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结构化的思维-读《金字塔原理》

该书是我年度读书计划的第 6 本书,当前读书目标完成进度:6/24。

序言

你是否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形?

工作或者生活中突然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不知道如何学习。

为了研究某件事情,查阅了大量资料,但是不知道是否有效吸收了这些资料?

感觉自己弄明白了某个课题,但是却无法有效地表达出来。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将信息有效吸收后,进一步的再有效地表达出来,我们无疑将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面,无法解脱。

最近看了 《金字塔原理》 以及「得到」上的精品课《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两份资料都介绍了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处理和表达信息的有效方法,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处理海量信息,并且进行表达。

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先说说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学计算机的同学们肯定都学过一门基础课,叫《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展示了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的多种数据关系形态,例如:线性表,树,图等。这些数据形态因为自身的特点,可以处理现实生活中对应的需求。

比如线性表就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排队」场景。而数据结构中的「树」(下图所示),就可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似树枝一样,不断分叉的场景,例如:树枝,祖谱,公司里面管理层级的划分。

《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到的「结构化思维」与《数据结构》类似,它倡导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用一种类似金字塔的结构来折解。如果你仔细观察下图,就会发现,所谓的「金字塔」形状的思考结构,就是计算机里面讲的「树」形结构。

当然,二者虽然形状很像,但是其实只是作者为了帮助读者记忆和理解,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作者对这个金字塔有着更多细节上的要求。

金字塔原理的 4 个基本原则

《金字塔原理》总结了 4 个构建金字塔的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这些结构是与数据结构中的「树」不一样的。运用这样的结构整理知识,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最关键的结论,也很容易进一步细化结论,最终产生详尽的工作安排。

作为中国人,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结论先行」这条基本原则,因为我和身边的朋友沟通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说了半天,你却很难领会到对方的用意是什么。最终你还得帮他做一下结论,比如问一句:「您刚刚的意思是不是 xxx?」。

沟通的时候,结论不先行,就使得信息接收方处于各种信息归纳整理的状态,在你说出结论之前,他其实是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的。

如果你先把结论说出来了,那么信息接收方就处于信息的理解状态,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你的结论了,所以他只需要关注你的论据,以及逻辑推导过程。这样他是相对轻松的,即使听漏了一个论据或者没有理解一个推导过程,也不致于理解产生重大偏差。

分类的艺术

构建金字塔,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如何对问题进行分类。这个技能非常重要,选择了好的分类,就可以将问题进行有效的拆解。

比尔盖茨在一次 TED 的演讲中,将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分解成了一个公式(下图):CO2 = P x S x E x C。分别表示人口(People)、每人使用的服务(Service)、每项服务消耗的能源(Energy)、每单位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CO2)。

一个复杂的问题,被比尔盖茨通过一个公式,拆解成了 4 个金字塔的一级分类,按照这个思路,将一级分类进一步拆解,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一些可以减少碳排放的办法。这就是结构化思维下分类的力量。

MECE 原则

在很多书中,都介绍了麦肯锡提出的 MECE 分类原则。MECE 的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举个例子: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分成 iOS 和 Android。这就不满足「完全穷尽」原则,因为虽然 Windows Phone 占比很小,但是确实存在。分类不能完全穷尽,就可能使得问题考虑得并不全面。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把人类分成男人、女人和老人,就不满足「相互独立」,因为老人和男人是相互存在重复的情况。

以上两个例子非常简单,在问题复杂的时候,找一个好的 MECE 的分类方法其实并不容易。比如:如果我让你把中国的在线教育公司分类,你能很容易地分得「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吗?

常见的分类方法

在《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中,作者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二分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问题分成两类。比如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把地域分成国内和国外。

矩阵法

我们把二分法的结果再次二分,就可以得到矩阵法。比如我们常说,工作可以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分成四类:(1)重要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但紧急(4)不重要也不紧急。这样可以形成如下图的矩阵。

公式法

刚刚比尔盖茨的故事,就介绍了公式分类法。公式分类将几个不太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让人们一下子就记住并且接受了,效果非常好。「天才 = 99% 的汗水 + 1% 的天赋」就是一个被大家广为传播的公式分类法。

过程法

我们可以将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作分类的标准。这个过程可以是:时间、流程、规模等。

比如之前国家就公布了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创业独角兽公司,我们猿辅导公司就排上名了。这里,政府就把企业发展的估值增长当作一种分类方法。

所以按这个思路对在线教育公司分类,我们可以按人员规模,分成:50 人以内的公司,50-200 人的公司,200-500 人的公司,500 人以上的公司。

我们将产品经理的工作按照项目开发的时间进展来分类,就可以分成:定功能、画交互、跟进度、看结果。

要素法

有本书叫《高效人士的 7 个习惯》,就是一种要素法分类。《最强大脑》节目中,每一个挑战项目都用一个雷达图展示,也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方式。

构建金字塔的方法

构建金字塔常见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法,以及自下而上的归纳法。演绎法先产生大的分类和结论,然后进一步细节,构建金字塔的底部细节。归纳法先收集各种信息,将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慢慢产生了金字塔的底部,最终进一步总结,产生金字塔的顶端。

除了这两种方法外,《金字塔原理》中也提到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这种结构来解决。比如,有可能一类问题根据不存在一种符合 MECE 原则的分类。

序言写作的框架

《金字塔原理》也介绍了一种不错的序言写作框架,即「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这里的「背景和冲突」是读者知道的事情,通过这些让读者被带入你的问题中,即引出「疑问」,最后你就可以介绍你的「解决方案」了。我在本文的写作中,也尝试了这种方法。

小结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理性和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框架,运用它我们可以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整理,也可以将信息有效地表达出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07B0UM2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