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互联网医院咨询“量少”真相:患者需求视角下的深层原因与破局之道

01

前言

目前互联网医院系统已然成为各家医院的标配,但大部分医院的使用情况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前面的文章也提到过,据相关机构的调研统计,目前有60%的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咨询量不足门诊的1%。

咨询量为什么这么少,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医院的重视问题、运营推广问题、系统问题等等。

但在本人看来,这里还有一个根本原因——互联网医院系统的功能设计与患者咨询需求错位的问题,从而导致咨询量低下。

所以本文是从患者咨询服务需求的角度,来浅浅分析一下咨询量少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02‍

问题分析

如下图所示,个人认为可以把患者的咨询需求分成三个层面,在医院就医场景下,需求量越下面的占比应该越高:

一是就医相关问题,比如就医分诊、看病流程、停车泊位、医保报销等各种问题,在医院看病场景,这类问题可能是最多的;

二是日常健康问题,比如寻医问药、健康宣教、健康饮食、运动康复等等,这类问题也很多;

最后是医疗问题,就是疾病相关问题咨询,需要患者在互联网医院上找专业的医生咨询。

为什么互联网医院咨询量比较少,这里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互联网医院只解决第三类问题咨询。

大家试想一下,互联网医院的咨询一般都是收费的,老百姓会因为一个挂号问题而支付额外费用吗,显然不会。

即使患者愿意付费咨询,可能也不知道该找哪位医生进行问诊。

所以我们互联网医院咨询量为什么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患者没问题咨询,而是我们今天系统的设计,本来就是来回答患者就医过程中10%不到(诊疗相关)的问题,而忽视了患者更多的就医和健康康复问题的咨询需求。

基于这样的系统定位和设计,自然咨询量就小了。

03‍

如何解决?

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想这里有几个问题医院需要先思考:

1、患者的咨询需求有哪些,这个不用思考,患者的需求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2、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服务,这个也不用思考,在医院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肯定要尽量满足患者多方的服务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粘住患者。

那么,我们能思考的还是如何来调整我们的思路、方法和系统工具,解决这样的矛盾。

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调整我们的思维和工具,应用到患者服务过程中来,改变现状。

04‍

具体实践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思路方法有很多,只要能达到目的的都是好方法。

这里介绍一下我们的实践思路,这个实践已经在不少医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系统一旦使用起来,患者整体咨询量不是几倍的增长,往往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

下面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我们的整体思路大概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互联网医院系统基础上,打造了企微患者管理平台,这个系统的定位就是基于企微私域管理模式,打造医患链接,构建一站式患者服务平台,解决患者关心的各类问题。

其使用人群包括客服人员、医护人员以及医院其他职工,基于这个平台,可以解决患者各方问题,包括上面提到的各种日常相关的问题咨询;

具体涉及诊疗问题和服务需求时(如挂号、续方等),相关人员可以推荐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服务,或者患者自行通过互联网医院系统使用相关的服务或咨询相关医生。

更具体的应用以及如何推广使用,之前也做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参见前面的一些文章。

这个系统与互联网医院的设计差异有两方面:‍

(1)参与服务人员不同:使用人员不仅仅是医生,而是医院全体人员;‍‍

(2)解决问题不同:不仅仅解决互联网诊疗问题,还解决患者关心的就医和健康服务问题。‍‍

基于这样的设计,就构建了一个整体的患者服务体系,解决了患者所有问题咨询的需求,从而解决了前文所提问题。

05‍

总结

互联网医院,只是解决患者各类咨询需求中很少的一部分,从而导致了咨询“量少”的问题,基于现有的互联网医院系统定位与设计,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本文就自己的思考及实践,简单整理,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雪峰 特扬网络创始人 HIT实践者

编辑:Alize.Z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3X0oS0FlmVZqrWWx5KtY1c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