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牛哥曾对2018年安居房轮候库,过去三年安居房选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大数据分析,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牛哥收到不少网友留言,还想更进一步了解公租房轮候的详细情况。
截至发文(2018年4月27日),公租房轮候库中共有123783户家庭,相比2017年10月30日更新的轮候库114792户家庭,增加了8991户。
户籍来源多出自福田、南山两区
80后申请者占比超六成
首先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户籍区域分布。据统计,福田、南山两区分别有41550户、33735户家庭申请,仍然是公租房户籍来源最多的两个区域,两区合计占比超过六成;
其次是罗湖区,有18692户家庭,接下来是宝安、龙华、龙岗三区,申请人数差别不大,分别为10012户、8792户、7986户,三区合计占比21%。盐田、光明、坪山、光明则申请人数较少,四个区申请总人数占比不超过3%。
从家庭人口数来看
单身家庭申请户数最多
从家庭人口数来看,单身家庭申请户数最多,共计50001户,其次是三人家庭44295户,两人家庭19610户,三人及以下家庭合计占比超过九成,四人及以上家庭共计9877户,仅占比8%。
从主申请人的出生年代来看,申请人数最多的为80年代,共有80249户家庭,所占比例为65%,其次是70年代22425户,90年代15590户,70-90年代合计占比超过95%。60年代申请家庭4728户、30-50年代申请家庭791户,所占比例均较小。
单身集中在罗、福、南三区
三人家庭在龙华、坪山所占比例高
牛哥分别将户籍区域与家庭人口数、出生年代分别进行交叉分析。
虽然家庭人数在各区域差别总体不大,但依然可以看出,龙华、坪山、宝安区3人家庭所占比例较高,均超过四成,而罗湖、福田、南山区则单身家庭所占比例较高。
此外,90后在各区所占比例较为平均,80后在大鹏新区、龙华区占比高于其他区,盐田区70后、60前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区。
原关内3万名之前占比更高
90后七成人数排名6万名之后
接下来,是大家同样关心的轮候排位,牛哥将公租房轮候库分为4个排名区间段:3万名之前、3-6万名、6-9万名、9万名之后。
原关内四区排名3万之前,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区,而原关外六区则在9万排名之后,占比较高。3-6万、6-9万排名则在各户籍区域内,差别不太明显。
70前申请家庭近六成
排位在6万名之前
70前申请家庭近六成排位在6万名之前,80后在四个排名区间段里的,家庭数量大体相当,而90后则高于七成家庭数排名在6万名之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口数的家庭,在排位上的差异,同样表现得并不明显。
90后申请者近八成为单身
二人家庭在60前年代中占比最高
此外,牛哥还将主申请人的年代与家庭人口数进行对比发现,90后申请者近八成为一人,单身比例在各年龄群里中最高,3人、4人家庭所占比例,均在70后家庭中,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9.4%、12.3%。
而2人家庭在60前年代所占比例为35.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一结果的得出,与安居房轮候库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科及以上人才占比仅14%
近八成人才为单身群体
本科及以上人才占比仅14%,近八成人才为单身群体
最后牛哥将目光转向公租房轮候库中的人才群体,共有17615户家庭主申请人为本科及以上人才,占12万+总家庭数量的14%。
其中,人才家庭全部集中在80、90后年龄中,所占比例达到99%;此外,78%的人才目前为单身,2人、3人家庭分别占比11%、10%,仅有1%的人才家庭中有4人及以上人口。
备注:部分家庭或个人并没有提交学信网或人社局认可的本科学位或二级技工等相关信息,数据暂时以未满足本科统计,可能与实际情况纯在差异
以上数据仅为民间分析
并不做商业用途,不要绝对的对号入坐
对于你所关心的公租房大数据信息,还有哪些是你想知道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说明:1、公示信息中的“其他信息”栏涉及的“人才”,是指我市人才安居政策中规定的领军人才、新引进高级人才(2010年5月14日后引进的正高、副高)和中初级人才(本科及以上)。
2、根据《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与配售办法》的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累计缴费1年以上即可参与我市公租房轮候。
3、所有大数据均整理自住建局官网--公租房房轮候信息公示,文字为牛浩思安居先锋原创,图片也是自己辛辛苦苦整理出来,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数据更新,请以住建局官网公示为准。
如果你还没入库,关注“深圳安居房”微信号后,回复“安居房”或“公租房”,转发告诉更多人吧~