水器

累计已完成超200次作业

实现了我国仿生水下装备

走向实用化的技术应用突破

真鱼和仿生鱼混游

将不再是想象

目前

团队正在进行仿生潜水器

从单一到多条群游的研究

在深3米的试验泳池中

两条“魔鬼鱼”正在水中遨游

西工大航海学院博士郝艺伟介绍:

“单体的续航时间

载荷能力、航程能力

都是很有限的

做集群的话

就可以更远距离的航行

当到达了指定的任务区域后

就可以搭载着不同的载荷

完成各自的分工”

根据计划

小型仿生潜水器的集群化应用

将于明年变成现实

真鱼和仿生鱼混游的科幻场景

将不再是想象

面向未来

团队还有更多期待

西工大教授曹勇说:

“今年我们正准备开展

800公斤级的深海具象化应用

甚至未来要研制吨级的样机

可以搭载的能力更强

航行的距离更远

更好地实现侦察

或是未来的察打一体化”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tlbJdwB-tdyurbQdl1b3Vc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