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李政道:科学的未来在青年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

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8岁。李先生1926年生于上海,1957年因发现“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顾李政道的一生,他无疑是科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或许你不懂什么是“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我们仍应铭记这位中国科学巨匠对中国科学进步与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其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是李政道先生于1994年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文中,李政道写到,“科学成功需要几个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人才、环境、方向和时间。先就人才问题谈一点看法:科学成就出在青年。”

他认为,青年人才在科学进步中扮演核心角色,以爱因斯坦、玻尔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年轻时就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随后,薛定谔、海森伯、泡利等新一代青年科学家在量子力学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巩固了青年在科研中的领先地位。从量子电动力学到奇异粒子研究,再到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的突破,每一轮科学挑战都由新一代青年科学家成功应对。

同时,他也提到,环境对科学成就至关重要,如玻尔研究所等优质研究环境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成长平台。他认为,科学不断进步,持续向青年科学家提出新挑战,同时也不断培养出新的科研人才。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中均得到体现,彰显了青年人才在科学成就中的关键作用。青年科学家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正确的方向引导。

改变了命运和时代的人

深知“科学的未来在青年”的李政道先生,改变了中国一代精英的命运,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时代。

上世纪70年代起,李政道和夫人秦惠莙开始回中国大陆访问,对国内的科技人才培养和基础科研多有建议。1979年,李政道设计开展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向优秀本科生提供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的奖学金,实现了人才的“走出去”。

据悉,该项目自1981年起,每年选拔百名优秀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开启了大规模国际人才交流的先河。至1988年结束,共近千名学生被美76所名校录取,多数已成为各领域专家,活跃于社会各界。他们如今依然非常感谢李政道,把他视为自己的恩师。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CUSPEA80届学者楼宇庆回忆到,当年他在北方交通大学争取到名额,参加了李政道教授发起主持的1980年第一届全国范围的大规模CUSPEA的选拔,198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学习天体物理。“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和机遇。这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是重要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具有史诗般的传奇色彩。我们感恩李政道教授,感受到他在中美物理学界的巨大影响力,敬佩他把握时机的战略眼光和具体执行完成使命的坚韧。”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CUSPEA82届学者王中林在李政道先生的悼词中也写到,“感谢先生给我到西方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先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现在全职为祖国工作,实现先生科学报国的愿望。终生感激李先生,沉痛悼念李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回忆,李政道不仅推动人才“走出去”,更致力于“留得住”。1986年,由李政道发起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成立,朱邦芬是首批CCAST专家之一。他表示,彼时国内科学家外流严重,李政道组建这一学术机构的初衷,就是构建国际化学术平台,吸引国内科学家留在国内做科研。

30余年来,中心举办了近二十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百次国内研讨会。在朱邦芬看来,这些研讨会向国内科研界注入了领域内的前沿知识,不仅开阔了国内科研人员的眼界,也为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外,他还促成大学少年班、博士后制度及基金会设立,助力科研发展。夫人去世后,他还捐赠设立基金,资助优秀大学生科研训练,特别关注女性学子。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但其探索宇宙奥秘的火焰在年轻中国科学家心中续燃,他们承继先贤之志,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问永不熄灭,薪火代代相传,智慧之光生生不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FAHHA8W5esvCHRPvsyxwz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