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美发展人工智能的格局有什么不同

中美人工智能引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

美国是包括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内的许多新兴科技的起源之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秉承了英语西方文化及拉丁字母系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遗产。而中国,在文字上区别于美国,在文明传承上区别于美国。

但是,美国从1776年7月4日独立日开始,至今不过240余年;和中国的悠久历史相比,它犹如初生牛犊。它缺乏的,正是中国这样数千年如一日,延续了古老的社会生态的文化传承。

人类自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今天已经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那是对人类文明极速嬗变及延续性的考验。中国人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赶上并参与了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一次中国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给世界带去文明和平延续的密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呢?

中美发展人工智能格局不同的根源

本文分析,人工智能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矛盾,也就是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分歧,体现出了中美格局的差异。中国能够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的突破点。我们不从哲学角度去谈,若是简单说成了哲学的人本主义,极容易走入老生常谈之中。况且西方人也有人本主义的哲学,比如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论调。

我们的出发点是文字和语言的差异。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这就容易找到大家的共鸣点。这个角度也就是从社会的底层格局去看问题。关于中文,大家一定明白中文是偏于文科的,汉语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人伦的传承。

融合在大汉民族血液里的基本思想,就是人伦思想。比如孝慈理念、尊老爱幼、敬祖祭祖、仁义礼信智等价值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儒家哲学。表达同理心的,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表达爱国心的,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千百年来中文的思想体系一直非常简明,它的功效就在于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象微信这样的移动社交工具,体现的就是人和人的连接。美国人的英语文字,则早已经融入于技术之中。它的思想内容体现在技术工程方面,是人融入技术,连接的是人和物的关系。概括一点说,汉字语言天生偏于文史哲方面,英语偏于理工科多一些。

中美格局不同的具体表现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汉语代表文科和人类智能,英语则代表理科和人工智能。所谓人工智能,也就是产业化的机器人智能,它面临的课题和代表性的话语是GNR技术融合、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新物种、奇点、性爱机器人等,体现的是对现有伦理秩序、人类智能的多重挑战。

汉语本身没有这些东西的困扰,这些从西方翻译来的词汇对许多人都还很陌生。中国人的人工智能是国家规划的、BAT三巨头主导,以四大开源平台为技术依托的格局。中国人的黏性是伦常,是人类智能;美国人的黏性体现为技术,是人工智能。(见下图)

而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临界点,一般认为是由图灵测试给定的。人类和新物种的临界点,目前还没有技术上的定论,可能需要等到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起来才会看到并给予界定。

以这种格局看,中美人工智能应该是互补的。中国人所谓的人工智能是一种社会开放体系,以社会需求和社会的稳定性为导向;美国人所谓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开放体系,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和效用最大化为导向。各自所依据的发展理念、底层逻辑、选择性并不一致。

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大前提下,中美双方是能够相互交融、相互竞争、相辅相成的。那些学好了中文的人,现在在 Google 同样能找到工作。而未来更需要的,应该是成功融汇中美两种科技体制,熟悉它们不同的话语词汇的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2A189I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